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能證明“夏枯草”具有毒副作用
新快報訊(記者 黃海昀)北京三家法院日前以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夏枯草”具有毒副作用,分別駁回職業打假人劉殿林對“王老吉”起訴,。但劉殿林稱,準備南下通過訴訟和舉報整頓整個廣東涼茶業。下一步針對的主要目標是“平安堂”、“黃振龍”、“金葫蘆”等廣東知名企業。
本月12日,北京東城、西城、海淀法院三家法院相繼以證據不足為由駁回了劉殿林的訴訟。三家法院認為,“王老吉”涼茶系經國家衛生部門批準許可生產和銷售,且包裝罐上亦明示有“夏枯草”為配料之一,劉殿林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夏枯草”具有毒副作用,且劉對“王老吉”涼茶中添加“夏枯草”成分所提出的異議不屬民事訴訟的審查范圍,因此裁定駁回起訴。
劉殿林認為,法院回避了起訴的關鍵問題,自己肯定會上訴。但他同時表示起訴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廣東涼茶業行業自律。據悉,劉殿林還準備向廣東省衛生廳舉報,要求衛生廳對這些企業進行調查。并稱下一步針對的主要目標是“平安堂”、“黃振龍”、“金葫蘆”等在廣東知名的企業,目前已完成取證工作。
宣判后,本報記者第一時間聯系到廣東加多寶公司的媒體負責人人張競堅,他表示,對于勝訴的結果早在預料之中。至于是否會采取下一步的行動,目前公司正在研究。張表示,此次事件對加多寶的影響并不大,也不會對廣東涼茶業產生影響。
廣州王老吉藥業公司市場部經理賀慶表示:“從另一個角度看,紅罐王老吉案未必完全是件壞事,通過這件事,可推動政府部門盡快出臺關于行業法規。”上圖:廣州市民早已養成了喝涼茶的習慣。
記者手記:涼茶管理真空
事實上,目前涼茶似藥非藥,似飲料又并非單純飲料的現狀,使其一直有著介于食品與藥品之間的尷尬。由于沒有明確界定屬于藥品還食品,這便導致涼茶行業在管理上出現真空。
目前在市場上,涼茶主要有三類,一種是罐裝涼茶飲料,一般是以食字號批文出現的;另一種則是涼茶沖劑,如“王老吉沖劑”則以藥字號出現,由藥廠生產;此外,就是廣州老百姓非常接受的大街小巷的涼茶鋪自己煎的傳統涼茶,這種涼茶甚至連批文都沒有。
廣東省新南方公司總經理張少平表示,涼茶鋪的涼茶,一直以清熱解毒的功效而立身,以此看來應該算是藥品,既然是藥品就應該拿到相關的藥品批文。但是,目前在廣州開涼茶鋪僅需要在工商局注冊,取得衛生許可證即可。而劉殿林此次狀告紅罐王老吉則是抓住“夏枯草”并非在衛生部公部的“食藥同源”的藥材目錄中,只算是普通食品,稱其違反了《食品衛生法》。這些正是目前涼茶業所面臨的尷尬。
雖然這次紅罐王老吉勝訴,但是如果涼茶行業不解決以上這些問題,仍然還會再次面臨尷尬。
事實上,由于進入門檻低,目前除黃振龍、王老吉、鄧老涼茶等涼茶鋪是以配送浸膏等衛生方式制作涼茶外,許多雜牌的涼茶店仍以手工作坊的形式生產銷售涼茶。而且不同涼茶店都有自己的“驗方”,一些小涼茶店自己從藥材市場買來中藥材,一番煎煮后便上市,既無安全保障也無衛生保障,甚至導致一些小涼茶鋪在涼茶中摻西藥粉等損人事件。但是由于監管職能不明確,并沒有哪個部門去執法。
據透露,目前王老吉、鄧老涼茶等企業正在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推動行業標準出臺。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表示,作為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會積極推動涼茶標準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