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EPA下,港資銀行和券商都在加緊掘金內地市場。本報記者 吳偉洪 攝
5家港資銀行內地設立分行,香港證券中介機構可在內地設立合資期貨公司
港資借道CEPA“再續輝煌”
編者按
今天,CEPA(《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已經走過了一年零三十六天了。回顧過去一年,CEPA讓香港人和香港企業嘗到了甜頭。金融和資本市場也不例外,銀行、保險和證券業紛紛以各種方式與內地展開聯系,銀行的步伐更快些,隨后的是保險和證券業。
然而我們在回顧的同時發現,在利好的聲音下,香港中介機構認為,針對中介服務以及證券行業的條款所起的作用相當有限,兩地中介服務平臺的差異是目前阻礙內地和香港加強合作以及交流的主要原因。如何讓CEPA發揮到最大的作用,值得我們思考。
銀行
優惠政策:2004年1月1日起,香港銀行進入內地市場的門檻從總資產200億美元下降到60億美元;香港銀行在內地開分行無需先期設立代表處,可向銀監會直接提出申請;每新開一個分行的注冊資本金只需1億美元,且不受銀監會規定的“外資銀行1年只準開1個分行”的限制。香港銀行在內地經營人民幣業務的開業年限要求從3年降至2年,在考核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盈利資格時,將單家分行考核改為將內地所有分行合并考核等。CEPA第二階段即附屬協議則允許香港銀行經批準開辦代理保險業務。
最新成績單:CEPA對香港銀行內進的優惠令香港銀行迅速掀起北上內地熱潮。銀監會官方證實,目前90%以上的總資產達到CEPA規定的香港銀行已獲準進入內地設立分支機構。2004年1月1日至今,該會已批準5家香港銀行根據CEPA規定的優惠條件在內地設立分行,分別為永隆銀行和上海商業銀行及大新銀行分別設立深圳分行、永亨銀行和中信嘉華則分別設立上海分行。與此同時,銀監會還按照CEPA規定的優惠條件批準了26家香港銀行內地分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申請。至此,香港銀行在內地擁有58家營業性機構行,其中獲準經營人民幣業務的營業性機構約占經營人民幣業務外資銀行機構總數的1/3。
5家港資銀行北上
香港中小銀行曾因無法滿足中國WTO所規定的門檻而難以進入內地,但中國內地早已是香港中小銀行重點拓展市場。CEPA大幅度降低香港銀行業進入內地的門檻,為香港本地銀行在同國際金融巨頭競爭進入內地金融業的競賽中占得先機。香港金融管理局有關人士曾估計,在CEPA下,大新銀行、永亨銀行、永隆銀行、中信嘉華銀行、上海商業銀行、工銀亞洲、道亨銀行以及南洋商業銀行等8家港資銀行將可在內地設立分行。而未來兩年內,香港注冊銀行將會在內地新設約20家分行。
而根據銀監會官方消息,根據CEPA政策,目前5家純正的港資銀行獲準在內地設立分行。尚有3家符合條件的港資銀行正在申請之中。已獲準開業的永隆銀行深圳分行行長王達球稱,目前該行與深圳的銀行業已在一些業務上有牽手的經驗,如增值資產和匯款等,效果很好,接下來計劃在進出口融資方面開展合作。中信嘉華對內地市場覬覦已久,去年12月受益于CEPA而獲準在上海開設分行,并已于上月中旬開業。該行總裁陳許多琳毫不諱言“嘉華是CEPA的受惠者。”
恒生銀行、東亞銀行和匯豐銀行亦是CEPA的受益者。這3家銀行不僅在香港注冊,且規模龐大。早已進入內地的恒生銀行、東亞銀行及匯豐銀行開始借助CEPA加快機構開設。一年之中,匯豐銀行蘇州分行和重慶分行及成都分行紛紛獲準成立。銀監會還證實,26家港資銀行經營機構獲準開展人民幣業務。
盡管CEPA大大降低了香港銀行業進入內地的門檻,但香港本土銀行規模偏小,相當部分港資銀行自身仍無法越過門檻進入內地。一場并購潮亦由此而起。其中工商亞洲收購華比富通后一躍而為香港第6大銀行。
外資變身港資進入內地
由于CEPA給予了香港本土銀行較外資銀行更為開放的準入政策,早已憑借其實力進入中國內地的跨國巨頭對港資身份趨之若鶩,不約而同地謀劃“更改出身”。
近日,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廣州代表處正式成立,成為CEPA實施后首家在廣州成立代表處的港資銀行。事實上,美國銀行(亞洲)公司的母公司——美國銀行集團已進入中國內地該代表處首席代表指出,美國銀行集團早已憑借其雄厚的資金實力越過準入門檻進入中國內地,并開設了分行。但美國銀行集團希望借道CEPA加快在中國內地鋪設網絡。于是,美國銀行集團在香港注冊了美國銀行(亞洲)有限公司,并以此“港資身份”申請進入中國內地。
“兩路并進”中國內地成為跨國銀行集團去年的一致行動。除美國銀行集團外,在香港經營百余年的渣打銀行亦采取順應CEPA的行動——去年7月初,渣打集團將其旗下的渣打銀行香港分行、渣打銀行財務(香港)公司和渣打銀行資本公司及渣打的銀行卡業務“打包”并入剛宣布成立的渣打香港,成為香港最新的一家持牌銀行。渣打(香港)成為渣打集團進入中國內地又一旗幟。與此同時,渣打銀行通過入股渤海銀行成為其第二大股東,并正在申請將中國內地的一些代表處升級為分行。記者從廣東銀監局獲悉,渣打銀行廣州代表處已獲準升格為廣州分行,目前正在籌備之中。如此,渣打集團正“三路推進”中國戰略。渣打銀行的主要競爭對手——花旗銀行亦有展開相似的行動。去年6月底,花旗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被授予有限制牌照。花旗銀行(香港)自此擁有“港資”身份并享受CEPA優惠。
渣打銀行(香港)公司原總裁王冬勝直言,跨國銀行“變身”香港銀行,意味著跨國銀行能夠搭上CEPA順風車,搶占內地市場先機。
港銀行業涉足人民幣業務
在為香港銀行業北進內地大降門檻之際,國務院還批準香港銀行在港辦理人民幣存、匯和兌換及銀行卡四項業務。此舉亦被視作CEPA具體落實行動。
去年2月25日,中銀香港、渣打銀行、東亞銀行等多家香港銀行正式推出存、匯和兌換三項人民幣業務。在隨后的去年4月,匯豐、渣打、東亞和恒生等成為中國銀聯首批外資銀行成員。銀行界人士認為,香港銀行開展人民幣業務是香港銀行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中國銀聯香港代表處人士介紹,截至目前,香港地區發行的人民幣卡已超5萬張。隨著更多的香港銀行提供此項服務,這一數字還將不斷上升。而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近日則稱,目前幾乎所有銀行均已參與經營人民幣有關業務。全港人民幣存款總額已突破100億元人民幣。此人士稱,人民幣最終將成為區內主要貨幣,甚至是其他貨幣保持穩定關系的對象。面對這個對環球經濟有深遠影響的發展趨勢,香港成功爭取人民幣業務在港展開,為香港金融界參與這個大趨勢做準備。
目前有消息稱,香港銀行業正爭取在香港開展人民幣貸款業務,以獲得更多的收入。
珠寶首飾
優惠政策:273種香港制造的貨品享受零關稅進入內地市場,其中包括珠寶制品。香港制造的珠寶產品更方便通關和更容易在內地銷售。與此同時,內地對香港珠寶企業市場準入的要求大大降低,業務范圍更廣,可以選擇獨資或合資的形式,并可以在所有地級以上的城市開辦獨資企業。
最新成績單: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一年之間,香港珠寶業在內地開店數量較之前增加一倍,并在所在城市珠寶首飾業售量中占據半壁江山。
港資珠寶商內地狂開店
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稱,在CEPA實施之前,香港珠寶業在內地開設企業只能采取合資形式,且其注冊資金很高,地點亦僅限于省會級的城市。這種限制令香港珠寶企業在內地發展緩慢。而CEPA將會令香港珠寶業大大受惠。
事實上,香港幾乎所有珠寶品牌店在去年一年中狂開店鋪。周大福駐中國常務副總經理陳世昌透露,CEPA實施一年來,該公司在內地新開店鋪100多家,該公司在中國內地總店數已達300家。事實上,周大福已自1998年首次在中國內地開店。“長遠而言,CEPA對周大福而言是一件好事,因為周大福可以利用CEPA優惠條件發展零售業務。”
記者還獲悉,六福過去一年間亦增開新店近100家,其在內地珠寶店已增至約200家。而周生生、謝瑞麟和金至尊等亦不甘落后,其在內地店鋪激增。
廣東省金銀首飾商會會長甄偉鋼稱,CEPA實施之后,港澳珠寶品牌商大舉北進內地,已成為內地單一最大品牌網絡群。這些港澳珠寶品牌店不僅搶占所有沿海省會城市,還進軍沿海二級城市和內陸省會城市。隨著店鋪數激增,港澳珠寶商在內地的銷量亦直線飆升,目前已占據其所在城市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
內地珠寶業將重新洗牌
港澳珠寶品牌店大舉殺入內地之后,內地同業受到較大影響。甄偉鋼認為,之前,內地珠寶業品牌意識較弱,而港澳同行的品牌優勢已形成較有力的競爭。在此沖擊下,內地珠寶業開始重視品牌,并實施品牌戰略。CEPA下,廣東珠寶業將更多地吸收香港珠寶界成功經驗,實現產業整體提升。但強勢品牌的港澳珠寶業亦必將加速內地珠寶業的洗牌。
此人士還認為,港澳品牌珠寶企業大舉北上內地,還推動內地珠寶業營銷模式的變化。如廣東去年底率先實施的金飾品價費分離定價機制就是港澳珠寶商推動的成果之一。而價費分離本身就有助于珠寶業樹立精品意識。
不僅如此,港澳珠寶業挺進內地還改變了此行業在內地的開店模式。此前,珠寶業多在大型百貨公司內開設專柜,借助其人氣和品牌等招攬客戶。但是因諸多不便,港澳珠寶品牌商開始設立“單門獨戶”的店鋪,而不再更多地依賴百貨公司。
目前,金龍珠寶、周生生、周大福等15家珠寶商紛紛以獨立門店的形式進駐正佳,便出現一種開店新模式。
港品牌店多在內地設廠
零關稅是CEPA對香港珠寶業的又一優惠。香港貿易發展局助理首席經濟師潘永才認為,免稅之后,香港珠寶在國內的銷價將便宜。但多位粵港兩地珠寶行資深人士卻認為,CEPA雖然取消從香港進口內地的珠寶關稅35%,但這尚不足以使已經在內地大規模設廠的香港幾大名牌珠寶商“回流”香港。香港珠寶業品牌大腕早已在內地設廠。更為重要的是,香港制造的珠寶制品在內地銷售須交繳5%的消費稅和17%的增值稅。香港進口產品仍比國內產品稅負高。
陳世昌亦認同上述觀點。已在內地大批開店的周大福不會考慮將落戶內地的諸多生產基地搬回香港。
但他還認為,對于從未接觸內地市場而主要做出口歐美生意的香港二、三線珠寶商而言,CEPA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它們可以無須在內地設廠即以較低的成本進入內地市場。
亦有行內人士認為,國外珠寶界的巨頭可能在香港注冊“變身”,并以此享受CEPA零關稅政策。
本報記者 謝艷霞 實習生 方紅群
責任編輯:張克然 姚虹
(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