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辯證地認識和把握“和諧”(圖)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3日 08:07 經濟參考報
  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一些專家及出席兩會的代表們認為,首先需要在思想認識上正確地辯證地認識“和諧”。只有辯證地把握“和諧”,才能在實踐中不斷發揮主動性,增強創造性,推進和諧社會的建設。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踐中,當前需要從十個方面辯證地認識和把握“和諧”的內涵和實質。

  一、 正視“不和諧”才能建設“和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說,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城鄉發展失衡、地區發展差距持續擴大、效率與公平失衡、人與自然的不和諧等不和諧因素,均表明我國經濟社會制度的變遷正呈現出某種非良性發展趨勢。在這樣一個時代,特別需要對各種社會問題、社會矛盾保持清醒的認識,并在理性發展中尋求妥善化解矛盾與沖突的理想方案,只有化解了諸種社會矛盾、社會問題及現實中的不協調與不和諧,才能避免沖突與對抗,整個社會才能得以和諧發展。

  二、 富裕不等于和諧,但貧窮絕對不和諧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是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發展的社會。這說明,和諧社會不僅是一個經濟不斷發展的社會,而且是一個包括人的自身發展在內的全面發展的社會,是一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的社會。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省長黃華華3月7日在廣東代表團駐地記者招待會上說,富裕不等于和諧,但貧窮絕對不和諧。

  三、 改革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手段

  人類社會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的演進過程,是一個不斷克服和消除不和諧因素邁向和諧的過程?朔拖缓椭C因素,靠的是改革。全國人大代表、廊坊市委書記吳顯國認為,建設和諧社會是一個全新的實踐,需要我們在工作思路、方法和舉措等方面與之相適應,以改革促和諧。

  四、 建設和諧社會要以客觀規律為指針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林強認為,研究和思考如何減少和消除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層面的“不和諧”因素,要以客觀規律為指針,防止和杜絕主觀決策、領導意志和經驗主義,真正在實踐中不斷解放思想,在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進步觀中,走一條不間斷的尋求推動社會和諧的思考和探索之路。

  五、 和諧不能以放棄原則為代價

  建設和諧社會,既要防止絕對化、教條化和庸俗化,而以相對而不是絕對的觀點對和諧進行定位。也不能以變樣的“調和論”掩蓋矛盾,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幌子下,以放棄原則為代價尋求社會表面和諧,放縱不法行為,放任對法律尊嚴的褻瀆。林強說,建設和諧社會,要正確處理和實踐好建設和諧社會與科學、民主和依法執政的關系。

  六、 人民群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力量源泉

  吳顯國認為,建設和諧社會,不能光是政府一頭熱,還要強化政府和群眾的互動;泳褪钦鞑块T齊抓共管,群眾積極參與。政府要在深入調研、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層層制定長遠規劃和近期目標,一張藍圖繪到底。要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贏得群眾對建設和諧社會的理解、支持和擁護,把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引導到建設和諧社會的實踐中。否則,建設和諧社會就是無源之水。

  七、 制度建設是和諧社會的根基

  建設和諧社會,如果僅僅是將不和諧因素消滅在萌芽階段,以息事寧人,淡化矛盾,粉飾太平,而不著眼于制度問題的解決,則不是標本兼治之舉。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委書記羅志軍說:“和諧社會,不可能是一個沒有矛盾的社會,一個絕對理想化的社會。因此,必須盡快建立一種機制,用機制來協調可能產生的沖突!

  八、 民意通暢是實現和諧的重要途徑

  建立和諧社會,一個重要途徑在于建立和諧溝通的機制,在于聽取民眾的意見,在于增強輿論監督。政令不通,民意不暢是社會不和諧的主要根源之一。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通過比較暢達的訴求機制,合理合法解決不和諧因素。吳儀副總理在江西代表團參加討論時,講到她當年去湖南考察血吸蟲病的事,“剛下到基層就被一幫干部模樣的人圍住,把受苦的農民們擋在了外圍”。她說,“其實我現在最大的苦惱就是聽不到基層的聲音”。要警惕少數人打著建立和諧社會的幌子,封鎖群眾正常的意見表達渠道,壓制輿論監督。

  九、 腐敗和特權是和諧的天敵

  腐敗和特權是社會的最“不和諧”因素,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切實加大反腐敗力度,改革滋生權力濫用的體制和土壤。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吳忠民教授指出,政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必須密切關注以下四種情況:謹防自由相對有余而平等相對不足;阻止社會主要群體的弱勢化趨勢;高度警惕精英群體之間利益結盟的苗頭;防止公共投入優先順序的嚴重顛倒。

  十、 建設和諧社會需要不斷地解放思想

  一些代表認為,建設和諧社會,不是消極地維持現狀,而是積極地改變現狀。建設和諧社會,必須防止自我麻醉和自我滿足,“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自以為沒有沖突、沒有批評、沒有意見就是和諧,追求皆大歡喜、好大喜功、自以為是、不思進取。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日益加強帶來的許多新情況、新變化,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不斷多樣化,既說明和諧社會的內容不斷豐富,也應看到,這可能導致出現一些新的不和諧因素,這都要求必須不斷地解放思想,探索消除不和諧因素的途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相關稿件 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蘇立清委員:關注資源枯竭地區職工生產生活[2005-3-12]吳官正李長春羅干分別參加審議[2005-3-12]劉長瑜代表:應繼續積極探索興辦公益文化的新形式和新方法[2005-3-12]吳敬璉委員:從源頭上反腐敗[圖][2005-3-12]

  ·還沒有相關的評論!

  帳號或姓名: 建議不超過100字 相關圖書
辯證地認識和把握“和諧”(圖)
經濟參考報

  作者::黃庭滿

 。▉碓矗航洕鷧⒖紙螅





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東方美女
迷人風情性感姿態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