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中國鞋出口歐盟的訂單增長出現了小高潮。本報記者 吳偉洪 攝
配額取消后,我國鞋類產品進入歐盟市場訂單量明顯增多
中國鞋恐成歐盟下一“特保”目標
中國皮革協會提出應對措施
注重知識產權
避免在短期內“到港貨物” 猛增、價格下滑
避免簽訂長期訂單
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
提高產品附加值
歐盟可能在下個月對中國鞋采取貿易限制措施,限制措施不會是原先盛傳的反傾銷,而是和紡織品一樣的“特保”。
近日,中國皮革協會發出《關于歐盟擬對我國鞋類產品設限情況的緊急通知》,泉州鞋業商會、溫州市鞋革協會等有關行業協會俱收到該通知,并在積極尋求應對之策。
5月30日,中國皮革協會秘書長蘇超英來到廣州,為2005年中國國際皮革展、中國國際鞋類展的新聞發布會做行業背景介紹時,媒體的發問更集中在中國鞋類產品出口的命運上。蘇超英表示:“目前整個紡織品‘特保’的話題還未過去,應該不會馬上就到鞋類產品。但預計歐盟遲早會關注到中國鞋的。”
協會發出預警信號
據蘇超英介紹,今年一季度中國鞋進入歐盟市場的訂單量明顯增長,主要是由于今年1月1日取消鞋產品出口配額后,出現了訂單增長的小高潮,然而從中國海關的數據來看,增長幅度未到讓歐盟各國恐慌的地步。蘇超英透露,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今年1到3月,中國鞋出口到歐盟25國達2.57億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出口額達7.2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5.55億美元增長30.8%。最明顯的變化是鞋產品單價的增長,平均單價由去年的2.22美元/雙增加了0.6美元/雙。
中國皮革協會在發出的《關于歐盟擬對我國鞋類產品設限情況的緊急通知》中稱:“據分析,在得到前3個月的進口監控數據后,歐盟委員會就會對中國鞋的出口采取行動,時間可能在五六月份。預計會采取比較簡單易行的‘特保措施’,而不是反傾銷。”緊急通知還透露,不僅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波蘭和法國等歐盟國家的鞋業協會都支持對中國鞋采取“特保措施”,甚至這些國家的政府也不反對。
為此,在積極與歐盟各國鞋業協會交涉的情況下,蘇超英表示,中國皮革協會還特別提醒中國制鞋企業注意一些事項,比如:企業應該注重知識產權;對歐洲市場謹慎出口,特別要避免在短期內“到港貨物”猛增且價格下滑;避免在目前情況下簽訂長期訂單,以免一旦歐盟設限,給企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加強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分散市場風險;以及注重提高產品附加值等等。
“我們協會正與中國駐布魯塞爾商務處緊密聯系,密切關注歐洲市場的變化,同時組織企業到歐洲開展貿易活動,促進歐洲鞋類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蘇超英說,有關政府部門或在降低關稅方面有新動作。
去年皮革業穩步發展
“第八屆中國國際皮革展將在9月7日到9日舉行,”亞太區皮革展有限公司的高級項目經理段佩玲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超過91%的國際館展位已經被預訂,中國制鞋企業可通過國際鞋類展,更多地與不同的國外買家接觸,從而開拓多元化的國際市場。
蘇超英透露,去年我國皮革行業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實現了工業總產值2421億元,比上年增長21%;完成銷售收入為229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利稅1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我國皮革行業進口增幅明顯,這證明我們的市場是開放的。”蘇超英介紹說,去年我國鞋類進口總量為892萬雙,總值為1.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4%和74.5%。這一態勢延續到今年第一季度。蘇超英告訴記者,鞋類產品進口繼續大幅度增長,達到了520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6%。
廣東鞋面臨受限危險
亞太區皮革展有限公司的高級項目經理段佩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擁有超過16000家皮革工業企業,超過60%的皮革制品的生產活動主要集中在中國中部及東南部沿海地區。廣東省是中國皮革、鞋履、皮箱及手提包生產的主要省份。今年一季度,廣東企業對歐盟出口鞋類產品達1.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8.1%。
據記者了解,在今年2月,歐盟已對部分來自中國的鞋類產品啟動了為期一年的“預先進口監控措施”,涉及五種鞋類產品。歐盟實施的這一措施,是自2005年1月1日取消中國鞋類進口配額后,對可能出現的中國鞋進口激增從而沖擊當地產業而采取的過渡性措施,是為進一步對中國鞋類產品實施更嚴格限制所做的先期準備。而從海關的數據看,廣東省今年一季度的出口中,實施許可監控鞋類產品占對歐盟出口總額比重逾六成,且各類產品出口均呈高速增長態勢。因而,企業擔心歐盟可能采取進一步限制措施。 本報記者 李銀責任編輯:張克然姚虹(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