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負利率時代,戰勝通脹已成為當前選擇金融理財產品的一條鐵律。分析人士指出,可以通過購買純保障型產品實現對個人和家庭的保障。
傳統壽險回報率處最低點,宜觀望
1997年以來,央行數次下調存款利率直至谷底,但去年10月掉轉方向,首次提高利率,目前市場對再次加息有較強預期。由于我國壽險產品費率尚未市場化,受監管部門管制,反應滯后于利率變化。
上世紀90年代末期是傳統壽險產品利率最高的時期,平均達到8%-10%,在這段時間購買長期壽險的客戶毫無疑問將享受這些產品帶來的豐厚回報。因為傳統壽險產品期限長達數十年甚至終身,期間不管銀行利率如何變化,都將按初始利率執行。
然而,客戶得到豐厚回報的同時,保險公司卻在蒙受損失。
于是1999年,中國保監會規定“將壽險保單(包括含預定利率因素的長期健康險保單)的預定利率調整為不超過年復利2.5%,并不得附加利差返還條款”。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所有傳統長期壽險的預定利率都在年復利2.5%以內,顯然該收益率無法應付近年來通脹的水平。
市場人士認為,由于央行已經升息,保險公司的預定利率也有望“水漲船高”,但具體時間尚未確定。在目前壽險利率處于谷底的情況下,購買傳統長期壽險宜觀望。
傳統長期壽險主要包括:不帶分紅功能的終身壽險、兩全保險、養老(年金)保險等。以上產品均有部分保障功能,但這些功能通過短期消費型保險均可實現。
投聯產品適合長期投資,要謹慎
由于預定利率無法突破年復利2.5%的上限,很多保險公司開始在“投資聯動”方面做文章。目前市場上投資聯動型產品主要有3大類: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
要投資這三大類產品有一個先決條件:即長期投資。由于這些產品大多由保險代理人銷售,因此,費用率不菲。僅僅從5-10年的回報率來看,遠遠不敵市場上其他理財工具,甚至還不如銀行存款。
當然,長期來看,購買保險需要每年或每月交費,既屬于“強制儲蓄”,又屬于定額定期投資,抵消了不確定因素帶來的投資風險。同時客戶也可借助保險公司的專業力量,構筑自己的財務規劃。
從上述角度來考慮,分紅險、萬能險、投連險適合長期、穩健投資,現時財務狀況比較寬裕的客戶,可作為分散投資風險的一個途徑。
分紅險是在預定利率基礎上,視保險公司整體盈利情況進行分紅,投資透明度較低。
由于目前內地保險公司大多處于擴張期,每年需投入大量資金;再加上近年來資本市場低迷,分紅水平一直不佳。
不過,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經營良好、投資能力強的保險公司分紅水平將逐漸提高。
萬能險則會設一個保底利率,外加一個浮動利率。與分紅險不同的是,保險公司會為萬能險單獨建一個投資帳戶進行運作,每月公布結算利率,透明度較高。目前市場上已有萬能險產品的保底利率達到上限2.5%。
投連險則不設保底收益,從某種程度來說更加接近基金,投資者必須有較強的承擔風險的能力。近年來由于股市低迷,投連險的收益率也一落千丈。
純保障型產品助財富保值,正當時
純保障型產品,實質上是對個人和家庭未來財富的一種保值。
銀行、保險箱都具備對現有財富保管的功能,但保險卻是對人們未來財富的保管。身體健康才能持續地創造財富,一旦因意外喪失工作能力,保險即可支付未來幾年的收入。從這一點來看,保險所具有的保障功能是其它任何一種理財工具都不具備的。
保險專家建議,對個人而言,保險總額應該是年收入的5-10倍,年紀越輕的人由于在退休前的工作年限也越長,這一倍數也應越高。
對家庭而言,保險總額還應考慮到家庭的總負債,比如背負高額房貸和車貸的家庭應當在買保險時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
目前市場上的純保障產品一般有:意外險、非返還型醫療險、定期壽險、消費型重大疾病保險等,通過這些純保障型產品的組合,完全可以打造出保費低、保障高的保險計劃。這也是客戶在購買保險時應當優先考慮的。
也有不少保險公司將醫療險等與傳統壽險捆綁在一起,形成各種“保障計劃”。從降低保費支出的角度考慮,不推薦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