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列紡織業出口第一、獨領風騷數十年的廣東,將頭把交椅拱手讓給了浙江。 本報記者 李向新 攝
粵浙紡織產業升級賽跑
2004年廣東痛失紡織業出口老大地位,粵企攢力欲扳回一役
廣東紡織工業競爭力現狀調查之粵浙較量
在中國紡織外貿版圖上,近10年來一直領跑的廣東在最近兩年終于深切體會到了被超越之痛。
今年3月,在廣東省經貿委低調召開的珠三角針織產業群重點企業座談會上,15家重點企業主發現自己身處這樣一個窘境--2004年1月至11月,廣東省紡織服裝行業出口總值從過去的第一跌落為第二位,利潤跌落至第七位。而按目前發展趨勢,粵紡織服裝出口極有可能在1至2年內跌落到全國第四位。
倚靠紹興、蕭山、寧波三大專業紡織市場,浙江紡織業的強大輻射力又一次讓人們驚訝;而西樵、中大、東莞“三劍客”舞出的“廣東制造”,則略顯頹然之勢。不過,在中大紡織核心商圈,廣東國際輕紡城借《廣州市商業網點發展規劃》的東風拔地而起,欲給廣東紡織業扳回一役。競爭仍在繼續,它無處不在。
這是無法回避的現實——浙江紡織服裝行業正在以高速發度的姿態趕超廣東。
紡織出口頭把交椅易主
據廣東省紡織協會資料顯示,自2002年以28%的增長速度超過廣東后,截至2003年11月份,浙江服裝產量較上年同期增長19.46%,而廣東服裝產量增長僅為11.46%;廣東服裝的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增長13.38%,而浙江則達到20.7%;廣東服裝的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6557.8萬元,而浙江達到4.91993億元,為廣東的7.5倍。
時間行進到2004年一季度,浙江出口額即超過了廣東。據海關統計,2004年上半年,廣東省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僅增長9.44%,總額為81.86億美元,浙江出口額卻達87.58億美元,同比增長32.31%。獨領風騷數十年的紡織業出口第一位的廣東,將頭把交椅拱手讓給了浙江。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一季度我國紡織服裝出口中,浙江省出口紡織服裝創匯51.2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72%。浙江省繼續上年的增長趨勢再次超過廣東省,成為我國出口紡織服裝創匯第一大省。
區位優勢漸成絆腳石?
“技術和品牌的缺乏是廣東紡織被浙江紡織趕超的原因所在”,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員這樣評價。很顯然,鄰近香港、澳門的區位優勢,為廣東紡織服裝業的發展提供了源頭資訊和市場。但“三來一補”形式的廣東紡織服裝業,在對外貿易上多屬于加工貿易形式。加工貿易只需負責加工生產環節,不用擔心設計和市場銷售,是貿易風險最小的一種,但在另一方面則意味著企業沒有主動權,缺乏自主產品開發,易形成對國外市場的依賴。
對此,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亦認為,廣東紡織工業由于過度依賴加工貿易的出口拉動,導致紡織工業漸漸缺乏自主創新和市場應變能力,也正是2004年出臺的廣東省《廣東紡織服裝工業產業競爭力研究報告》所指的問題之一。而相形之下,浙江紡織服裝業從一開始就以民營經濟的形勢發展起來,比較注重自主開發,故在貿易中具有較強的自主性,不容易被國際市場“牽著鼻子走”。
此外,浙江紡織服裝業的規模比廣州大,且不乏超大規模的龍頭企業,而廣東紡織企業則“只見星星不見月亮”,龍頭企業甚是缺乏。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會長助理謝青透露,盡管去年廣東服裝企業已達3.06萬家,從業人員達500萬人,占全省工業就業人數的20.54%,但服裝上市公司目前只有兩家,其中一家還只是上市集團公司的子公司。
粵紡織協會助力開拓市場
“開發國際市場,不能忘記廣東紡織業的自身優勢!睆V東省紡織協會副會長謝城崧認為,目前廣東紡織業的最大優勢是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了產業集群,因為在這個地區設廠,較易獲得上下游產業和輔助產業的配套與支援以及外溢的知識和信息。
謝城崧透露,從去年年中開始,廣東省紡織協會開始倡導推出了“服裝特殊鎮”的評選,以加強紡織產品設計、檢測和著手建立反傾銷信息系統的力度。同時,廣東紡織開始糾正過去過度依賴香港出口的積習,加強國際市場的開發力度。今年上半年,廣東省紡織協會組織紡織企業分別赴美、英、日等地考察,直接在國外接單,加大了開發國際市場的力度。
“只顧低頭發展,忽略戰略規劃”,廣東紡織業過分重視短期效應一直為業內所詬病。而在《廣東紡織工業競爭力研究報告》發表后,變化已悄然開啟——今年5月,廣州國際輕紡城重磅出水,欲通過定單化、公司化、信息化的現代營銷手段,重新鞏固廣東紡織服裝業的優勢。很顯然,廣東也意識到,現代化的紡織品專業化市場將成為產業升級最強有力的助推器。
“米蘭和巴黎這樣的城市都是在文化內涵上下功夫,廣深佛也應該走同樣的路,不應再做生產基地!睆V東省經貿委工業處副處長陳西薇透露,近期省經貿委重點在調整產業布局,加快培育支柱產業集群,將工作重心放在建設四大基地和15個特色城鎮之上。為此,廣東紡織將在增加研發能力,建立創新平臺下工夫,同時建立國際化的營銷網絡,將廣州、深圳、佛山建成國際化銷售中心。
浙江加快升級舊市場
對于傳統紡織品市場的現代化升級改造,廣東先行一步,浙江則緊隨其后。就在廣東國際輕紡城順利封頂的同時,浙江紡織商亦有所行動——在紹興柯橋中國輕紡城,一個占地3.08萬平方米,規劃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集樣品展示、貿易洽談、電子商務等現代市場功能為一體的新市場正式破土動工,欲與廣州國際輕紡城形成南北對峙。
另一個方面,在這個1988年建成的老市場內,各項安全、監控、網絡設施也開始謀劃升級。據透露,中國輕紡城新東區市場開發公司由多家市場經營大戶共同出資創辦,注冊資金5000萬元。該公司將主要負責輕紡城老市場改造升級一期工程的開發建設,改造總投資額將達10億元。
“加大紡織企業技術改造為浙江紡織品出口提供了有力的技術保證。”浙江省紡織協會負責人說。從1999年到2003年,浙江光進口國外先進紡織機械的總額就高達30.7億美元,該省目前紡織企業技術裝備水平與先進發達國家不相上下。此外,浙江省經貿委日前出臺新規,對發展綠色紡織業提出了新要求。據悉,此前浙江紹興的步森集團等幾十家紡織服裝生產企業已獲得了“生態紡織品”認證證書,浙江下一步要做的是,把這個數字再擴大數倍。
撰文(除署名外)本報記者 金杜 汪江濤 實習生 李州筠
觀點交鋒
廣發證券資深研究員阮鋼
浙江企業注重品牌建設
浙江紡織業屬于“服裝型拉動”,偏重國內市場,而廣東的紡織業靠出口拉動,在規模上不如浙江。同時,二者的歷史淵源不同,浙江的服裝行業起步早,國內歷史上最早的西裝品牌“紅幫”即是出自浙江。而廣東的紡織服裝行業在改革開放后才取得大發展,主要是配合香港,進行“前店后廠”的生產。
此外,浙江企業比廣東的更加注重品牌,而后者一度主攻OEM生產。浙江的印染能力強大,國內有一半的印染產量出自浙江。浙江的服裝類上市公司有10家左右,而廣東的優質服裝上市企業不多,今后的發展必須依靠現有資源,作出準確的市場判斷。當然,廣東的紡織服裝也有部分成熟領域,如增城和順德的牛仔布、東莞的印染布等。
佛山中發棉紡企業公司副總經理姜達里
廣東紡織業要走自創品牌之路
廣東紡織業發展速度不快的重要原因是企業規模小,各自為政。不像浙江的紡織企業,很多是從國有企業轉型過來的,在規模和技術上都有優勢。廣東紡織業要進一步發展,必須走自創名牌的道路,光給別人做加工、等人家下單是不行的。創立自主品牌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培養一些有實力的品牌,使之成為紡織行業的龍頭,帶動整個行業上下游共同發展。
廣東省經貿委工業處副處長陳西薇
廣東紡織實力未真正顯現
雖然去年全國紡織品出口的頭把交椅被浙江搶走,但廣東紡織的實力并未真正體現出來——首先,廣東紡織一向來料、進料加工多,外資所占比例達60%多,不少企業的總部設在港臺。而為了占領內地市場,內銷的廠一般都設在江浙,因此廣東的出口額相對浙江偏低。此外,廣東的出口檔次高于浙江,只是由于來料加工和進料加工的問題,企業結算通常在港臺總部,所以未顯示出真正的實力。
但目前必須正視的是,部分廠從廣東轉至江西和廣西,因為那邊的優惠政策較多,出口退稅較快。廣東的GDP與江蘇接近,而稅收卻高了近一半。最近深圳正計劃在6個行業對傳統產業進行提升,其中將對稅收貢獻很大的紡織業進行相關的政策扶持。 呂靜蓮責任編輯:張克然姚虹(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