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貿易連續三年實現快速增長,2004年貿易額首次超過1萬億美元,這樣的發展速度在世界各國貿易發展史上都是罕見的。但與此同時,中國逐漸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
中國已連續9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自加入WTO到2004年11月底,國外共對中國發起反傾銷調查137起,涉案金額約35億美元。其中調查個案涉案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共6起,4起由美國發起,計18.54億美元,2起由歐盟發起,計4.46億美元,合計約23億美元,占同期反傾銷案件涉案總金額的65.7%。伴隨案件數量的增長,國外對我反傾銷的行業和產品也逐步呈現多元化。截至2004年11月,國外共對我約4000種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涉及五礦化工、機電、輕工、紡織、食品土畜等多個行業。值得注意的是,農產品、紡織品等已逐步成為國外對我反傾銷的熱點。
在今年兩會上,來自經濟界、企業界的代表委員們為我國企業近年來所遭遇到的貿易摩擦問題和各種貿易壁壘紛紛“開方”。
外貿結構尚需調整
“加工貿易是我國外貿的功臣,但過多的‘MADEINCHINA(中國制造)’不僅不利于我國外貿的健康發展,而且使世界上很多國家感到了中國低成本產品的沖擊,繼而滋生了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研究員楊圣明告訴記者,雖然加工貿易在我國剛開放的時候是必然的選擇,其增加就業和稅收的優點顯而易見,但實際上加工貿易屬于粗放型貿易形式,規模大、經濟效益較低、技術上比較簡單、產品附加值較少。我國的外貿應該由粗放型增長轉向集約型增長,不過,這種轉變不是壓制加工貿易的增長,而是用5到10年的時間逐漸進行轉變。
楊圣明認為,我國在追求外貿進出口額高速增長的同時,還應關注5個“外”的指標,即外貿、外資、外匯、外債、外援。現在外貿規模達到世界第3,但對外投資卻較低,就像一條腿長,一條腿短。他表示,中國的企業對國外情況不了解,覺得“走出去”太難,最大的實際問題是金融與貿易不配套。“只有貿易走向世界這不行,中國的銀行和機構也要走向世界。”他說,國家應該設立海外市場風險基金,幫助企業應對風險。政府應該起草企業赴海外投資的風險管理條例、法律。此外,國家也應通過世貿組織了解組織成員的國內政策、法律及其國內市場情況,培養適合“走出去”戰略的復合型人才。
貿易摩擦嚴重影響企業出口
“入世三年有余,我國已進入貿易摩擦的多發期。”全國政協委員、德力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成中說,隨著我國產品競爭力不斷上升,一些國家利用反傾銷、貿易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等多種市場準入限制,抑制中國產品的出口。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嚴重制約我國企業出口貿易和對外投資的發展。目前中國出口產品受到的反傾銷投訴已位居全球之首,我國39%的出口產品受到國外貿易壁壘不同程度的限制,每年約有400億至500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響,并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他的企業所在的浙江溫州等地是近年遭遇貿易壁壘的重災區,不少出口企業受到國外貿易壁壘的嚴重影響。
楊圣明認為,現在貿易摩擦的方式與以前有所不同,以前的摩擦是關稅、配額許可證,現在則表現為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綠色壁壘以及勞工和社會標準。就傾銷和反傾銷來說,最重要的是解決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企業應該組織起來成立行業協會,積極交涉,一致對外。
反貿易壁壘政府要有作為
我國企業,尤其是大量的中小民營企業,對國際市場情況不熟,信息不靈,缺乏國際化運作經驗的人才,在遭遇貿易壁壘時往往十分茫然,亟需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的扶持幫助。針對這些情況,楊圣明、胡成中等代表委員提出應建立我國的貿易壁壘應對體系。
胡成中委員指出,當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建立貿易壁壘的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政府有關部門和我國駐外機構要加強對經濟信息的搜集,特別是對重點出口國家和地區,更要提高靈敏度。一旦國外出現針對我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或貿易壁壘動向,應盡快向有關企業發出預警。
第二,要從五方面入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其一,政府要跟蹤全球標準化的動向,及時制定和調整國家標準,使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對接;其二,建立與國外權威機構的相互認可機制;其三,提高認證水平和國際信譽,爭取簽訂各種類型的多邊和雙邊互認協議,使我們更多的認證機構和實驗室取得外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權威認證機構的認可和授權;其四,爭取中國的CCC認證能與外國標準互認,使中國企業不用重復認證,節約費用,便利出口貿易;其五,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修改與協調工作,爭取將中國具有優勢項目的標準納入到國際標準體系中,變被動為主動。
第三,自主知識產權已經成為制約中國企業出口貿易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政府要指導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密切關注行業的科技發展動向,及時向企業反饋前沿技術,幫助企業在科技進步上下工夫,從低價策略轉移到技術創新策略,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提高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擺脫靠“價格戰”取勝的狀況。
除此之外,政府多為企業提供境外投資信息,加大資金和政策方面的扶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收購兼并、合資合作等多種途徑跨國經營,也不失為避開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的好的解決方法。
同時,代表委員均表示,目前最具有現實意義的做法還是支持、鼓勵企業參加反傾銷應訴。對國外的反傾銷案件,不應訴則必然丟失市場,應訴不力就意味著市場萎縮。但參與反傾銷應訴是一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的工作,一些企業往往力不從心。所以,有關部門更要積極引導、鼓勵企業參與應訴,協調各方力量,做好信息服務和業務指導工作,對出口企業的應訴費用予以適當補貼,支持企業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相關稿件 王金友代表:用科技含量攻克農產品貿易壁壘[圖][2005-3-13]李建華代表:善用法律武器應對貿易摩擦[圖][2005-3-13]一是不怕 二是認真應對[2005-3-13]前兩個月我國實現貿易順差111億美元[圖表][2005-3-13]
·還沒有相關的評論!
帳號或姓名: 建議不超過100字 相關圖書經濟參考報(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