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以及歐洲等國家的博物館中,中國木刻年畫的收藏相當豐富,然而在大多時候中國人對年畫的認識反而非常局限,去年廣州嘉德舉行的一場年畫專場拍賣很能說明情況,成交率僅為38%。廣州嘉德負責人回憶,公司當時作了一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人們對年畫了解甚少,包括記者都在問,年畫是怎么回事?門神為什么要一對?怎么會是兩幅?怎么貼?
值得關注的是,最近幾年,喜歡年畫、收藏年畫的人開始多起來,年畫這種反映民俗文化的藝術品的收藏、投資的價值也開始凸現(xiàn)。
“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
早在17世紀,國外就對中國年畫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1693年,英人卡姆培夫爾在日本江戶得到一批木版年畫攜回本國,現(xiàn)藏于大英博物館,成為珍貴藏品。清代晚期以后,外國人至中國內(nèi)地者漸多,年畫成了他們獵奇收藏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現(xiàn)藏于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中國年畫《四美人》圖和《關羽》神像經(jīng)考證乃是金代山西平陽(今臨汾)雕印的精品,而同期的年畫在中國內(nèi)地博物館中只有陜西博物館藏有,那是1973年修復西安碑林石臺孝經(jīng)時發(fā)現(xiàn)的金代《東方朔盜桃》年畫印本,足見其珍稀的程度。
國內(nèi)價格仍是“地板價”
拍賣場上漸漸出現(xiàn)了古籍、連環(huán)畫的身影,但是年畫的收藏卻還不為人們重視。不過從幾年來年畫的成交價格上看,這種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瑰寶之一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也在慢慢升溫。
1999年鄭州首屆連藏拍賣會上,年畫條屏《鬧天營》以450元成交,年畫條屏《楊門女將》以1000元成交。2000年北京拍賣會上一拍品“新年畫選集”解放區(qū)木版水印16散張,底價3000元,結果一直拍到8800元的高價;另一件木板印年畫也從1000元拍到9600元。
據(jù)一位年畫收藏者介紹,由于年畫是貼在墻上的藝術品,每年都要更新,所以遺留下來的很少,特別是品相好的更少。現(xiàn)在老版年畫(“文革”以前)的價格居高不下,每幅幾百元至數(shù)千元不等。早期的年畫早已是鳳毛麟角,屬稀世珍品,如明清、民國及新中國初期的《老鼠嫁女》、《壽星圖》、《瑞草圖》、《觀音送子》、《太白醉酒》等等,早已為中外收藏者所珍愛,被譽為“可與中國明清珍本繡像插圖相媲美”的藝術珍品。而一幅民國木版印刷的《封神全圖》曾經(jīng)在北京收藏市場上標價1.2萬元。然而,由于年畫保存困難,品相良好的精品存量不多,所以不少藏家認為,“現(xiàn)在的價格仍是地板價(即低價位)!
年畫開始走進拍賣場
去年6月,廣州嘉德在其春季拍賣會上舉行了一場《王樹村藏中國精品年畫》專場拍賣會,180幅年畫精品是由中國著名年畫研究專家王樹村先生從傾其畢生精力收藏的萬余幅年畫中挑選而出。有研究專家認為,舉辦年畫拍賣專場,有利于向公眾全面展示傳統(tǒng)民間藝術的魅力,并通過拍賣實現(xiàn)“藏寶于民”,聚集社會力量保護年畫精品。
據(jù)廣州嘉德的工作人員介紹,專場匯集了明、清和民國時期的傳統(tǒng)年畫,時間跨度縱貫400余年,涵蓋了中國年畫5大產(chǎn)地為代表的180件精品,以木版年畫為主,集繪本年畫、粉本(年畫畫樣)、丈畫(即傳統(tǒng)壁畫)等年畫的基本種類,全景式地展現(xiàn)中國年畫的發(fā)展與演變過程。除了老年畫外,還有一些1947年至1959年間已故或老一代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新年畫。這些年畫的拍賣估價多在數(shù)萬元,最貴的一幅清朝初年的年畫《三星圖》畫的是福、祿、壽三星,估價為8萬元至12萬元;年代最久遠的是一幅明代年畫《壽星圖》。最終拍賣結果雖然不理想,但足以令人鼓舞,總成交率達到38%,最高價位也拍到了7萬元人民幣。
雖然此前在藝術品拍賣會上也會零星出現(xiàn)年畫的身影,但是如此大規(guī)模舉行專場拍賣,廣州嘉德還是第一家嘗試。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海霞指出,有史以來民間傳統(tǒng)年畫是首次踏入拍賣殿堂,可以說它是一種突破,一種開創(chuàng)性的舉措,這讓大家看到了傳統(tǒng)年畫的價值所在!半S著更多的人對年畫的了解和認識,年畫的投資潛力也將會被挖掘出來!
鏈接:年畫歷史跨越千年
在中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中,年畫一直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它題材豐富、線條單純、色彩鮮明、雅俗共賞,千百年來,已成為我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歷史文化、風土人情的發(fā)展。如今,它又成為頗具收藏和欣賞價值的收藏品。
年畫在我國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早在漢代,就有貼門畫習俗,人們把傳說中的門神貼在門上,以示驅邪避災,這是年畫的前身。及至兩宋被稱為“紙畫”,其題材也擴大到表現(xiàn)美好生活、吉祥歡樂及歷史人物題材。北宋的汴梁、南宋的臨安均有紙馬店出售年畫。
進入明代,民間又將年畫稱作“畫貼”,清代道光年間始被定名為“年畫”。明清時期,年畫在制作水平上有了極大的發(fā)展。明早期的年畫是由木版印出墨線,再由人工賦色完成。明晚期雕板套色印刷技術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出現(xiàn)了多色套印的精美年畫。
明清時期,當屬年畫盛行時期。這時,全國各地幾乎都有作坊,其中又以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山東濰縣楊家埠和四川綿竹的年畫最為有名。其他如河南朱仙鎮(zhèn)、山西臨汾、河北武強、陜西鳳翔、福建漳州與泉州、廣東佛山等地皆以刻印年畫著稱。
民間年畫大多先用手工刻版,然后印刷。每張年畫都要刻版五到十塊。最主要的一塊版叫黑線版,它是整幅畫的輪廓,再以紅、黃、藍、綠等色套版印刷。有的年畫更細致,還要用敷色的方法,用筆將顏色或粉補在畫上。這樣,一張精美的年畫就印刷出來了?傊,舊中國民間年畫的傳統(tǒng)特點是:內(nèi)容吉利,主題突出,色彩鮮艷。
到19世紀末,現(xiàn)代印刷技術猶如狂飆橫掃印刷業(yè),傳統(tǒng)的木刻年畫逐漸被現(xiàn)代印刷年畫所替代。20世紀60年代下半葉,中國內(nèi)地年畫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斥為舊風俗的代表而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逐漸退出城市市場。
人物
王樹村:一生致力年畫收藏
中國內(nèi)地關注、收藏中國木刻年畫的專家首推中央美術學院王樹村先生,王樹村生于年畫之鄉(xiāng)天津楊柳青鎮(zhèn),自幼受民間藝術熏陶,對中國年畫有著精深的研究。他收藏了大量堪稱孤本的中國歷史年畫,著作甚豐。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畢克官曾為王評了四個“第一”:早在30年代中期開始,有計劃有規(guī)模地搶救收集民間年畫文物史料,王樹村是第一人;民間年畫和民間美術品收藏數(shù)量之多,品質(zhì)之優(yōu),王樹村是第一人;以畢生精力和長達60年的漫長歲月,投入民間美術研究,王樹村是第一人;創(chuàng)立民間美術學科,民間藝術研究著作多達50余部的學者,王樹村在學術界也是第一人。
天津楊柳青
楊柳青木版年畫藝術是繼承了我國工筆重彩人物畫和民間版畫藝術發(fā)展起來的,融合了繪畫與木刻藝術,形成特有的“楊柳青年畫風格”。
山東濰縣
濰縣是我國著名的年畫產(chǎn)地,楊家埠是其中心。另外濰縣倉上、寒亭的年畫多翻刻楊柳青的戲文故事畫樣,故楊柳青年畫中不少失傳的古版珍品,幸由倉上、寒亭保存下來。
河北武強
武強年畫多出自戲文,常用連環(huán)形式,早期畫樣曾翻刻楊柳青舊版,因楊柳青年畫刻版藝人大都聘自武強,故武強有些年畫與楊柳青年畫相仿。
四川綿竹
綿竹年畫門神居多,有將軍、武士、天官、狀元、童子等。綿竹年畫無套色版,都以墨線版印出輪廓而后手工填色、開相,畫法有繁簡粗細之分。
江蘇蘇州
從以往的印制品來看,蘇州年畫為數(shù)雖然不多,題材除了門神、灶君、天官、壽星之外,以小說故事和京劇戲文占多數(shù)。它反映了過去江浙一帶民間歲時風俗及勞動人民的審美觀念。
年畫的種類
民間年畫取材廣泛,凡人們喜歡的人物、山水、花鳥、魚蟲、民俗等應有盡有,傳統(tǒng)年畫的題材大體可分為五類。
新中國成立以來,年畫的題材更廣泛,增加了如英雄人物、祖國建設、壯麗山河、自由婚姻、幸福家庭、科學知識、歷史人物等。一大批藝術家積極參與年畫創(chuàng)作,因而出現(xiàn)了不少思想上、藝術上堪稱一流的優(yōu)秀作品。如趙友萍繪《四季圖》,描繪新中國農(nóng)村婦女的新形象和幸福生活;還有古元繪《新娘子講話》、王叔暉繪《楊門女將》、林崗繪《群英會上的趙桂蘭》和洪波繪《參軍圖》等。
撰文:本報記者 王晶晶雙喜進寶·清中·天津楊柳青
牛郎織女·清·河北武強
一團和氣·清·江蘇蘇州
上關下財·清·山東濰縣
雙鯉魚·清初·四川綿竹
責任編輯:范海東 楊華
。▉碓矗耗戏蕉际袌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