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佩穎/文
前不久,歐盟向來自中國的化纖布和滌綸短纖產品征收高達49.7%的關稅。為此,中國的紡織業正敦促中國政府就歐盟的反傾銷法,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尋求仲裁。
現在商務部正在審議這起事件,以決定是否向世貿組織的仲裁機構提出訴訟。
這起事件最大的爭議是歐盟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采用了代替國價格來評估中國的產品是否進行傾銷。歐盟用了一家被指稱干預市場價格的美國公司Wellman的產品價格作為代替國價格,來衡量中國化纖布和滌綸短纖產品是否違反了反傾銷法。Wellman是美國最大的化纖生產商之一,據了解,它和另外8家公司被控告同謀和提高產品價格,壟斷化纖市場,違反了反壟斷法。
真實原因
歐盟這一舉動的真實起因源自今年1月起取消紡織品配額限制。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公布的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1月,全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額93.8億美元,同比增長27.4%,其中出口82.3億美元,增長29%。數據同時顯示,2005年我國內地紡織品服裝主要出口市場的排名發生了重大變化,對歐盟和美國的出口額分別達到14.9億美元和13.4億美元,分別取代我國香港地區和日本,躍居前兩位。
專家分析,今年全年的行業增長,在不發生過于激烈的貿易摩擦的前提下,將繼續保持這一穩步增長態勢。
主動設限
在今年1月1日起全球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制之前,世界各國均預期中國紡織品出口會因此而出現“井噴”局面。
按照中國加入WTO時簽訂的有關協議規定,2005年之前,世界主要紡織品消費國對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實施較為嚴格的配額制度,從2005年開始至2008年底,中國紡織品出口取消配額限定,但由政府或者行業組織進行自我限定,保持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速度在一個較為合理的范圍之內。而在這3年時間里,如果中國的紡織品出口增加速度超過協議規定的增長速度,那么紡織品消費國將自動啟用特別保護措施,或者增加來自中國的紡織品海關關稅稅率,或者對中國紡織品出口重新實施嚴格的配額限定——而這兩項嚴厲的措施,無疑是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不愿看到的。
事實上中國政府一直對紡織品出口密切關注,并從3月1日起開始實行《紡織品出口自動許可暫行辦法》,對部分紡織品實施自動出口許可,主動設限目的就是對敏感紡織品的出口進行預警和監控。
絕地反擊
即便如此,隨著“井噴”而來的各國紡織業設限、監管、提高進口稅等舉措也在近日頻頻出臺。這些國家的紡織生產商協會眾口一詞,要求對中國產品設限,保護和發展自己國家紡織企業。美國政府表示,為了能夠盡快執行所謂的保護措施,它將實施一套監督紡織品進口的制度。按照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準入條件,進口國可以使用保護條款重新實施配額。
面對國際上山雨欲來風滿樓大有將中國紡織業置于絕地的壓力,近日,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大部分會員集體呼吁:希望政府配合商會設立紡織品出口價格底線。首先對內進行調整;對外,中國既落實加入WTO時候以及取消出口配額時代對歐美發達國家的紡織品出口增長速度方面的承諾,又在遇到不公平時敦促政府與這些進口國磋商,向WTO尋求仲裁,以擺脫有可能越來越不利的出口局面。
從這個事件本身,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國紡織業的覺醒以及中國企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正在快速成長。
我國紡織業經過前幾年的戰略調整和大規模技術改造,紡織企業技術水平有了長足進步,涌現出一批接近國際先進水平的面料企業和產品,使國產面料的質量、生產水平及配套能力大大提高。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春交)博覽會上,中國紡織產品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業界商家提供了一場盛宴。
本報記者 林瑞泉/攝影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