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可以無知 但不可以無畏(觀點集萃)(圖)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19日 00:55 人民網-市場報 |
|
安平 新聞點擊:近日國內媒體關于扶他林、芬必得、西樂葆等藥品可能存在心血管病隱患的報道不斷,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在部分媒體上對此事發表聲明稱,此前一些報道對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5年4月7日發布的文件有不同程度的誤解;藥監部門官員也說,消費者無須過多擔心。
評: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由于轉基因工程的推廣、化工合成原料的大量使用,不少食品、藥品的出現都可能帶有不同程度的未知風險性。正如哈耶克所說,承認人類的無知,即承認我們在事實性知識的永恒局限。就此事而言,公眾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
在食品、藥品安全問題上,我們有兩種選擇:如果我們對這些事物所具有的風險性缺乏足夠的了解,我們寧肯等一等,不讓這些食品或藥品進入我們的身體,這是“無知所以有畏”;另外一種思維則是,只要這些食品或藥品在服用的現階段沒有出現問題,那我們就繼續消費它們,直到問題出現、且已經嚴重危害了我們的身體時再叫停,這是“無知者無畏”。
之所以頻繁出現國外監管機構發布預警、國內監管機構沉默或者口徑與企業相似的現象,除了“監管體系不完善”,比如“藥品不良反應檢測體系至今尚未真正建立”等技術性原因,我以為,最大的區別在于,有時我們的監管機構陷入了“無知者無畏”之中。
應當說,老百姓的思維大致會是,一旦有“疑似”,許多人寧肯放棄消費,靜觀后事。企業出于自身利益考慮,不斷發表“無事”聲明固然可以理解,但政府監管機構總是忙不迭地站出來“澄清”,就令人可疑。在多次類似事件中,相關監管機構的說法總是自相矛盾,以含糊其辭的“消費者不必過分擔心”來搪塞。這說明,監管機構在這些問題上基本“無知”,無法掌握有關食品安全的確證信息,而它的結論卻是讓消費者繼續“無畏”下去。
《工人日報》
《市場報》 (2005年04月19日 第八版)
|
人民網-市場報其他文章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