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務實,勇于創(chuàng)新的領導班子本報通訊員 吳海濤/文
經過兩年大刀闊斧地改革,扎扎實實地抓管理、抓隊伍,減員增效,河南省通許縣電業(yè)局在虧損8年之后,最終扭虧為盈。該局局長牛興提出,領導力就是競爭力。企業(yè)要搞好,必須有一個好班子。他們給班子定下基調:團結、務實、創(chuàng)新,不講大話、不講空話、不搞形式、不擺花架子,從實際出發(fā),埋頭苦干。上級領導評價說,通許縣電業(yè)局的管理在開封市是一個難點、重點,市電業(yè)局采取了很多措施,派了幾任領導,逐步規(guī)范,但真正使該局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是新一屆領導班子。這屆領導班子工作有思路、有魄力,妥善解決了該局發(fā)展中的關鍵問題。
窘迫的日子
2005年5月16日是河南省通許縣電業(yè)局發(fā)工資的日子。這天,該局機關食堂46歲的杜正金師傅特別高興,他回家見到家人就說:“我們的工資發(fā)全了。”怎么不讓人高興?從1998年8個月不發(fā)工資到2003年發(fā)60%的工資,再到現在的足額發(fā)放,杜正金和該局機關、后勤的職工整整等了7年。
1998年,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guī)定,開封市電業(yè)局開始對通許縣電業(yè)局實行代管,對農村電價進行監(jiān)管。嚴管之下,通許縣電業(yè)局存在的各種問題暴露無遺。
通許縣是一個典型的農業(yè)小縣,工業(yè)基礎薄弱。通許縣電業(yè)局年供電量較小,在1.1億千瓦時左右,而人員卻較多,1998年達1326人,到2003年4月,雖有所下降,仍有1292人。
人員多,人浮于事,管理滯后,讓人啼笑皆非的事一大串。2003年前,通許縣電業(yè)局綜合線損率一般在17%—20%,最高時達35%。1999年,一個居民區(qū)4臺變壓器,一個月用電12萬千瓦時,只收回兩萬多千瓦時的電費,損失77%。一名職工吃了別人一頓飯,就大方地“贈送”給對方電量。變壓器因小問題跳閘,管理員不懂操作規(guī)范,竟停了一個鄉(xiāng)幾個小時的電。變電站值班人員盜取備用開關油600多公斤,卻對事故隱患置之不理。
新的電價政策執(zhí)行剛性增強后,通過抬高電價來轉移負擔的妙方再也不靈了,通許縣電業(yè)局經營形勢急轉直下,開始出現嚴重的虧損局面。到2003年4月,該局向銀行貸款90萬元,拖欠職工養(yǎng)老保險金209萬元。
杜正金1993年從部隊轉業(yè)到通許縣電業(yè)局時,著實自豪了一陣子,他慶幸自己分到了一個好單位。然而,讓他沒有料到的是,到了1998年,他和全局其他職工一樣,竟然連續(xù)8個月沒有領到工資。后來,隨著單位經營管理工作的加強,他也能按時領到工資,但只領到1998年標準的30%。有時30%的工資再被扣去一部分,拿到手里的也只有100多元甚至幾十元。杜正金上有老下有小,只有靠養(yǎng)牛、喂羊接濟生活。老職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年輕職工就更不用提了。該局工會一名年輕職工隨份子沒有錢,不得不張嘴向父母要錢。在這種情況下,人心散了。到2003年4月,該局1292名職工,有107人常年在外打工,200多人在縣里從事第二職業(yè),他們中有賣日常生活用品的、有賣燒雞的,也有賣牛肉的,還有蹬三輪車的。2002年冬天,該局一位領導看到一名職工蹬著三輪車在瑟瑟的寒風中等著拉客人,心里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酸楚。
職工工資發(fā)不下來,企業(yè)建設就更談不上。城關鎮(zhèn)變電站站長張武建講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2003年7月,省電力公司到城關鎮(zhèn)變電站檢查工作,要求職工必須穿工作服,可檢查人員檢查時卻發(fā)現變電站只有兩名值班人員穿工作服,張武建卻沒穿。檢查人員問他為什么不穿。張武建說自己的洗了,檢查人員又問,你們就發(fā)一件嗎?張武建當時滿肚子委屈。領導哪里知道,通許縣電業(yè)局已經20多年沒發(fā)過工作服了,兩名值班人員穿的工作服還是從外縣借來的。
通許縣電業(yè)局位于老城區(qū)東街,在20世紀80年代,這條街還是該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委、縣政府及縣直各部門都坐落在這里。而如今,這條街風光不在,其他縣直單位早已喬遷到縣城新區(qū),只有縣電業(yè)局在此廝守。5月31日,筆者在這里看到,這條街街道狹窄,街面坑坑洼洼,兩旁堆積的沙土等雜物比比皆是。處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通許縣電業(yè)局失去了供電重地的威嚴。
脫困的希望
2003年4月,開封市電業(yè)局采取從外縣調入、市局下派、基層提拔的辦法,組建了通許縣電業(yè)局新的領導班子。
該局新領導班子上任后,面對重重困難沒有氣餒。他們經過認真研究,從實際出發(fā),提出了“一要吃飯,二要發(fā)展,三要建設”的總體工作目標,明確了“以安全為基礎,以效益為中心,以優(yōu)質服務為依托,以強化管理為手段”的工作思路。
該局局長牛興認為,領導力就是競爭力。企業(yè)要搞好,必須有一個好班子。他們給班子定下基調:團結、務實、創(chuàng)新,不講大話、不講空話、不搞形式、不擺花架子,從實際出發(fā),埋頭苦干。
該局新領導班子首先做的是改變職工的生存狀況。2003年6月,局里工作步入正常后,他們就決定,將鄉(xiāng)供電所職工的工資由60%上調到80%,確保按時發(fā)放。2003年年底,要過春節(jié)了,部分職工工資發(fā)不下來,向別人借錢人家不借,向銀行貸款銀行不給,怎么辦?該局領導果斷決定,賣掉單位最好的一部轎車,解決職工的燃眉之急。
該局一名叫陳軍平的職工患上了尿毒癥,需要換腎,求助于單位。該局領導認為,職工就是單位的一切,再窮也要挽救他的生命。到目前為止,該局已為陳軍平支付了6萬多元的醫(yī)療費,陳軍平身體正在康復。
職工的生命高于一切,這是牛興及班子的一個堅定信念。在安全生產方面該花的錢一分也不能省。他們對工作器具逐一實施檢查,不合格的堅決淘汰,對有隱患的舊工作器具全部更新。
單位長年拖欠職工養(yǎng)老金,過去法院強制執(zhí)行都未能補繳。新班子認為,這是職工的養(yǎng)命錢,必須全額補繳。
豎崗供電所所長賈新勝告訴筆者,在他的印象中,牛興到他們所檢查工作有四五次,每次所里安排他到街上吃飯,他都堅決不去,而是與職工一起在所里的食堂吃。杜正金介紹說,牛興家在外地,一周回去一次,平時在食堂吃飯,從不吃小灶。有一次,他滿臉疲憊地來到食堂,就要了一碗面條,杜正金過意不去,要給他炒倆菜,他堅決不同意。
該局黨委書記吳瑞成從1968年開始一直在這個局工作,1986年任副局長,是班子里的老大哥,大家都很敬重他。但他從不擺老資格,無論什么事,都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他告訴筆者,通許縣自從有了電業(yè)局,他就在這里工作,可以說是這個局歷史的見證者。他感到目前這個班子是最能干實事的班子,也是最團結的班子。在這個班子里干,雖然自己年齡大了,但感到渾身都是勁。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該局領導所做的每一件事,職工們都看在眼里,暖在心頭。他們說,這屆領導班子是職工的貼心人,能與他們同甘共苦。
歷史性變革
2003年春天,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襲擊了中華大地,讓新上任的通許縣電業(yè)局領導班子始料不及。然而,在抗擊“非典”過程中,該局發(fā)生的一件事同樣讓他們吃驚。
當年5月,該局一名副局長到供電所檢查人員的落實情況,一個供電所的職工反映,這里所長已經換了幾任,卻始終沒見過一些職工來上班。這位副局長非常奇怪,這怎么可能呢?回到局里,在領導班子會議上一說,其他局領導也在檢查中發(fā)現了類似情況。職工檢舉揭發(fā)說,該局有不少冒名頂替人員,還有些名字在冊,人卻在其他單位上班。
如何處置這些人員?若采取措施,勢必會影響穩(wěn)定大局;若聽之任之,還談什么企業(yè)建設。該局領導班子統(tǒng)一思想,決定不怕擔風險,不怕“扣帽子”,堅決予以清理。在向市電業(yè)局、縣里領導匯報并取得支持后,該局一方面對全局1292名職工逐一排查,一方面充分發(fā)動職工,讓職工檢舉揭發(fā)。隨著工作逐步展開,62名冒名頂替、有名無實人員浮出了水面,并最終被清理了出去。據調查,這些人中間,有的在上大學,有的在部隊里當兵,有的已在司法部門工作多年,有的注冊后去向不明,他們都是1998年以前利用各種關系“塞”進來的。
在檢查過程中,該局還發(fā)現有300多名職工多年外出打工或在縣里做生意。為嚴肅勞動紀律,該局制定嚴格的考勤辦法,要求所有職工嚴格遵守,外出人員必須按期上崗到位,否則予以除名。
由于在外跑了很長時間,外出人員回到單位后受不了紀律約束。2003年11月下旬,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主動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給予經濟補償。2003年12月9日,該局領導班子進行認真討論,一致認為,人員絕對過剩是制約企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問題,如果不走減員增效之路,企業(yè)將長期處于以電養(yǎng)人的狀況,很難走出困境。當天,在全體中層干部會議上,該局明確提出,在本人自愿寫出書面申請并不附加任何條件的前提下,同意與其解除勞動合同,單位將按照有關政策的規(guī)定,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
自1998年開始,該局連年虧損,不僅沒有積累,而且還有幾百萬元的債務,怎樣籌集資金?該局向銀行申請貸款,因為是虧損企業(yè),遭到銀行拒絕。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們想到了職工,通過職工集資解決補償資金問題。廣泛宣傳,層層動員,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頭,每人拿出5000元,其他人員不限,多則多拿,少則少拿。在20多天的時間里,該局就集資700多萬元。利用這筆資金,該局與220多名職工解除了勞動合同。不久,該局又用同樣的辦法,與另外110多名職工解除了勞動合同。
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該局共減員395人,在冊職工由2003年的1292人銳減到現在的886人。而在886人當中,有293人在此前被派下去當農電工,從維管費里拿工資。
通許縣電業(yè)局職工多,中層干部也多。全局下設13個科室、13個供電所、5個多種經營單位、9座變電站,有118名中層干部,有些供電所僅副所長就多達3名。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同一單位有這么多干部,工作起來避免不了互相攀比,互相推卸責任。2004年,按照有關要求,該局對中層干部集體實施“瘦身”計劃,把供電所降為副股級單位,供電所所長和黨支部書記一肩挑;把變電站降為班組單位,從而減去中層干部49名。
“通許縣電業(yè)局的減員增效為該局的發(fā)展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為全市農電系統(tǒng)改革作出了榜樣。”在2004年開封市農電工作會議上,開封市電業(yè)局黨委書記李春林這樣評價通許縣電業(yè)局的減員增效工作。今年6月1日,筆者到開封市電業(yè)局走訪,該局主抓農電的副局長告訴記者:“通許縣電業(yè)局的管理在開封市是一個難點、重點,市電業(yè)局采取了很多措施,派了幾任領導,逐步規(guī)范,但真正使該局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是新一屆領導班子。這屆領導班子工作有思路、有魄力,妥善解決了該局發(fā)展中的關鍵問題,沒有引起大的波動,我們很滿意。”
“摳”出來的效益
“一年1億多千瓦時的電量,線損率按17%算,全年就損失電量1700萬千瓦時。幾百萬元啊,我們心痛!”牛興局長給筆者算了一筆賬。
線損管理直接關系到效益的好壞。通許縣電業(yè)局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很快把線損管理提到了議事日程上。
經過調查分析,該局綜合線損率高,主要是人為因素造成的,該局當時存在著大量的“人情電、關系電、光棍電”,一些客戶長期偷電,卻沒人去管。
2003年6月,該局把電量電費結算時間由每月的20日調整為每月的最后一天,和開封市電業(yè)局同步抄表同步核算,并把對各供電所的考核指標由動態(tài)改為靜態(tài)。在上調20%工資的同時,分解指標,量化管理,制定了高壓綜合線損率不得超過7%、低壓城鎮(zhèn)不超過9%、農村不超過12%的指標。所(站)長連續(xù)兩個月完不成指標,或者故意轉嫁給客戶、多收客戶電費的,調離工作崗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這一措施極大地調動了供電所職工的積極性。目前,該局線損率已由原來的17%左右下降到10%以下。單此一項,該局每年減少損失600多萬元。
由于疏于管理,該局機關和下屬單位工作用電浪費驚人。每個辦公室冬天有電爐,夏天有空調。不管上班下班,不管有人沒人,電爐24小時燒,空調24小時開。機關每個辦公室都有飲水機,60多臺飲水機每月耗電3000千瓦時。全局一年工作用電58萬千瓦時。為了節(jié)流,該局新領導班子決定,取消所有電爐,換上取暖效果好而又相對節(jié)電的電暖器;撤掉60余臺飲水機,換上一臺電熱水器,全局集中供熱水。同時,每個科室包括局領導的辦公室都裝上電表,按工作需要和人數分給一定電量,超出自負電費。辦公室裝電表在電力系統(tǒng)可是個稀罕事,有些職工剛開始有意見:賣電的還怕用電?但當他們看到在規(guī)定的取暖期過后,患有關節(jié)炎的局長常用棉大衣裹腿,其他局領導也自覺不用電暖器時,也就無話可說了。更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單是工作用電每年就節(jié)省30多萬元。
招待費是每個單位都不可忽視的支出。該局過去雖然窮,但招待費卻沒少支出。新領導班子規(guī)定,確需招待,5人以下不得超過200元,5—7人不得超過260元,8—10人不得超過300元。否者,超出部分由招待人自負。局領導及各科室人員不得在賓館飯店簽單。制度是嚴格的,局領導帶頭執(zhí)行也是出了名的。該局副局長宋建軍有一次招待外縣同行,按局里的標準是200元,結果花了230元,他自己補繳30元。招待費一項一年又節(jié)省幾十萬元。
其他還有很多,諸如車輛用油指標管理、車輛維修費用管理、電話費管理等,一律量化。如果把“摳”理解為“嚴”和“省”,把節(jié)支視為效益的話,那么,通許縣電業(yè)局在扭虧的伊始,效益就是“摳”出來的。
也就是這樣一項一項地“摳”,在短短的兩年里,該局還清了債務,為職工繳納了209萬元的養(yǎng)老金,辦公條件逐步改善,職工福利待遇逐步提高。
2004年,這個局被開封市電業(yè)局評為線損管理先進單位,被縣委、縣政府命名為優(yōu)秀企業(yè),被河南省命名為文明單位。局長牛興被評為開封市勞動模范、省新長征突擊手標兵。
走訪結束時,牛興說:“我們只能算是扭轉了長期虧損的局面,使企業(yè)走上了良性發(fā)展的軌道,與系統(tǒng)內先進的縣電業(yè)局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們相信,在全局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圖二為: 電業(yè)局局長牛興(左一)和黨委書記吳瑞成(中)在工作現場指導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