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面向大海 船業長興(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3日 08:39 光明網-光明日報
面向大海船業長興(圖)
  “巨大號”交船在江南造船廠建廠140周年之際,“巨大號”74000噸散貨船(H2311)交船命名儀式隆重舉行。

  白發蒼蒼的江南造船廠的老前輩來了,事業興旺的外國船東來了,見多識廣的船級社經理來了……人們千里萬里地從海內外匯聚在上海,是為了慶祝江南造船廠140周年華誕。

  6月2日,在本報與中船集團共同主辦的“江南造船廠成立140周年國際研討會”上,中外人士暢談江南造船廠的今昔,氣氛熱烈。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心系江南造船廠,為它曾有過的坎坷感慨,為它今日的輝煌驕傲。

  昨天 江南廠發展的關鍵幾步

  背景畫面 江南制造局翻譯館的老照片和江南造船廠建造的第一艘鐵船。

  發言人 華蘅芳的孫子華丙炎、江南造船廠原總工程師沈劦、香港PC設計公司鄭瑞祥

  在江南造船廠的歷史上,華蘅芳可謂開山鼻祖級的前輩。華丙炎是華蘅芳的曾侄孫,今年70高齡的他是坐著輪椅來的。他說,他爺爺華蘅芳和他的同事們當年建立的江南制造局翻譯館,具有企業研究所的性質,工廠和翻譯館的搭配組合是十分先進、科學的構思。翻譯館不僅對江南制造局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對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也發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華蘅芳還翻譯了《地學淺釋》和大量的數學書籍,包括代數、三角、微積分等,并對數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將西方的變量數學引進中國,促進傳統算學向近代數學的轉變。一方面,華蘅芳等人堅持依靠自身的力量引進西方科學知識,并通過消化和吸收,投入到實際的生產中去。在與西方學者合作譯書的過程中,華蘅芳等人并不完全依賴西方學者,而是將實驗與知識相結合,以獲得對科學理論的真正理解。另一方面,翻譯館又是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科學技術是中西文化在碰撞過程中最初的接觸點,由此中國人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在整個中國傳統文化中,科學文化一直附屬于主流文化之下,發育并不健全。翻譯西方科學書籍有助于中國徹底擺脫“天朝上國”的自大意識,解放思想,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促進中國科學文化的發展,建立自己的科學體系。沈劦則回憶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江南廠的情景。他說雖然相隔四五十年了,但有些事情在記憶中仍很清晰,猶如昨天發生的一樣。沈劦1953年進江南造船廠工作。當時,江南廠還處在生產恢復時期。廠房破舊,生產設施和手段十分落后,船臺上還豎著“沖天桿”起重柱,船塢和碼頭設施也很差,但生產熱情很高,工人、干部們干勁十足,憑著他們豐富的生產經驗和高超的手工技術,日夜奮戰,按時完成當時繁重的生產任務。當時的江南廠,修船占主要地位,生產任務很重,一方面為海軍修理老式蒸汽動力裝置的軍艦,如“洛陽”、“南昌”、“西安”等艦和美制中小型登陸艇,另一方面還承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生產的一些商船進行大、中、小修理。當時施工條件差,生產方式還是傳統的一套做法,很少有施工圖紙和工藝技術檔案,基本上全憑工人和管理人員自己的經驗,以“口頭工藝”進行現場調度。這種低效率的修船方法很快被淘汰。上世紀50年代后期,除了修船,江南廠還建造了一些民船,有50噸小炮艇、巡邏艇、舟橋、川江客輪等。后來民船建造迅速發展,從建造內河船舶發展到沿海貨船,從數百噸小船發展到萬噸級巨輪,從建造客貨船發展到工程船舶,造船產量迅速提高。通過他的回憶,人們看到了江南造船廠生產技術的發展過程,看到了江南造船廠職工“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江南廠不斷發展不斷前進,正是這種精神使江南廠能在短短的十多年內,建造出萬噸水壓機、萬噸級巨輪和修復了萬噸級遠洋客船。

  著名船舶設計師鄭瑞祥先生介紹了與江南廠聯合設計64000噸江南巴拿馬型散貨船的情況。據他介紹,已故的香港泰昌祥輪船公司的董事長和主席顧國和與顧國華先生是協助中國造船工業進入國際市場的先驅。作為國際知名的船東,1985年,他們第一個向江南造船廠訂購了巴拿馬型散貨船。這一訂單使包括香港和日本在內的海外航運界大為吃驚,紛紛質疑江南廠這一步邁得是否明智,同時更懷疑中國造船企業的交船能力,因為領先的日本船廠早已為這種船型設計出很高的性能指標。顧氏選擇了江南造船廠作為這次冒險的實驗場,并請曾留學英國的香港船舶設計師鄭瑞祥博士會同江南廠,組建了一支聯合設計隊伍來進行設計。聯合設計的目標是要做到該船的性能至少不亞于當時市場領先者的產品,或許還要更好一些。1988年初,首條“祥瑞”輪成功交付泰昌祥。隨后又建造了多條該型船。在國際航運市場上,該船型出色的性能表現為其贏得了“江南巴拿馬型”的美名。這次聯合設計使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造船工業的潛力,認識到中國的船舶專業人才有能力完成世界級的船舶設計,為中國造的船舶成功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今天 國際船東為什么選擇江南廠

  背景畫面 江南廠全貌和江南廠生產的高科技船———LPG船

  發言人德國勞氏船級社東亞區經理Dr.Klein、配套商MAN的代表Mr.Brenner、美國船級社亞太區代表顧建新、船舶營運公司RederietStenersen公司Mr.Stenersen

  Mr.Brenner對與江南廠的合作非常滿意,他最大的感受是江南廠培養了很多人才。他最初到中國時很難找到一個既懂英語又懂造船的好翻譯,而現在他接觸的江南廠的人幾乎個個都能當好船舶方面的翻譯。

  Mr.Stenersen在江南廠訂做過游船、化學品船和散貨船,他說之所以愿意持續到江南廠訂船,是因為江南廠造的船質量好,還可提前交船,而且服務好,日本和韓國的修船模式是方案不能改,而江南廠可以根據船東的需要,適當地對方案進行修改,這很可貴。

  顧建新說,美國船級社與江南造船廠一起成長,共同發展,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這種情誼可追溯至八十年前,從美國船級社的4艘10000DWT鋼質載貨船的合作。到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船級社同“江南”再次合作為LASCO建造2艘64000噸巴拿馬型散貨船。經過雙方努力,緊密合作,成功地將這一系列船按時交付船東。此后,雙方保持密切合作關系,從江南廠第一代巴拿馬散貨船到現在的第四代巴拿馬型散貨船,都是雙方合作的紐帶。在合作中,江南船廠為美國船級社建立了一系列適用于船舶建造和檢驗的操作規范,是江南廠源源不斷的技術財富,促進了他們在中國的成長與發展。

  Dr.Klein說,1978年,當他還是一個年輕人時就來到中國開始了與江南廠的合作,他是看著江南廠一步步壯大的。世界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貿易就將帶來兩個百分點的增長,對船的需求也就隨之提高,現在世界對船舶的需求量是每年7000萬載重噸,以至于這幾年各船廠的訂單都是滿滿的,而現在中國是世界工廠,貿易量大,相信中國在不久的將來會超過日本和韓國,成為世界造船業的領頭羊。

  明天 長興島的未來值得期待

  背景畫面 長興新廠址的全景規劃圖和施工場景

  發言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祺、光明日報副總編趙德潤、江南造船廠董事長聶成根、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張廣欽、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

  江南廠能否再造輝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祺分析了宏觀背景。第一,在經歷了27年的9.4%的年均高速增長之后,有人在擔心中國經濟今后是不是會進入慢性的衰退經過研究發現,中國這么一個大國經濟體,與以前某些小的經濟體完全不一樣,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特別是城鎮化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消費結構升級、勞動力的優勢,這些因素足以支撐中國經濟再延續15到20年的快速增長。在這樣一個宏觀背景下,有豐富發展經驗的中船集團公司包括江南造船廠不可能會脫離這樣的發展軌道,一定會跟隨快速發展的軌道前行,船業長興。第二,黨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后,我們的產業政策面臨著進一步改善和調整的任務。一是新型工業化最重要的是技術進步。江南造船廠在100多年坎坷的成長過程當中,不僅能夠生存下來,而且發展得很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對技術進步的不斷追求。這是符合我國未來產業整體發展政策的基本導向的。其二,今后中船集團公司將會面臨一個更加有利的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的支持。尤其是中國的制造業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候,不僅我們的工藝程序在發展,很重要的是,材料水平在不斷地提高。中船集團公司如果說以前的歷史還是更多地依靠外部,那么今后可能會更多地依賴自身的制造材料水平的提升,來推動公司的競爭能力。

  趙德潤說,江南造船廠被國內史學界稱為“中國第一廠”,也被稱為“中國最早吸收西方現代科技成果的實驗田”,“中西方近現代工業文明的結合點”和“中國對外開放的先行者”。總結江南造船廠140年的發展歷程,他認為面向大海,對外開放,是中國船舶工業生存與發展的根本之路,也是新時期中國船舶工業再創輝煌的必由之路。他說,進入新世紀以來,在世界造船產業轉移規律的支配下,中國正逐步成為世界造船格局中新的一極。我國船舶工業應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挺進國際市場,在更高的層次上參與國際競爭,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強自主創新,成為民族工業發展的典范。

  張廣欽說,在江南廠創造的上百個了不起的“中國第一”中,有相當多是與對外開放有關的。由于世博會將在上海召開,江南廠面臨搬遷重建,這是江南廠一次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難得機遇,將對改變中國乃至世界船舶工業的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可以說,長興島是江南廠的希望工程,更是中國船舶工業的希望工程。未來十年,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將把長興造船基地建設成為本世紀最大、最現代化的造船基地,再造一個“新江南”。

  上海市副市長胡延照說,上海市的市徽上就有船的圖案。上海和航運、和船舶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去年,上海正式把造船工業列為上全市的戰略產業,將在產業政策諸多方面對造船工業給予支持和幫助。在配套設施方面,如高峰用電、勞動用工、綠色通道、交通運輸、能源供給等方面給予保障。為了支持上海船舶工業的振興和發展,市場府在長興島劃出了8公里海岸線,給中船集團公司、給江南造船廠。這顯示了上海市政府對我國船舶工業、對中船集團公司、對江南廠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聶成根說,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離不開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國際航運業的繁榮帶動了中國船舶工業的崛起。改革開放,大大促進了中國航運業的發展,也大大促進了中國船舶工業的發展。以率先走出國門與世界接軌的江南造船廠為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江南廠先后為1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造了200多萬噸船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在江南造船廠的帶動下,中國船舶工業闖出了一條外向型發展之路,在國際市場上迅速崛起,造船產量已連續10年居世界第三位,為國際航運市場的繁榮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江南廠在承載著榮譽的同時,也肩負著更重要的歷史使命。隨著中船長興造船基地的開工建設,江南廠將在那里實現脫胎換骨,成長為中國船舶工業的“巨人”。

  作者:張玉玲 馬哲人 攝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端 午 節
快樂端午精彩圖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