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原材料價格上漲、銷售市場增長趨緩影響
本報訊記者 韓平 報道:昨天,上海汽車、長安汽車兩家汽車巨頭公司對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進行了預告,這兩家公司均稱,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國內汽車銷售市場增長趨緩,價格競爭更加激烈以及匯率變化等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與去年同期相比將大幅下降50%以上。
就在上個月,一汽集團的重要成員企業一汽轎車也公告了今年上半年業績可能大幅下滑的預測報告。
來自中國汽車業協會的數據表明,今年前五個月,中國汽車行業的前五名汽車巨頭占據了全國總銷量的60.3%。一汽集團名列第一,上海汽車與長安汽車分列前五大巨頭中的第二與第四位。據介紹,一汽集團、上海汽車的銷量與去年同期相比略有下降,而長安汽車的銷售則呈現穩步增長。
上海汽車的財務部門對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成果進行了初步測算,預計公司2005年上半年度實現的凈利潤與2004年同期相比將下降超過50%,去年同期該公司凈利潤為14億多元人民幣。這意味著該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將不到7億元。
長安汽車則稱,雖然銷售有所增長,但是企業增收不增利,今年上半年的業績也不到去年的一半,即凈利潤不足四億元。
這兩家公司昨日的股價均隨此不利消息而下跌,其中長安汽車一度大跌4%多,上海汽車也一度跌去2%。這是繼一汽轎車今年6月中旬發布凈利潤比2004年同期相比下降超過50%之后,汽車股的再次集體走弱。
據業內人士分析,汽車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去年的基數高,處于產品景氣周期頂點;二是今年第一季度實現利潤太低,所以即使第二季度的銷售量增加,也難以彌補今年一二月業績下滑所帶來的“窟窿”。
三大汽車巨頭的業績預警,拉響了整個汽車板塊的警笛。有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當前石油價格的進一步升高,汽車公司今年年內的銷售前景不容樂觀。 記者觀察:汽車制造業不再是“搖錢樹”?
過去兩年,汽車公司公布的經營業績曾經讓人眼紅,像上海汽車這樣上規模的企業,前兩年的純利潤都是20多億元,長安汽車則在14億元左右,小一些的企業如一汽轎車,每年也有三四億元。
如此高額的利潤,自然吸引了眾多的投資方蜂擁而來。各地政府也將其列為拉動GDP增長最為有效的行業,加以大力扶持。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廣東兩家家電企業,也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在當地政府各項優惠措施的鼓勵之下,不惜大手筆遠赴外地收購有關汽車制造企業,渴望吃到汽車制造這一美味的大蛋糕。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還沒等這些投資產生效益,汽車行業今年就不再火爆了,一方面是汽車所用的中厚鋼板的價格不斷上漲,不斷擠壓汽車行業的利潤;另一方面,汽車銷售受制于使用環境的不斷惡化,諸如油價上漲、道路擁擠、停車場地不足、汽車消費信貸停滯以及新產品的不斷問世造成邊際效用遞減。
對于汽車制造這個動輒投資就要上億元、幾十億元的行業,投資方還需慎之又慎。
本報記者 韓平
(觀宇/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