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慶典中懷念昔日光芒 大起大落的俄羅斯走向何方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3日 09:17 經濟參考報
  誰也不能否認,俄羅斯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民族之一,其文化、藝術、科學、建筑等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熠熠生輝。悠揚的《卡秋莎》,綿長的伏特加,莫斯科餐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保爾·柯察金,波瀾壯闊的衛國戰爭電影,雄偉的蘇式建筑……也因為戰后歷史上蘇聯與中國的短暫結盟而成為許許多多中國人的集體回憶。

  然而,蘇聯的解體使俄羅斯這個在二戰后由于世紀大趨勢——“歐洲傳統中心的衰落”而作為側翼大國興起成為兩大超級大國之一的國家,在國際體系中僅僅成為了地區性大國,在經濟上更是一頭栽入了第三世界之中。歐陸諸大國中,只有俄羅斯一家在戰后仍經歷了大起大落的命運,在新世紀到來時,也只有她一家仍舊吉兇未卜。5月11日在莫斯科召開的第15屆歐俄首腦會晤,明確了歐俄包括統一經濟空間在內的四個空間的“路線圖”計劃的目標和行動方案。然而就像在上一波“顏色革命”中所表現出來的西方國家對俄戰略空間的彈壓一樣,在“美國治下的和平”時代,俄羅斯的戰略空間究竟能有多大,同樣是一個未知數。

  國際經濟體系的“叛逆”與復歸

  300多年來,俄羅斯一直是國際政治經濟體系中的一個主角。在拿破侖戰爭后,俄羅斯還是國際體系的締造者之一。但1917年的革命使俄國破天荒地成了一個“革命的國家”,一個“叛逆者”,一個立志顛覆西方國際經濟體系的國家。
慶典中懷念昔日光芒大起大落的俄羅斯走向何方
    冷戰開始后,為了反擊以美國為首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國際經濟安排和馬歇爾計劃對西歐的復興和西方陣營經濟關系的加強,也是為了從經濟上加強與東歐各國的關系,以反擊美國的冷戰政策,蘇聯與東歐各國締結了一系列經濟貿易協定,并與保、匈、波、羅、捷等國于1949年1月宣布成立經濟互助合作委員會,從而正式對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代表的西方國際經濟體系的合法性進行“挑戰”并與之決裂。

  蘇聯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二戰結束后,蘇聯可謂千瘡百孔。人口損失15%,經濟基礎設施損失50%。不可否認的是,以蘇聯為首的國際經濟體系的建立與加強,促進了遭受戰爭嚴重破壞的東歐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也促進了蘇聯自身經濟的康復與重建。

  然而,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國際經濟體系由于其內部各國的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步,再加上此時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其市場容量越來越大。而蘇聯用以維持其東歐勢力范圍的那套機制僵硬刻板,導致了政治上的脆弱和經濟上的低效。東歐成了蘇聯的巨大負擔,或者說同蘇聯一起構成了一個如一位歷史學家所說的“大東歐共滯圈”。經濟上的落后與裹足不前也成了蘇東集團解體的部分原因。

  冷戰結束之后,俄羅斯越來越渴望成為全球化世界經濟的一部分,雖然后者常常令其感到不便。俄羅斯再次與國際經濟接軌產生了重大的成果。她的貿易總額在其國內生產總值中中所占的越來越大的比例,資本從俄羅斯的流入流出以及她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往來,使經濟上的考慮在其政策制定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俄羅斯的老近衛軍們雖然對國家的衰落義憤填膺,對美國強權的趾高氣揚忍無可忍,對俄不得不依賴國際金融機構以及越來越容易受到國際經濟力量的沖擊備感無奈。然而,他們卻只有這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更深地融入到國際經濟體系之中。

  斯拉夫化與西方化之辯

  20世紀出現過三個俄羅斯——沙俄、蘇聯和蘇聯解體后的新俄羅斯聯邦。三個俄羅斯都在不停地探索如何走一條不同于西方的現代化道路,在蘇聯-俄羅斯國內,這種探索表現為斯拉夫文化的推崇者與西方化的支持者所構成的俄羅斯政治斗爭的潛流。盡管在蘇聯時期,這一斗爭被冷戰的意識形態一度掩蓋,但在解除了意識形態的禁錮之后,斯拉夫道路和西方化的道路之爭便迅速成為俄羅斯剛剛形成的公共領域的主要話題。

  這兩種思潮的辯論在經濟政策領域內的表現便是國家主義的計劃經濟體制與私有化和西方市場經濟體制在戰后60年的博弈。在冷戰時期,蘇聯主要采取的是前者。其主要特點是實行高度集中的部門管理體制和排斥市場調節的指令性計劃經濟,以行政手段管理經濟;實行單一所有制,完全消滅私人經濟成分,對個體經濟加以限制和排斥;在微觀經濟活動中,實行國家直接經營企業,中央設許多部,各部實行“部-企業”、“部-托拉斯-企業”的二級或三級管理體制。

  不可否認,蘇聯的這種經濟體制,可以在短期內集中全國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達到特定的目標,如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快速實現工業化、重建經濟基礎等等。但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步入正軌,這種體制的弊端就明顯顯露出來。以蘇聯的國民收入為例,1966年至1970年期間,年平均增長率為7.7%;1971年至1975年期間,年平均增長率為5.7%;1976年至1980年期間,年平均增長率為3.7%;但到1981年和1982年,蘇聯國民收入的年均增長率僅僅分別為3.3%和2.6%,降到戰后歷史最低水平。

  長期的經濟增長衰緩成為了蘇聯解體的原因之一。新俄羅斯聯邦矯枉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經濟轉軌。所謂經濟轉軌即通過“休克”療法快速私有化、自由化和西方化。結果,“休克”療法成為了金融危機的重要根源;私有化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西方化造成資金大量外流、企業破產、對西方國家的嚴重依賴。

  2003年的“尤科斯事件”則可以成為俄羅斯經濟發展模式的轉折點,它意味著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的、以自由主義為旗幟的俄羅斯經濟轉軌已經結束,那種在自由市場經濟旗號下建立起來的金融工業寡頭控制國家經濟命脈、操縱民眾經濟生活的“野蠻資本主義”發展模式已經走向窮途末路,取而代之的將是國家控制色彩濃厚的資本主義。然而,俄羅斯政府、經濟界對究竟采用何種經濟發展模式爭論不休,至今未能達成共識。不少專家認為,俄羅斯現行的“國家資本主義”、“社會市場經濟”模式能否成為俄經濟的穩定發展模式尚難料定。

  新世紀的發展前瞻

  雖然在新世紀的最初幾年,俄羅斯經濟有了某些起色,但這并不意味著其國人期盼的強國地位能很快恢復。按照世界銀行等一些機構的估計,到2010年,俄羅斯占世界經濟總量的程度雖有所提高,但仍然處于健康市場的培育期和經濟微弱的增長期。也就是說,在未來10年內,這個國家在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不會有根本的改善。目前,俄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包括下列方面:

  第一,投資環境還不夠完善。由于市場機制不健全、法律法規不成體系、服務業滯后、對外商缺少優惠政策等原因,生產性投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資金匱乏問題短時間內難以解決,靠加大投資強力拉動經濟增長的希望不大。

  第二,產品缺少競爭力。由于缺乏投資,俄企業普遍存在設備嚴重磨損、生產工藝明顯落后的情況,產品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均缺少競爭力。短期內難以依靠市場擴張帶動經濟快速增長。

  第三,俄金融工業寡頭多,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和先進管理思想的企業家少。按照普京的說法,“寡頭的概念是指有影響的商界人士,他們站在影子中、站在社會的背后影響著政治決定的作出。”在俄私有化進程中,寡頭們通過贊助、送禮、賄賂等各種手段,接近權力高層,利用傳媒工具,同國際資本合作,覬覦政權或企圖向執政者施加壓力和影響,卻少有以經營企業為真正的追求。

  最后,所有后發國家的經驗和教訓都表明,培育一個新的社會遠比培育一個新的市場更重要,也更艱難。在俄羅斯國內,民眾市場經濟觀念淡薄,缺少互利意識。相當一部分民眾甚至視正常的經貿活動為對俄經濟擴張,是“經濟侵略”。這有可能成為俄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重大障礙。

  然而,對于一個集中了35%的世界資源、一半以上的戰略資源,其總價值應使國民比美國人富裕3至5倍,比西歐富裕10至15倍的俄羅斯,一個擁有廣袤國土和良好素質的勞動力的國家來說,同樣沒有人能肯定,俄羅斯的歷史進程中沒有奇跡發生。

  大起大落的國家命運似乎是斯拉夫人好走極端的民族特性在國際舞臺上的展現。戰爭與革命,聯盟與解體,這塊東西方文明的獨特結合體帶著20世紀的沉重遺產步履蹣跚地走進了21世紀。就像在5月9日舉行的盛況空前的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活動一樣,俄羅斯在新世紀里用不斷的慶典懷念昔日的光芒,彰顯曾經的榮耀。也許,這確實是一種激發民族自豪感的有效手段,“不管怎么樣,我們贏得了歷史上最大的一場戰爭的勝利。”不過,對俄羅斯領導人來說,更重要的不是繼續懷念過去,而是要面向未來,為他們的祖國在國際體系中找到一個新的安全而又有益的位置。(來源:經濟參考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俄羅斯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夏日風情
夏日風情精彩圖鈴
母 親 節
溫馨祝福送給母親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