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樁圍繞9000余萬國債“失蹤”的謎案在北京市第一人民中級法院開庭審理。原告亞運村農信社訴被告民族證券太平橋大街營業部擅自出賣其市值9000余萬的國債,而民族證券太平橋大街營業部卻反訴亞運村農信社涉嫌違規國債回購炒股票。由于雙方證據有待核實,法院并沒有立下結論。但該案疑點很多,到底是誰為9000萬國債“失蹤”埋下了禍根似乎迷霧重重。
疑點一:
9000余萬國債“偷偷”被賣 證券營業部國債交易居然沒有記錄
禍根一:
券商違規操作自曝家丑
原告亞運村農信社表示,其與被告簽定的協議只是普通的委托交易關系,被告在沒有經原告授權許可的情況下不得擅自買賣國債。但據原告敘述,2004年6月28日至2004年7月2日,被告民族證券太平橋大街營業部卻在未接到原告任何交易指令的情況下把原告委托其經營的國債全部低價賣出。原告提供的證據是《證券法》第145條規定,國債交易必須有客戶的委托書。奇怪的是,被告民族證券太平橋大街營業部不僅沒有原告的委托證據,這筆交易的記錄也沒有。
民族證券太平橋大街營業部在國債交易環節上的疏漏是顯而易見的。目前各證券公司營業部國債交易的委托方式有電話委托、網上委托和書面委托等多種形式,甚至雙方打個招呼都可以,但每筆交易不管是否成交都必須有記錄,這是代理客戶交易的買賣憑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券商的聲譽如此之差,與其違規操作有很大關系。
疑點二:
一系列中間人牽扯其中 農信社涉嫌違規國債回購炒股
禍根二:
違規國債回購歪風難剎
被告民族證券有限公司代理人呂良彪稱,有證據表明,農信社和幾家單位簽訂了投資國債協議書,運用國債回購手段將資金運用于股市上,以期賺取高額回報。但由于在股市上將這筆錢全部賠進,農信社則運用轉嫁風險的手段將證券公司告上法庭。中國民族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會辦公室法律事務部韓青向記者透露:“我們已經向公安機關報案,有關經偵人員已經介入調查。”而亞運村農信社則認為被告提到的證據與本案無關。
國債回購的黑洞吞噬了不只一家證券公司,富友證券倒下了,新華證券倒下了,南方證券倒下了,愛建證券倒下了……都與違規國債回購有關。而農信社參與國債回購更是監管層明令禁止的。早在2003年9月底,對于農信社資金參與國債回購的現象,銀監會單獨以“急件”的形式向各地銀監辦下發了加強監管的“通知”,“嚴禁農信社在證券交易所進行回購和現券交易”;“嚴禁以協議國債、融券、虛假債券回購、虛假代保管和購買股票等形式進行投資”。
商報記者 楊雪婷 張培娟J108 S051
商報鏈接
什么叫國債回購
債券回購業務是客戶將托管在證券公司的債券,指令證券公司在證券交易所賣出,并登記承諾在一定時間內購回。債券回購對債券持有人來說,實質上是以債融資,而對于證券公司來說,只是一種代理行為。
中國的國債回購市場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當時推出國債回購,主要是為了活躍國債交易,促進國債發行。經過10余年的發展,國債回購交易的規模越來越大。
2003年6月,周正毅案發,富友證券挪用39億元,國債回購問題也因之浮出水面。隨后,中國證監會開始對國債回購進行摸底調查。結果是,違規國債回購200億元左右。
2003年底,有關當局再次要求證券交易所對現有國債回購制度進行調查與改進。隨后,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下發國債回購自查令,要求券商就自營債券量和回購融資量差額作出說明。這次摸底的結果是,市場存在違規回購規模高達1000億元。 張培娟 潘燕/制圖 S051 J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