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及加強我同阿拉伯國家貿易的建議(組圖)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0日 05:20 商務部網站 |
|
一、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簡介
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英文為The Greater Arab Free TradeArea,簡稱GAFTA,擁有22個成員國,分別是:阿爾及利亞、巴林、科摩羅、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亞、毛利塔利亞、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索馬里、蘇丹、敘利亞、突尼斯、阿聯酋和也門。1981年,上述各國共同簽署了阿拉伯地區內部貿易便利促進協議,提出了在阿拉伯地區逐步實現貿易自由化、建立自由貿易區,并最終建立關稅同盟的建議;協議還建立了一個談判委員會。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此協議在初期未能取得實質性進展。
1996年,阿拉伯國家在開羅召開首腦會議。會議決定由阿盟經社理事會來推動阿拉伯自由貿易區項目的實施,項目得以重新啟動。
該項目以1981年協議為法律框架,并制定了行動計劃(實施綱領)和實施時間表(1997)。根據項目規劃,項目由成員國部長級會議管理,并常設執行和監督機構,主要包括項目執行監督委員會,商務談判委員會、阿拉伯原產地規則委員會和一個技術處。委員會成員主要由政府專家和商會代表組成。從2008年1月1日起,自由貿易區項目將全面啟動和實施。在此之前,各國享有10年的過渡期。
二、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主要內容
1、所有阿拉伯國家,從1998年1月1日起,逐漸實現貨物貿易自由化,每年在原關稅基礎上,削減10%的關稅,到2007年12月31日達到零關稅;
2、對農業和農產品有例外問題,即有一個過渡期,在此過渡期內,某些農產品(最多不超過10種)在收獲季節(最長7個月)可以享受優惠待遇,但是到2005年,此例外也取消;
3、在項目涉及的貨物貿易中,應取消非關稅壁壘。項目制定了行動計劃,旨在消除和削減技術性壁壘;
4、各國有權對因宗教、健康、環保或國家安全原因提出對某些貨物禁止進口,但應當列出清單,并每年修改。各國對于不公正的技術性壁壘可采取對等措施;
5、成員國可以作出更多高于項目規定水平的關稅互免;自由區任兩個或多個阿拉伯成員國均可相互提前減免關稅;
6、尊重國際慣例,在有關反傾銷、反保障條款,采用世貿組織條款;
7、不發達的阿拉伯國家(根據聯合國分類標準,外加巴勒斯坦)享受特殊待遇。
三、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執行情況
(一)雖有進展,但更多人對執行實際效果持謹慎樂觀態度
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實施后,在所有法律層面上,所有阿拉伯國家均已經認可協議并開始組織實施。各國均開始調低關稅。黎巴嫩于1999年加入,當年關稅減讓水平達20%。
2001年,各國在約旦阿曼召開的阿拉伯首腦會議上達成協議,同意從2002/3/4年提高削減幅度,即從原來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協定規定的每年10%的幅度,提高到每年20%,從而提前實現零關稅。
2005年1月1日,阿盟秘書長穆薩宣布,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各國關稅為零,以促進阿拉伯國家間的貨物流動。
2005年2月27日,首屆阿拉伯貿易大會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本次大會歷時兩天,被認為是最大的一次阿拉伯貿易論壇。
會議呼吁,發揮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作用,使貿易能夠推動經濟發展,適應并滿足阿拉伯各國人口增長的需要。統一阿拉伯各國商品規格,因為大部分阿拉伯國家都簽訂了國際貿易合作協定,實行國際認可的規格標準。
在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和國際貿易組織的框架下,放開服務貿易。
會議建議:消除管理和技術限制,完全取消妨礙根據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協議進行阿拉伯國家間貿易往來活動的關稅,組建阿拉伯關稅聯盟,并將此作為實現阿拉伯共同市場的基本步驟。
此次阿拉伯國家貿易論壇,表現了阿拉伯國家對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定位與重視程度,并在貿易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議和措施,應該說是增加了各國對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信心和決心。
總體看來,目前各國基本已經履行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中的義務,大部分阿拉伯國家對自由貿易區充滿信心并表示樂觀。引用黎巴嫩經貿部一位官員的話講,現在“因為各國都在進行法制改革、經濟改革和結構性調整,提高生產能力,并盡量讓產品多樣化,更加注重國際分工。許多非關稅壁壘正在逐步取消。”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將隨著各國自身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逐步發揮其作用。
在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執行過程中,一些體制的安排,也頗有特色。據悉,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執行委員會下設技術處,每半年就有關技術細節進行討論。據悉,迄今為止,技術處已經舉行了8次會議,而今年6月在埃及還將舉行一次會議,將討論原產地規則等技術問題,這也是比較有實際意義的相對務實的措施。
此外,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在執行過程中,有一個頗為有效的聯絡員制度。盡管阿盟下面的經社理事會下設專門執行委員會,負責處理糾紛,但是,這個層面解決問題的可能性不太實際。相比之下,聯絡員制度就很有效。在各國,均有一個主管貿易通關的官員任聯絡員(focalpoint),聯絡員可以直接聯系,解決在協議執行中出現的糾紛問題。據黎巴嫩官員介紹,出口商在遇到問題后,既可同本國的聯絡員,也可以進口商國家的聯絡員取得聯系,進行投訴,而在舉報投訴后,聯絡員則與相關國家的聯絡官進行溝通,進行解決,而不必上交更高機構。這種方便的解決方式頗為有效,解決率在50%以上。部分涉及的問題,有時候是合作和協議的執行問題,而有時候是許多產品本身就有問題,還有出口程序的問題以及有些商人對協議理解不透徹所致。而對于一些確實不能解決的問題,則提交專門執行委員會。同時,在每年的技術處會議上,還要聽取聯絡官的報告,聯絡官將針對問題,不點名的提出批評和建議,各國自己修正。
阿拉伯國家還特別重視商會的作用。商會在阿拉伯國家的影響力很大,他們作為顧問,也積極參與其中,委員會每年都會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
但也應當指出,在取得以上進展的同時,許多人對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實際效果保持一種謹慎樂觀的態度。據了解,在協議實施的過程中,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4年僅增長10%左右,可以說微不足道。這其中,既有體制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各國依然存在隱藏的貿易壁壘,如技術壁壘,質量標準等;
2、交通問題,過境運輸非常繁瑣,處于各國安全考慮,安全原因,限制和收費都特別多,例如,進入沙特的貨物,一律要全部卸下,然后裝到沙特自己的貨車上,或者就要忍受時間很長,特別繁瑣的安全檢查,明顯不利于貨物自由流動;
3、原產地規則,依然實行40%的世界通用規則,沒有自己的原產地規則,直到達成自己的原產地規則之前,各國使用通用規則,并沒有任何獨特之處;
4、阿拉伯國家本身生產能力的不足,經濟結構雷同,都在農產品方面,例如敘利亞,約旦和一些國家,均在土豆,西紅柿等產品上出口,相互競爭,不互補;
5、各國條件千差萬別,各國的政治意愿并不十分強烈。阿拉伯國家普遍存在保護自己產品的舊思維,整個經濟體系還不完善,對于自由貿易也缺乏專家人才。
(二)協議在黎巴嫩的實施情況和具體效果
黎巴嫩在區域貿易中十分活躍,先后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歐地聯盟,北歐四國自貿協定,還與海灣六國簽署了自貿協定,并正在爭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黎巴嫩1999年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當年削減了20%的關稅,政府態度較為堅決,也都履行了規定的相關義務。然而,在黎巴嫩國內,民間對此存在很多爭議。以工業家協會和農產品辛迪加等為首的一些組織,對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持反對和抵制態度,他們認為,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農業和工業,將會嚴重損害黎巴嫩工人和農民的利益,并導致其破產。農民還一度走上街頭,舉行示威游行。
而經貿部官員則持另一種態度,他們表示樂觀。他們認為,一般看來,如果想要從區域性組織里面獲利,則應該進行實質性的改革,提高生產能力,增加產品多樣性,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競爭力,改變過去那種保護性的舊思維,老做法。阿拉伯國家的體系依然年輕,需要提高,自由貿易的效果應當會逐步隨著經濟增長而顯現。他們還認為,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可以讓黎巴嫩充分開拓出口市場,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提高投資和貿易機會,以更好促進經濟發展,同時,與其入世的目標也不沖突,相反,還可以加強黎巴嫩入世的資本。
而事實上,根據黎巴嫩海關統計,黎巴嫩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之后獲益較多。以下是黎巴嫩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之后,歷年貿易數字以及同阿拉伯各國的貿易統計數字: 從上面可以看出,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對黎巴嫩應該說是利大于弊,黎巴嫩作為一個中東地區自由開放的國家,在貿易壁壘方面較其他國家要少得多,加入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有利于黎巴嫩打破別國貿易壁壘,擴大市場,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可以彌補自身資源不足的狀況。從數據看,黎巴嫩對阿拉伯國家的進出口,除了2002年外(該年黎巴嫩政府征收增值稅,導致2001年進口大幅增高,2002年進口大幅滑落),而出口增長速度十分明顯,2004年較1999年增長了250%,而進口也增長了110%,遠遠高于其同期總體貿易增長速度(進口51%,出口158%)。其中,阿拉伯國家對黎巴嫩出口占黎巴嫩進口總量的比重逐年增加,而到2004年已經高達50%,黎巴嫩對阿拉伯國家出口占其總出口的比重,也呈現出穩定態勢,在10%左右(這其中,歐元升值,以及歐地聯盟的實施,可能導致了黎巴嫩進口轉移到阿拉伯國家,出口則轉向歐洲國家)。
應當說,黎巴嫩的情況,同整個阿拉伯國家相互間貿易增長不大(10%)的情況,形成了鮮明對比,是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中的一個異數。這也就是為什么民間雖然高聲反對自由貿易區,而政府則一個又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簽個不停,并積極促進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的一個原因。據統計,黎巴嫩在自由貿易區的簽署中十分活躍,截止到2004年,黎巴嫩已同多個國家簽署了各類貿易協議(附錄1)。
四、有關建議
總體上說,中國同阿拉伯國家的友誼源遠流長,例如古絲綢之路,阿拉伯人和中國人的合作就很有成效。而且,中國在中東問題上公正客觀的態度,使得阿拉伯人對中國無偏見。此外,他們也認同中國的現存的和潛在的經濟實力,與中國開展合作的愿望日益增強。
從國際上看,美國在中東已經存在,并推行大民主計劃,與之配套也在實行自由貿易區。美國借助經濟力量實現其政治目標的想法,表現得十分明顯,而且小布什連任之后,也意識到經濟手段的重要性。目前,小布什政府采取各個擊破的辦法,宣布要與中東地區建立自由貿易區,進行談判,目前,約旦、摩洛哥已經與美國簽署自貿協定,而埃及也在談判中。黎巴嫩官員表示,不管我們阿拉伯國家喜不喜歡美國人,美國都已經作為一個力量,而且是一個重要力量存在著。美國憑借其強大的經濟政治影響,已經在阿拉伯國家經營了很多年,絕對不可過于低估其與阿拉伯國家合作的能力。美國在此過程中,雖然將會遇到天然地反美情緒以及政治因素的制約,其經濟合作的路程,也可能將與其在中東的政治路線密切相關,有所起伏,但是,這個合作的大勢,恐怕不是一兩個阿拉伯國家所能抵制的。
歐洲也在整體上認同美國的大民主計劃,但在政治上的角色則相對緩和,而在經濟上則較美國先行一步,顯得更加靈活和務實,歐洲與地中海國家的自由貿易聯盟,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存在。甚至可以說,在經濟方面,歐洲扮演了一個巧妙的角色,其影響力甚至已經超過美國,并且比美國做得更好。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就更應該加強同這些國家的關系。在整個阿拉伯地區,我國基本得到阿拉伯國家的認可。在我國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經濟能力不斷增強的情況下,我國應加快同GCC的自貿談判。這是我對中東地區的一個戰略性的步驟,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將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建議:
1、高度重視中東和阿拉伯市場。中東和阿拉伯市場十分巨大,潛力也很大,對中國產品有著很大需求。我國出口商應該改變一些偏見,不要將阿拉伯市場看作三流市場,作為次品和清倉產品的出口地。實際上,且不說海灣國家對產品的質量十分挑剔,就是普通的小國,如黎巴嫩,也對產品質量很講究。中國產品應該在自身質量上多下功夫,提高自身產品的競爭力,切不可短視,造成我們失去阿拉伯市場。國內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對出口產品質量的監管控制以及檢驗監督工作,采取適當措施,如建立出口信用記錄(黑名單)等辦法,維護我國產品質量和對外貿易健康發展。對于屢教不改的取消資格,并可根據法律給予懲罰。
2、重視貿易不平衡問題。我國同阿拉伯國家的貿易中,例如同黎巴嫩的貿易中,存在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對方也經常提出。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應該引起注意。政府要不斷完善有關政策,鼓勵更多公司,特別是知名公司,利用大阿拉伯自由貿易區零關稅的優勢,到勞動力便宜、法律法規健全的阿拉伯國家建立公司,擴大對阿拉伯國家的出口,并可以向與該國簽署自貿協定的其他國家如美國/歐洲出口。目前來看,由于阿拉伯國家普遍生產能力落后,對于投資設廠,基本是持歡迎態度。
3、有關商會、協會應該加強對國內相關產業的指導。充分利用各經商處的優勢,深入當地市場進行調研,讓更多的國內公司更深入詳細地了解中東市場。阿拉伯國家實際上千差萬別,個性差異很大,國內很多公司實際并不了解,以至于不敢做生意,不屑做生意。這種狀況也應該得到改變。同時,也可考慮如何加大對我知名品牌的支持和宣傳力度,多推銷,多展銷。
附錄1:
黎巴嫩多雙邊貿易協定談判情況
黎巴嫩多雙邊談判十分積極,黎巴嫩已經參與或者正在參與的多邊談判主要是歐地聯盟、EFTA,GAFTA,WTO,雙邊談判的情況主要如下:附錄2:
(信息來源:駐黎巴嫩經商參處子站)
|
商務部網站其他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