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龍在簽署撤離計劃命令
以色列內閣為什么能以壓倒多數順利通過這項計劃?事實表明,以巴關系的改善為推進以方撤出定居點計劃提供了新的契機,這也是該計劃獲得順利通過的主要原因。
以色列撤出定居點的計劃最早是由沙龍于2003年底提出的,目的是與巴勒斯坦實現分離。因為沙龍堅持不與當時的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進行談判,所以這項計劃也稱“單邊行動計劃”。在阿拉法特去世、阿巴斯當選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后,巴方的政策有明顯調整。迫于國際社會的壓力,以對巴的態度也有所轉變。2月8日,沙龍和阿巴斯宣布雙方停止暴力行動,它標志著持續了4年之久的流血沖突終于告一段落。沙龍隨后將其“單邊行動計劃”更名為“與巴方協調的撤出計劃”。
沙龍曾宣稱只有他才會為以色列帶來和平,以巴局勢的最新進展似乎證明了這一點。在新形勢下,那些曾反對沙龍單邊行動計劃的政府部長紛紛轉變態度。外交部長沙洛姆、教育部長利夫納特和財政部長內塔尼亞胡都曾竭力反對沙龍的單邊行動計劃,但在20日的表決中,沙洛姆和利夫納特都投了贊成票,只有內塔尼亞胡等少數人投反對票。
然而,此間輿論認為,以內閣通過這項計劃尚且頗費周折,那么,實施起來也絕非易事。沙龍要落實撤出定居點的計劃仍需要克服內外兩方面的阻力。在國內方面,少數右翼分子揚言要抵制撤出行動,并與定居點居民一起多次發動聲勢浩大的抗議活動,這不僅對該計劃的實施,而且對以社會的穩定都構成威脅。在外部,以巴局勢的走向將不可避免地影響這項計劃的實施。在巴勒斯坦方面,雖然阿巴斯同意在以色列撤出加沙地帶時進行雙邊協調,但是巴一些武裝派別卻不愿遵守與以色列的;饏f議,因為他們認為以色列是在“以退為進”、“丟卒保車”,以撤出加沙地帶的代價,換取在約旦河西岸保留更多的定居點,他們不能容忍這種對巴勒斯坦領土的變相吞并。據統計,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定居點的居民不到1萬人,而住在約旦河西岸定居點的猶太人多達25萬。
總之,當前以巴關系雖有所改善但還相當脆弱,以色列撤出定居點的計劃仍面臨嚴峻考驗。
作者:劉立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