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部委專題--商務部 > 正文
 

汽車企業可持續發展要過四道坎(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30日 11:18 商務部網站
  產品開發是基礎

  產品開發是一個戰略,考驗的是企業領導人的戰略眼光和戰略執行能力。

  關于產品設計目的存在兩重不明確性,其一是社會需要本身的不明確性,其二是將社會需要“翻譯”為技術條件時,二者之間對應關系的不明確性。這就要求設計者有相應的預見性和推斷能力。確定開發對象是企業領導的責任,決策正確與否,影響企業的興衰甚至存亡。兩重的不明確性,加上市場需要的變幻無窮、競爭對手的激烈競爭,使汽車產品開發的決策分外復雜,有人比喻為“一種巨大的猜謎游戲”,而這種游戲風險極大,并不有趣。

  關于汽車設計的微觀工程理論已經形成有體系的知識,而領導設計開發的宏觀規律知識還遠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還停留于領導藝術的階段,而且這種領導藝術只限于領導集團內部運用,是很難外傳的。產品可以引進,技術可以引進,但是宏觀領導藝術是不能引進的。

  產品開發應該是預研一代、開發一代、生產一代、淘汰一代,不斷地滾動前進,不能中斷。老的產品要不斷改進,新的產品要不斷從設計圖、模型演變成生產線上的產品,在市場上發揮效益。如果沒有這個循環,企業就會陷入數十年一貫制的僵化局面,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僵化將使企業很快會被淘汰掉。

  制度創新是保障

  一個新的汽車產業的崛起,首先取決于制度創新。福特先生發明了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方式,把汽車工業推向了現代化工業的前沿,使汽車駛入了千家萬戶;豐田汽車創造了精益生產方式,在靈活適應市場、降低生產成本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效果;歐洲汽車工業在上個世紀90年代推行全球采購、模塊化生產、平臺戰略等,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中國汽車工業要崛起,必須在制度創新方面作出自己的貢獻。

  然而,在這方面我們仍然乏善可陳。改革開放以來,一些企業曾經熱情地學習過國外的先進生產方式和管理經驗,如全面質量管理、看板方式等,但是沒有太大的效果。老的企業機制本身就阻礙了企業的制度創新,制度創新仍是我國企業創新的一個瓶頸。國際企業界不斷涌現出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如學習型組織、人力資源開發制度、6個西格瑪、流程再造、扁平化管理結構、跨職能機動團隊等,在國有企業中也很難生根。企業組織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根據企業發展和市場競爭的需要進行調整和創新。迄今為止,最成熟、最有影響的管理組織形式是金字塔式、自上而下、遞階控制的組織結構,這種以專業分工為基礎的職能部門制,提高了管理工作的專業水平,但也帶來了部門間互相割裂、難以協調的弊端,對外界環境變化的反應遲緩,壓抑組織成員全面發展。與此相適應,企業組織就勢必由專業化的職能部門轉變為以任務為導向、充分發揮個人能動性和多方面才能的過程小組,從而使企業組織形態從高聳型向扁平型轉變。

  經濟效益是根本

  汽車工業流行的觀念是大規模生產會帶來高效益,規模越大,效益越高。但是事實上未必是這樣。2004年,國內汽車累計產量為507.05萬輛,與上年同比增長14.11%;累計銷量507.11萬輛,同比增長15.50%。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010.09億元,同比增長17.49%;產品銷售收入完成10849.55億元,同比增長16.88%;利潤總額完成719.85億元,同比下降5.95%;銷售利潤率6.63%,比上年減少1.62個百分點。在上個世紀由于高關稅保護汽車價格畸高的情況下,前幾年汽車市場高速擴張,汽車企業的利潤也“超速增長”。2004年15%的增長速度也是非常高了,但是利潤卻大幅度下降,許多企業出現虧損,這說明國內汽車企業經濟效益基本上還是靠速度,靠產量的擴張,而在壓縮成本方面還是短腿。

  誠然,2004年大規模降價是使經濟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但是2003年降價的幅度也不小。目前,企業降價無非是調整產品配置,消除“剩余技術”;或者壓低采購價格,轉嫁壓力;除少數合資企業外,多數企業工資水平很低,靠低報酬來實現低價格。而在采購方面,至今沒有一家企業真正實現集中采購,人員的減少更是非常困難,更不用說實行精益生產方式了。

  在15%的高速度下仍然利潤下降,這說明中國汽車工業在成本管理方面差得太遠,只能靠高速度來盈利,是無法持續發展的。

  社會責任是外因

  汽車制造業今后在社會上應該起什么樣的作用?企業應當承擔什么樣的社會責任?

  經濟學的核心是解決效率問題,社會學的核心是要解決公平問題。經濟學強調提高效率,但效率提高的同時產生了很多社會問題,這樣社會學就要解決這些問題,核心是要實現社會公平。企業同時面臨著這兩方面的問題。

  全球性企業社會責任(CSR)運動形成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要求企業在追求盈利的同時要承擔社會責任,企業發展要合乎社會道德規范,要維護企業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勞動者的權益和環境保護,以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它是企業為改善利益相關者的生活質量而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承諾。聯合國在1999年提出了企業界的《全球契約》,該契約要求跨國公司重視勞工標準、人權和環境保護,以克服全球化進程帶來的負面影響。并提出了包括尊重人權、支持結社自由和集體談判權、禁用童工、反對強迫勞動、消除工作場所歧視以及發展與采用環保科技等內容的9項關于社會責任的原則和核心內容。

  目前,在國內汽車發展很快的情況下,出現了諸如交通擁堵、污染嚴重、能源緊張、質量和服務糾紛上升、交通事故增加、停車困難等嚴重的社會問題。在這方面,國內汽車工業是否有“社會責任”?如果這些問題無法解決,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就會落空。

  具有社會責任感是決定企業能否在全球化運作中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實踐和眾多的研究成果充分說明,在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向關聯度,企業完全可以將社會責任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競爭力。
汽車企業可持續發展要過四道坎(圖)
  可持續發展是中國汽車企業的生存之本。 (信息來源:機械電子頻道子站)

  文章類型: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頭文字D》
網絡竄紅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購石油公司
理性購車完全手冊
百對網友新婚靚照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秦腔》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