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奢侈化:政府IT采購的尷尬事(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06日 08:29 經濟參考報
  2002年《政府采購法》頒布實施以來,政府采購規模逐年擴大,2004年采購規模已經超過千億元,其中IT產品的政府采購占了很大比例。隨著政府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的進一步發展,IT產品在政府采購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據統計,2004年,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IT產品采購金額達30億元,比2003年的7億元增長了300%以上,不少業內人士認
奢侈化:政府IT采購的尷尬事(圖)
為,近兩年,雖然政府采購部門在IT采購方面積累了不少經驗,但某些地區和個別產品采購過程仍然存在“浪費現象”,造成資源浪費,加重財政負擔,影響IT產品政府采購的良性發展。

  硬件采購:求大求新

  某機關,一位工作人員正在熟練地打印文稿,所用電腦是經政府采購統一購買的P4計算機,硬盤容量80G,內存512M。據介紹,目前這臺近萬元的電腦僅僅用來打字。業內人士說,上述配置的電腦用作中小型局域網的服務器都綽綽有余,只充當打字機,顯然太浪費了。

  實際上,高檔計算機扮演打字機角色,普遍存在于政府機關。一些機關單位在“信息化”過程中,不論何種崗位,也不管有用沒用,人人配備一臺嶄新的電腦。一位單位負責人介紹說,反正是政府統一采購,為了內部平衡,干脆都配上一臺,省得相互之間“打架”。有的工作人員坦言,電腦對他們來說基本沒用,和日常業務也沒關系,除了偶爾瀏覽一下網頁、聊聊天,或者玩一玩撲克牌游戲,不知道還能干點什么。一位辦公室主任這樣說:我根本就不會用電腦,單位統一購買,我當然也配了一臺,但自從安裝好后就一直“待業”——幾年都沒有開過電源。

  不少部門在制定政府采購計劃和上報預算時,唯恐配制落后,清單上都是功能最強、款式最新、速度最快的設備。業內人士分析,就目前政府信息化的進程和實際需求而言,大部分計算機設備的用途還是文本類處理,少量業務涉及圖片處理,市場上4000元左右的PC機就足夠了,而且政府統一采購成本應該更低。有的單位購買了價格三四萬元,每分鐘可處理幾十頁文檔的彩色激光打印機,而每年單位實際的打印數量也不過千頁左右,彩色激光打印機成為處理個人旅游觀光的“照片沖印機”;有的單位或部門從來沒有A3幅面的打印任務,A4幅面的打印機就夠用,卻用3倍的價錢購買下A3激光打印機,硒鼓的使用率不到一半,浪費不說,更換、維修成本都大大增加。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這種硬件浪費的原因,在于政府采購只注重對采購過程的監管,而對采購物品與實際需要之間是否匹配并無審核,或者審核把關不嚴。專家指出,IT產品的性能不同,價格差異很大,政府采購應當根據實際用途按需定制,盲目求大求新,是對有限財力的極大浪費。

  軟件采購:求全求洋

  目前的情況是,雖然《政府采購法》中明確指出“政府采購應當采購本國貨物、工程和服務”,但美國微軟公司還是在許多政府采購的競爭中擊敗國內軟件企業獲得巨額訂單。

  什么樣的軟件就夠用?這種疑問經常困惑政府采購審批部門。以操作系統為例,本土化的LINUX操作系統已經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鑒定而且具備了市場化推廣的實力,基于LINUX操作系統的中文應用軟件模塊也日益豐富,但多數單位還是盛行價格高出LINUX幾十倍的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有消息說,2004年,軟件正版化省級政府采購中,按采購套數計算,本土辦公軟件產品占據近70%的市場份額,本土LINUX操作系統廠商也奪得35%的采購量。但不少業內人士對這組數據持保留態度:即使數字是客觀的,但在實際中,受操作習慣影響,不少部門雖然購買了LINUX,卻棄之不用,重新購買安裝WINDOWS操作系統,造成雙重浪費。

  近些年,某些國內計算機廠家已經開始把國產LINUX操作系統和微軟WINDOWS作為可選操作系統,讓用戶自己選擇,據介紹,大部分用戶還是選擇WINDOWS,雖然價格貴了近千元。目前,國產知名文字處理軟件WPS,經過近10年錘煉日趨成熟。不少專家認為,WPS已經實現了微軟OFFICE辦公軟件的基本功能,一些功能甚至還優于微軟的軟件,完全可以滿足日常辦公處理需求,可不少部門還是以各種理由拒絕低價國貨,采購高價洋貨。

  分析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專家認為,十幾年來,我國從學校教學到員工培訓都是在“洋”軟件的氛圍下熏陶的,人們對“洋”軟件的熟悉和掌握遠勝于國產軟件。所以,國貨軟件要想主宰政府采購市場,僅僅靠提高質量和改進服務水平還不夠,需要國家從教育、培訓以及宣傳方面加強引導。不少人建議,在大、中、小學教學中就嘗試用國產軟件取代作為主要教學內容和平臺,最起碼應該和“洋軟件”平起平坐。

  在圖像處理方面,一般辦公應用無非是調整一下數碼照片的大小、亮度、對比度等參數,幾十元一套的國產軟件就可以實現其中的大部分功能。但不少單位還是熱衷于幾千元一套的PHOTOSHOP等“洋軟件”。

  有的單位以信息化為“契機”,紛紛上馬所謂“網絡系統工程”,僅軟件系統工程造價動輒就十幾萬甚至上百萬,建成后往往沒有什么實際用途,很多流于形式或成為擺設。這種隱形浪費不僅不易被發現,還往往成為標榜功績、炫耀政績的“亮點”工程。軟件開發的伸縮性很大。一些軟件公司不在節約系統資源上下功夫,一味要求用戶提高硬件配置、購買豪華昂貴的硬件設備。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當通過“政府采購政策”這一指揮棒加強引導,鼓勵軟件開發商提供小巧、實用、節約能耗和系統資源的軟件產品。

  折舊太快 更新過頻

  國定資產折舊是財務管理中的一個專業概念。根據現有的規定和管理,電腦、網絡、通訊等IT產品的使用折舊年限也就3—5年。據調查,不少單位的計算機設備使用不到三年就“報廢”,然后打報告更新換代。理由不外乎兩種:其一,設備陳舊,維護成本增加,到達規定的報廢年限;其二,業務升級、原有系統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

  電腦究竟能用多少年?這個問題顯然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有一個實例或許可以說明問題。不少從美國、英國等IT產業高度發達國家回來的人都驚嘆國內政府部門計算機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據介紹,早被大多數中國人遺忘的386、486等上世紀90年代初流行的計算機,在美國的家庭、企業乃至政府部門還在大量使用。而我國不少單位在制定政府采購計劃時總是強調:要達到“XX速度”,“XX存儲量”,其實,被中國人在概念上已經淘汰10多年的486計算機也能滿足大多數辦公應用需要。

  記者曾經在某政府機關見到了剛剛被淘汰下來的計算機:17英寸的顯示器,大部分為P2或P3系列CPU的計算機系統。據負責技術的同志介紹,這些電腦是三、四年前購買的,大部分都還能正常使用,但已經過了規定的使用期限,資產折舊也完成了。如何處理呢?部分捐獻給了貧困山區,更多的則在庫房里蒙塵,最終成為垃圾。

  政府部門頻繁的更新換代速度為計算機廠商縮短“保修期”、降低產品質量提供了合理的借口。大部分廠家對計算機硬件設備承諾的保修期最多只有三年,有的干脆只保修一年。在教育部門,不少系統管理員對“超過”保修期就頻繁出現故障的計算機感到無奈。一位貧困縣教育局的干部說,縣里好不容易擠出點錢來給學校建了一個教學網絡,只能使用3—5年,壽命顯然太短了;政府有關部門應加強對公司市場行為的監控,計算機設備的折舊率不應太快,保修期不應太短,提高到10年比較合適。

  專家指出,《政府采購法》的初衷是為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如果只注重采購過程公開公正,而缺乏對產品實用性和實際需求的管理,在采購中盲目追求過度超前,貪大求洋,結果會是,再高的配置也無法得到應用,本來為節約采購成本而進行的政府采購,結果卻更加浪費。專家建議,在政府信息化的過程中,應合理確定采購規模和價格,實用為先。

  作者::劉礪平

  (來源:經濟參考報)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