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百萬楊樹吞噬“長江之腎”洞庭湖(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23日 10:21 經濟參考報
  橫亙湘鄂之間的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是長江最重要調蓄湖泊,著名的“魚米之鄉”。由于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洞庭湖還是我國首批列入《國際濕地公約》的重要濕地名錄的7塊濕地之一,被稱為全球不可多得的巨大的物種基因寶庫。

  近一百多年,在自然和人類雙重作用下,洞庭湖濕地湖泊萎縮加劇,調蓄功能嚴重衰退,水患頻繁,生態服務功能明顯退化。盡管始于上世紀末的退田還湖、移民建鎮,讓人們看到了根治洞庭的希望;然而在發展的壓力和多年積習的慣性作用下,人與自然的“濕地之爭”仍在繼續。

  濕地廣種楊樹引發生態危機

  暮春初夏,行船洞庭湖上,放眼四顧,所見之處都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楊樹林;穿行湖區垸內,農戶庭前屋后,路邊田側也都密密麻麻地種滿了楊樹。置身這一片綠色之中,讓人很難想到,一場由于“種樹”而引發的生態“危機”正在逼近。

  自上世紀90年代末起,為了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環洞庭湖地區一些縣市興起了一股“種楊熱”,紛紛鼓勵農民大種楊樹,有的縣市還向各鄉鎮硬性下達楊樹種植任務,定期通報種植進度。整個湖區楊樹種植面積以數十萬畝、上百萬畝的速度擴張。

  記者在常德、益陽、岳陽三市采訪時發現,目前遍布洞庭湖區的洲灘、巴垸、荒地甚至連一些基本農田都種上了密密麻麻的楊樹林。據當地干部介紹,目前內湖堤垸基本農田內種植的楊樹大多是前幾年糧價低迷時,群眾毀田種樹而形成的。近兩年糧價上揚后,原來的“良田種樹風”得到了有效抑制,但楊樹的盲目擴張并沒有遏止。楊樹擴張開始由垸內轉向垸外,從沿岸向洞庭湖深處“進軍”,大量的洲灘荒地被承包出去種植楊樹,甚至連保護區核心區也難免其害。承包者往往肆意改變洲灘原貌,大片砍伐洲灘上原生的蘆葦,或直接排水種樹。更有甚者,用水泥樁將大片水面圍起來,排干水種楊樹。岳陽市東洞庭湖水域團洲、北湖等地楊樹已向洞庭湖深處“挺進”1200米以上。

  而實際上,湖區楊樹盲目擴張隱藏著極大的生態風險。洞庭湖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譚建強告訴記者,大面積種植單一物種,或改變原有種植的物種,使野生生物的原生環境發生改變,抑制了野生物種的正常生長和棲息。湖區目前大量的種植楊樹對現有野生植物的生長存在潛在的影響。譚建強說,楊樹具有喜濕、生長快、適應性強的特點,成片植于湖灘濕地使之成為絕對優勢種群,將會抑制原有野生植被的長生,使濕地植被群落的結構發生變化。

  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陳小健則認為,目前湖區盲目種楊之風對保護區影響極大。陳小健說,由于楊樹林大規模地向洞庭湖深入挺進,湖水水流變緩,不僅阻礙行洪,也使泥沙淤積速度加快;同時,由于楊樹根系繁密,極易造成湖洲土壤板結。“湖洲種楊絕大多數都要進行翻耕,有的地方湖洲上被挖出了1.5米左右的深溝,翻耕的結果是大片水草基本消失,鳥類無處覓食。”

  湖區盲目擴張的種楊風也使一些職能部門和地方有識之士感到憂心忡忡。常德市環保局副局長卜中華認為,楊樹的普遍擴張對湖區生態安全影響很大。“楊樹一種就是上百萬畝,一旦發生蟲害,就必須大面積噴灑農藥,一大片的濕地就遭到了污染。”岳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盧良才則指出,目前湖區盲目種楊已呈惡性蔓延之勢。“我估計以這種勢頭發展下去,湖區海拔高程28米以上的洲灘都會種上楊樹,物種結構的單一帶來的后果不言自明。如果其無限制地發展下去將是洞庭湖的又一場災難。”盧良才說。

  “生態洞庭”面臨考問

  盲目種楊不過是侵蝕洞庭湖濕地的人為因素中的一種。越來越多開發性活動以及涉水工程使得洞庭湖濕地日益呈現“孤島化”、“破碎化”的趨勢。

  湖南省林業廳副廳長胡長清認為,濕地生態系統的破壞和生物多樣性的降低是洞庭湖面臨的深刻危機。洞庭湖曾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泊,在自然條件的作用下,形成了較穩定的水系和濕地生態系統。但由于人為的因素,洞庭湖濕地被不斷加高加固的大堤和水利工程分割成一片片“孤島”,阻斷了濕地水源的天然聯系,導致洞庭湖濕地銳減、質量下降,生態景觀群落受到嚴重破壞。

  濕地生態被破壞的后果已逐步顯現。湖南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處長桂小杰說,目前洞庭湖區白鶴、白枕鶴、白鸛、黑鸛、小天鵝、中華秋沙鴨、中華鱘等物種瀕臨滅絕。據湖南省畜牧水產局漁政處處長何興春介紹,由于產卵場、幼魚索餌育肥場和越冬場所因洼地淤填、灘地圍墾和湖泊面積的縮小,魚類生存空間減少,加之過度捕撈,有害漁具漁法的污染等原因,導致洞庭湖漁業資源產量迅速下降,名貴水產枯竭。突出表現在天然魚類資源的捕撈量迅速下降,由歷史最高的4.8萬噸下降至目前的不足2.0萬噸;魚類種群結構組成及年齡結構發生顯著變化,洄游性魚類明顯減少,主要經濟魚類個體呈低齡化、小型化。另外,珍貴水產品和經濟魚類資源明顯下降。20世紀50年代漁獲物中鰣魚常見,目前幾乎絕跡;鰻鱺的現存量大大減少,中華鱘已成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暨豚已難覓蹤影,已是世界瀕于滅絕的珍稀大型哺乳動物。

  隨著湖區經濟迅速發展,大量工農業和城鎮污染物質直接排入湖中,使洞庭湖污染負荷不斷增加。洞庭湖區近十年來水質監測資料分析表明,湖區總體水質污染逐年加重。湖南省環保局副局長彭翔介紹說,目前洞庭湖純湖區工業企業近600家,年排工業廢水2.76億噸,化肥、農藥年施用量達到了187.3萬噸和1.7萬噸,這些污染物質造成了區內生態環境的破壞和洞庭湖局部水域水質惡化,湖泊富營養化問題呈發展趨勢。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如果加上湘、資、沅、澧四大水系,整個洞庭湖水系沿岸有2000多家工廠,主要排污口82個,其中位于湖邊而且污水直排湖體的排污口就有27個。洞庭湖環境監測管理站站長譚建強告訴記者,由于洞庭湖過水量大、水體交換速度較快,因此從整體上看目前洞庭湖水體污染程度不大。盡管如此,但洞庭湖局部污染卻有增無減,某些地方積蓄在魚類體內的農藥的含量竟達到了正常水體的2000至3900倍。

  由于環境惡化,號稱“魚米之鄉”的洞庭湖區土壤退化趨勢明顯。由于湖床的不斷抬高,洞庭湖區“垸老田低”的現象愈來愈突出。由于湖水高出垸田,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和土壤潛育化,耕地質量下降。據統計,洞庭湖區現有60%的潛育化稻田,整個湖區農業生態受到嚴重威脅。在益陽、岳陽等地的一些大垸內,由于耕地質量下降,盡管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油菜、棉花、水稻的畝產卻逐年走低。此外,一度絕跡的血吸蟲病再次肆虐湖區。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洞庭湖水災頻繁,堤垸潰決,釘螺向垸內大面積擴散,或通過引洪涵閘向垸內溝渠擴散,致使垸內釘螺滅而復現,疫區面積不斷擴大,血吸蟲病危害十分嚴重,給湖區人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過度開發背后的發展渴求

  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之一,保護洞庭湖無論是對于當地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還是對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都有著無可置疑的重要性。對于經歷過圍湖造田之禍、水患頻繁之痛的湖區人來說,保護僅存的濕地資源更現迫切,但與保護洞庭湖之不相稱的是,幾乎每一次對洞庭湖的過度開發,背后都有著地方政府的發展沖動與渴求。

  以湖區的楊樹熱為例。據記者了解,今年僅南洞庭沅江市就計劃新種植楊樹30萬畝,沅江市為發展楊樹制訂了詳細的規劃,任務分配到了每個鄉鎮,市電視臺還定期公布各鄉鎮發展楊樹的進度。地處西洞庭的常德市則將楊樹發展列入全市“五個一百萬畝”的產業結構調整規劃之內,從2002年至今,已累計新發展楊樹93萬畝,目前全市楊樹種植面積已突破150萬畝。

  楊樹盲目擴張的直接作用因素是以泰格紙業(原岳陽紙業)為代表的一批造紙企業推行的“林紙一體化”模式。為滿足生產規模日益擴大對原材料的需求增長,一批造紙企業紛紛以“合同定購、預付訂金”等形式在湖區建立原材料供應基地,由于風險小、投勞少,見效快(至多6年便可成材),目前種楊樹成為深受湖區農民歡迎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由于湖區工業基礎薄弱,大力發展楊樹對于地方政府而言即能產生較好的經濟效益,又合乎“植樹造林、改善環境”的目的,加上目前洲灘、荒地在湖區群眾和地方政府眼中尚屬于“無主”資源,地方政府、水利部門、蘆葦場、鄉鎮村組都可將其發包并從中牟利,因此湖區種楊之風很難得到控制,愈演愈烈。

  同樣受利益驅動還體現在湖區密布的小造紙企業。湖南省人大環境和資源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傅玉輝認為,洞庭湖區的小紙廠之所以難以關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小造紙往往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柱。據記者了解,在沿湖許多縣市,小造紙都是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有的甚至占到了整個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在這種背景下,地方政府不僅不會真正下力氣撤掉這些污染嚴重的小廠,反而會想方設法使其做大。”楊樹熱最重要的驅動因素之一就是為了滿足造紙企業的原料需求。

  在洞庭湖區,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越是經濟落后,財政實力薄弱的地方,對洞庭湖的掠奪性開發越是嚴重。為了應付上級保護部門的檢查,個別的地方政府甚至假造數據,隱瞞事實,打壓不同聲音。在發展經濟的借口下,對洞庭湖的掠奪性開發往往是在一片贊揚聲中“全票通過”。

  “兩難選擇”凸顯環保困局

  由于濕地環境的破壞,一直以來有著“魚米之鄉”美譽的洞庭湖光環日益黯淡。在保護與開發的爭論日益激烈的同時,一個不容忽視的矛盾是,在保護資源的背景下,如何保障那些世代生存在洞庭湖區的群眾利益。由于資源的日漸枯竭,目前已有相當一部分依靠洞庭湖為生農民和漁民生境日艱,如果不解決這些人的生計問題,洞庭湖的保護就只能淪為一紙空談。

  “以往漁民每船年平均捕撈產量在上世紀70年代時有1500公斤,而如今每年捕撈量不超過500公斤。”常德市畜牧水產局局長袁翠蘭說,由于泥沙淤積的逐年加劇,洞庭湖許多重要的魚類的產卵場和育肥場如今變成了一片洲灘,“船難行,魚難呆”。此外,由于湖區部分縣市鼓勵開發洲灘、圍湖栽樹,去冬今春僅常德市就有3萬多畝魚類重要索餌場和產卵場遭到破壞。

  “洞庭湖的資源可以說一年不如一年,如今沿湖地區已很難打到魚,就算打到了,有好多也是受了污染的臭魚、爛魚。”華容縣漁民黃齊發說。

  “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不可能不付出成本,對洞庭湖的保護尤其如此。”湖南省林業廳高級工程師李敖夫說。由于洞庭湖區歷史上一直是人煙稠密之地,洞庭湖自然保護區,即便是核心保護區也不可能像其他地方一樣完全禁止人類活動。在益陽市的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魯馬湖,記者就看到上千畝成片的楊樹林。“這里雖然屬于保護區核心區內,但其土地權屬在當地蘆葦場,近年來蘆葦場經營不利,人員負擔沉重,如果禁止他們開發洲灘,幾千職工的生活誰來保障?”南洞庭湖保護區所在的沅江市市林業局李局長說。

  “事實上,即便是劃定了保護區,開發和保護仍是一個兩難選擇。”湖南省環保局自然保護處副處長周洪說。按1994年我國頒布的《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都應禁止一切生產經營活動。而從洞庭湖目前劃定的四個保護區(東、南、西以及橫嶺湖)來看,要完全落實條例規定幾乎是不可能的。據了解,目前這些保護區包括一部分核心區實際上都是人口活動相對頻繁之地,如果要完全落實條例規定,就必須對這些人進行遷移,而這無疑將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保護洞庭湖的意義絕不僅于湖區本身,對于全國乃至全世界而言,保護好洞庭湖濕地都是十分迫切的需求。同樣,保護洞庭湖也絕不僅僅只是湖區人的事,它需要所有關心洞庭湖生態的人共同的長期努力。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增加保護區的投入,對保護區常住人口進行經濟補償,控制人為活動已是洞庭湖保護必然的選擇。”
百萬楊樹吞噬“長江之腎”洞庭湖(圖)
  近年來,受經濟利益驅動,洞庭湖周邊地區小造紙企業屢禁不止,使洞庭湖部分水域富營養化趨勢加快。圖為常德市西洞庭湖一家造紙廠造紙廢水排出散發著惡臭的“黑液”。

  本報記者 譚劍 攝(來源:經濟參考報)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非常阿杜
非常阿杜精彩鈴聲
Beyond
Beyond激情酷鈴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