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樣,給個價吧
星期六,清晨。泉州涂門街工藝古玩市場早早就開張了,每個星期六,是這條工藝古玩街最熱鬧的時候,也是攤主們最忙碌的時候,在這一天聚會似乎已經是攤主與顧客們之間不成文的約定。
“這個要多少?”“180元!薄疤F了,哪要這么多?”“哪能?你看這質地,一百八不貴了……要不看你這么喜歡,一口價150元,怎么樣?就算我交個主顧了!薄鞍,唉,你別走啊,要不你說多少拿走?開個價吧!
這樣的場景在古玩城里隨處可見,據攤主們介紹,在這些顧客里,大部分是來欣賞的,只有少數的一部分老顧客才是為收藏而來的。
陳謙,53歲,河南人。一把遮陽傘,一張折疊桌,兩把椅子,老陳在古玩街租了一個不大的攤位,桌子上放滿了古錢幣,帶著銹斑的銅器,發黃的線裝書,還有一些珠珠串串的工藝品。老陳說,他的這些東西都來自“中原”,大概就是河南、河北一帶的地方,“中原”遍地都是文化古跡,所以盛產古玩。
老陳因為自己喜歡收集古玩,所以下崗后就自己出來擺攤。他說,在他們老家像這樣的古玩市場隨處可見,做這個的人太多了,所以他就決定來南方發展,在他印象里沿海的人經濟比較好,對于文化的東西應該比較慷慨。
黃軒宇,37歲,泉州人。黃先生年紀不大,但對古玩卻有著獨特的感情,他特別喜歡銅器,各種形狀,帶著各種花紋的冰冷金屬總是會讓他愛不釋手。黃先生是古玩街的常客,如果周六沒有什么特別的事情的話,他總要騎著摩托車到這來逛一逛,也不一定買什么,就是轉轉。“也說不清楚為什么,你能解釋為什么服裝店里老有逛不完的女性同胞嗎?她們也不見得都是要買衣服的啊!
黃先生對于各種銅器古玩可謂小有研究了,他不僅經常轉悠,跟攤主們交流,而且在他家里還有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書。可就是這樣的準專家在這里也有過“不堪回首”的回憶……
黃先生剛開始收藏銅器的時候,還不是很懂,一個周六他來到了古玩城,在轉了一圈后,被一個聲音叫住了:“先生,來看看吧,這些都是剛到的東西,別的地方都沒有啊!痹瓉硎莻地攤,上面零零碎碎擺滿了東西,黃先生剛想走的時候突然看到里面有一把錐子,看質地應該是銅做的,全身布滿了泥土,把文飾和雕刻蓋住了,看起來好像年代頗為久遠。
“這個怎么賣?”
“哎呀,先生,您這可真難倒我了,這是我們鄉下有人修房子時挖出來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值多少錢……要不這樣,看您也像個行家,您給開個實在價吧!
“……這樣不好,你賣的東西還是你自己說吧!
就在攤主猶豫不決的時候,他旁邊的婦女說話了:“咱鄉下的破銅爛鐵能值多少錢!你就隨便賣給這位大哥好了,這么婆婆媽媽的!”
聽了這番話,攤主好像下了決心一般:“好,就200元吧!”
到了下一周,黃先生再去古玩街的時候,那個地攤不見了,而且最讓他氣憤的是,他在別的攤位上也看到了一模一樣的東西,只是嶄新的,沒有泥土,而且也才幾十塊的價錢……“其實那東西我以前也在別的地方見過,只是那天太急了,又有那么多泥土,所以才……”黃先生說他那天一回家就把東西藏了起來。
《市場報》 (2005年05月31日 第二十版)別蒙我,我可是專業的!
好貨不怕巷子深,先看看報
商量一下再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