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定義是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或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受害的一種擔保,食品衛生則指為確保食品安全性和適合性在食物鏈的所有階段必須采取的一切條件和措施。食品安全事關百姓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而臨近春節,食品質量問題顯得更為重要。
五大“隱患”
濟南市質監局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在其此前兩年打擊制售假冒偽劣食品所檢查的5700多批次食品中,共查處了200多起食品違法案件,發現食品安全“隱患”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濫用工業添加劑。如濟南市質監局此前查處的一加工熟肉制品的個體業戶,在制作過程中大量使用工業用亞硝酸鈉及工業用粗鹽,在其他案件中還發現有的業戶在小麥粉中加入超量增白劑給食品“美容”,有的用二氧化鈦工業顏料給蜜餞、果脯“增色”,并直接銷往超市或農村地區,如長期食用這類食品,將對人體健康產生極大危害。
利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假冒偽劣或有毒有害食品。如濟南市質監局在濟南歷城區一食品加工廠的地下倉庫檢查發現,不法生產者使用“毛發水”(一種非食品原料)勾兌成俗稱的“毛發醬油”,如銷售到農村、廠礦、學;虿宛^等地,后果將十分嚴重。
冒用他人廠名、廠址制假造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牟取暴利。如濟南某食品公司大肆制造假五糧液白酒,一年就生產銷售了3000多瓶,涉案貨值達60多萬元。
篡改生產日期或保質期“招搖撞騙”。檢查發現,有的生產廠家為使產品長期“保質”,故意不在產品上標注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或惡意延長食品的保質期或保存期。如查處的濟南某食品公司將超過保質期的鮮果蜜餞等袋裝食品從超市撤回后,將原來的生產日期用汽油擦洗掉,再用印碼機在包裝上重新打印新的生產日期,再送回超市銷售,欺騙消費者購買。
此外,未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或冒用他人生產許可證生產食品,或食品企業生產環境惡劣、衛生條件嚴重不合格等情況也比較嚴重,直接影響了食品質量。
過程不容忽視
食品安全問題不外乎兩個方面,一是食品本身的營養價值和質量問題,如食品變質、食品達不到各種營養技術指標等等,只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管,這些問題是能夠控制的。但食品安全的另一方面卻被人們忽略了,那就是食品在生產、加工、運輸、儲存、銷售過程中產生的安全問題。
食品生產環節中,一些農民大量使用農藥,在消滅病蟲害的同時也將農藥殘留在糧食、水果、蔬菜上,人們食用這類已被污染的食品后,必然對身體造成危害。難怪有的消費者購買蔬菜時,專挑有蟲子的買,而那些沒有蟲子、干干凈凈的蔬菜卻受到冷落。最近媒體披露的一些不法廠商在飼料中加入“瘦肉精”,以提高豬的瘦肉率的違法事件,引起了公眾的關注!笆萑饩庇址Q鹽酸克侖特羅,這種物質滯留在豬肉內,只有在172℃才會分解,人攝取一定量就會中毒,出現嘔吐、腹瀉、心跳加速和神經紊亂等癥狀,嚴重的會危及生命。
食品加工環節問題同樣不少,山西發生的用工業酒精兌成白酒,造成人們飲用后死亡事件;廣東發生的用工業油給大米拋光事件;河北石家莊的使用“泔水油”制作油炸食品事件;用工業油冒充食用油,在食品、飲料中濫用色素、防腐劑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食品運輸、儲存、銷售環節也存在著食品污染、變質問題。在中小城市,不少人習慣在街上吃早點,而這些攤點的衛生條件普遍較差,食品防蠅、防塵設施不足,同樣也給食品安全埋下了隱患。
把關食物中毒
春節將至,各種聚餐增多,又到了食物中毒的高發期。專家指出,餐飲業要做到食品安全,要把好“八大關”:
一是嚴把食品原料進貨關。二是要有獨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間、食品加工操作間和配餐間,做好“防鼠、防蠅、防塵”三防。三是動物性食品原料和植物性食品原料分池清洗,原輔料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四是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食品容器和工具分開使用,冷凍肉類在烹調前應完全解凍,食品須煮熟煮透,制作完成至食用一般不要超過2小時,蔬菜烹調程序:一定一洗二浸三燙四炒,四季豆要煮熟燜透,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綠色和豆腥味,不使用發芽馬鈴薯、野生蘑菇、葫蘆瓜、大珊瑚魚(龍躉、大石斑魚、蘇眉、東星斑、杉斑等)可能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的原料加工食品。五是加工燒鹵熟肉、涼菜時,要求做到專人、專間、專用工具容器、專用冷藏設施、專用洗滌消毒設施。六是餐具洗消程序做到:一刮、二洗、三沖、四消毒、五保潔。七是從業人員要落實晨檢制度,發現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癥狀及化膿性皮膚病者立即暫停其工作,必須勤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前雙手應進行消毒,穿戴整潔的工作服、帽,出售食品或分餐時戴口罩,不面對食品打噴嚏、咳嗽,不留長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等。八是指定專門的衛生責任人監督檢查。
關鍵在立法
保證食品安全的關鍵在于立法,雖然《食品衛生法》對食品的生產、銷售環節做了不少規定,但不少標準的制約性不強,已不能適應當前食品市場治理整頓的需要。
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一是應提高對食品質量控制標準。如我國現行的《食品衛生法》,對104種農藥在糧食、水果、蔬菜、食用油、肉、蛋、水產品等45種食品中規定了允許殘留量,共含291個指標。而國際食品法典,對176種農藥在375種食品中規定了2439條農藥最高殘留標準,可見我國的食品標準制定工作應進一步完善。對老百姓特別關注的常用食品質量問題,應該采取一些果斷措施。如禁止在肉制品、豆制品、面制品、水產品中濫用添加劑;加強對畜、禽、蛋、肉、水產品等生產的監控,提高上市的食品質量;整頓奶制品市場,提高奶制品質量;加強蔬菜、食用菌農藥殘留檢測等等。二是對食品安全問題應從源頭抓起,防患于未然。工商、衛生、技術監督等部門各負其責,不能等發生事故以后再給予重罰。對食品攤點應提高其衛生監管標準,保障人們的身體健康。
中國首部《食品安全法》已擺上立法日程表。中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向記者證實了這一和惠氏合作的《國際食品安全法規調研項目》。據悉,項目將于近日開始啟動,調研主要涉及美國、歐盟、新加坡、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在食品安全法規上的框架性內容,以供中國立法做參考;菔喜σ陨习l達國家的食品安全法規做翻譯、分析和總結,最后會在2006年做出總結性的調研報告上交法規的起草小組。
據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局新聞處張仁偉介紹,目前中國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法制、標準等方面尚存在缺陷,這是國家出臺《食品安全法》的主要目的。《食品安全法》將對從食品原料的種植、食品的粗加工、精細加工到食品流通、食品消費的所有環節進行嚴格的規定。在此之前,我國已在1995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但《食品衛生法》主要側重于在食品生產、制造環節衛生狀況的監督和管理。
捍衛食品安全 執法者在行動國家質檢總局
國家質檢總局
近日發出緊急通知,自1月15日至2月15日春節期間,將集中開展食品質量安全月執法行動,重點鎖定春節期間市場10類熱銷食品,確保節日期間消費者食品消費安全。據了解,此次食品質量安全月執法行動將以糧、油、肉、奶制品、豆制品、調味品、白酒、飲料、兒童食品和營養品等10類食品為重點,重點打擊用有毒有害物質、非食品原料生產加工食品和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劑,不符合強制性標準和名實不符、短斤缺量等損害欺騙消費者的違法行為。
據質量檢驗部門介紹,節日期間各檢驗機構將輪守值班,24小時開通“12365”舉報投訴電話,確保應急快速反應機制高效運轉。
國家工商管理總局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王眾孚稱,今年我國將采取五大措施維護食品安全。
這五項措施包括:通過消費者申訴舉報網絡,逐步建立總局、省局、市局、縣局、工商所五級貫通的食品安全預警防范和快速反應機制,提高預警和處置能力;加強工商所對食品安全的日常監管,加強食品經營主體自律制度建設規范經營行為;集中開展三次專項執法檢查。在第一、第二季度開展包裝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在第三季度開展農產品、水產品、畜產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在第四季度開展重點市場和重點區域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嚴格規范食品企業的經營行為,加強對食品質量的監督。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建立完善食品市場主體準入制度、食品市場巡查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制度。(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