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化交流年又一盛事“2005畢加索北京藝術大展暨畢加索時尚藝術季”上周在皇城藝術館拉開帷幕,畫展的主題是“紫禁城·畢加索”。為了把這次畫展辦得與眾不同,主辦方可謂頗費心思:不僅把地點選擇在靠近天安門東門的皇城藝術館,在策劃和布置上力求將畢加索的現代派藝術和中國的古老文化相協調,這些都讓這位20世紀最偉大的現代派藝術大師顯得并不那么高不可攀,反之,更加平易近人。
三座城市一個畢加索
在這次畫展上亮相的展品分為《大自然》、《流沙》、《塞萊斯蒂納》、《卡門》、《斗牛》、《貢戈拉的二十首詩》、《可笑的男人》和《三角帽》8個系列265幅作品,涉及動物畫作、人物肖像、詩作情節以及經典文學故事,貫穿了畢加索一生創作。其中,創作于1920年的《三角帽》系列作品是塵封84年后首次公開展示,彌足珍貴。
對于究竟應該如何展出這位大師級藝術家的畫作,主辦方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北京是畢加索版畫來中國巡展的第三站,此前在深圳、上海的巡展產生了一定效果,兩地均不同程度延長了展期。事實上,三座城市對于展覽本身的運作與各自的城市文化一樣各不相同。
據負責此項工作的趙男介紹,在深圳,畢加索的公眾展覽原來是一個企業行為的附屬品,也就是說,畢加索來深圳的前緣是為了在一個私人會所作為商業交流的項目展出,之后才在地處深圳偏離市區的何香凝藝術館開展,觀展者則多為知識文化界人士,在畫壇上的反映比較寧靜。
到了上海,畢加索受到了大師級的隆重禮遇,主辦方不僅將展覽地點安排在市中心黃金地段,就連門票也定得比較高,參觀者絡繹不絕,紛紛認為物有所值。
接下來的北京站則充滿了期待,負責北京策展的張宇程告訴記者,北京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和最大的文化消費市場,如果說畢加索的展覽在上海、深圳的定位是一次重要的國際大師級展覽,那么在北京,我們完全可以不把其視作多么隆重、嚴肅的高等級藝術展覽,而應該在包裝、操作后將畢加索畫展解讀為一項全民皆參與的大型文化事件,懂與不懂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輕松享受。
讓更多的人接觸大師
為了達到全民參與這個預期目的,北京畫展主辦方煞費苦心,記者在皇城藝術館售票處看到,全票30元一張,半票15元一張,稍低于在深圳、上海巡展時35元和45元的票價。用低廉的票價欣賞到世界頂級大師的藝術,這種想法無疑符合很多人的消費心理。
如果說低廉的門票價格是刺激人們消費的外因,那么主辦方為消除國人對畢加索的陌生感而做出的努力則是吸引眾多觀眾的另一原因。
早在3月21日,畢加索畫作中的35幅畫作就在首都榮尊寶國際俱樂部公寓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預展,并定員接待300名觀眾。隨后,23日精選出的12幅畫作走進了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演播室,通過8個頻道演播室向市民講解畢加索的畫作或暢談有關畢加索的話題。由于廣播的時段正值下班高峰期,開車的朋友們可以聽著廣播,和“畢加索一起回家”。另外,觀眾還可登錄“北京廣播網”,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聽到,還可以看到直播現場的情況,正所謂“人未到、聲先聞”。
在畫展現場,記者看到了本次活動的海報,其主體圖案是正在喝茶的畢加索,手持一盞印有“壽”字紋樣的清代粉彩茶碗。人物黑白,茶碗彩色,與古香古色的皇城藝術館環境相映成趣,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畢加索對中國的感情以及與張大千的交往軼事。在展廳里,主辦方大膽采用紅色做底襯,既代表紫禁城的紅墻,也象征畢加索不斷探索的激情,一中一洋,毫無沖突,親切而自然。
此外,這次畫展還在與觀眾的互動上下足功夫,藝術館內不僅不設隔離線,還配備有免費講解員,向觀眾介紹畢加索的畫風、生平、歷史背景、畫的來源和特點,以便讓觀眾真正零距離接近、理解大師的畫作。
不再盲目的喜歡
事實上,北京主辦方的努力確實得到了觀展者的呼應,畫展開展以來,觀者絡繹不絕,有些人還掏出了紙筆,席地而坐,進行臨摹。
據悉,此次展出的265幅畢加索畫作均為版畫,版畫是畢加索創作中比較隨意自由、信手拈來的部分,充滿無限創意和想象,多角度地反映出畫家內心深處的情緒與欲望,創作手法十分新穎獨到。展出的《三角帽》系列中,每張版畫都隱約重現畢加索立體派時期的藝術元素,以現代的手法重新詮釋西班牙各個大區的戈雅服飾;而在《大自然的故事》系列中,畢加索則以平靜的、悠然自得的語言去歌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盈尺之內呈現著造物的尊嚴與靈性;到了《斗牛》系列,畢加索信手點染,把斗牛場轉變成光影抗爭的特殊空間,將斗牛禮儀的殘酷性表現得爽快淋漓;而在《卡門》系列中,畢加索則以極為簡練的線條擺弄出人類面孔的無窮變相,同時也加入了自己對戲劇中各個人物的情感,體現出了過人的功力。
一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解說員志愿者告訴記者,盡管畫展主辦方為觀眾了解畢加索藝術做了多方面努力,但是除了專業從事繪畫的人,普通觀眾要完全領略這位藝術大師的創作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翻開參觀者留言簿,記者看到很多“看不懂”、“難理解”的留言,不過更多的是“喜歡”、“崇拜”。一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學生這樣寫道:“希望多多舉辦這種性質的展覽,把國外眾多的藝術介紹到中國來。”這個留言也許正呼應了主辦方的初衷,那就是把畢加索介紹給更多的普通人,盡管很多人的“喜歡”、“崇拜”是盲目的,但看過畫展的觀眾至少可以了解畢加索的畫風,初步認識畢加索并產生興趣。
畢加索曾經說過:“我要是個中國人,一定是個很好的書法家。”雖然他沒能成為書法家,也從未學習過中國書法,但他的畫作卻給中國人帶來了另一種享受。
作者::金天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