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森 英國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報告指出,目前在英國市場上銷售排在前10名的葡萄酒中,澳大利亞葡萄酒的風頭蓋過了法國葡萄酒,占居了6個名額。目前,澳大利亞葡萄酒在英國家庭購買的葡萄酒總量中占23.8%,而法國葡萄酒則“退居二線”,僅占到總購買量的19.2%。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制造商哈迪公司在英國的銷售量名列此次調查的榜首,而同樣來自澳大利亞的杰卡斯公司則位列第3。在過去的10年里,英國人均葡萄酒消費量翻了一倍。
澳大利亞目前是世界第四大葡萄酒出口國,僅次于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
不過,澳大利亞面臨著來自歐洲和其它新興葡萄酒生產國的競爭,比如南非和智利。他們生產的葡萄酒質量也有所提高。
澳大利亞農業和資源經濟局估計,2004年的葡萄產量將為180萬噸,其經濟價值超過29億澳元(12億美元)。
澳大利亞生產商不僅致力于建設規模龐大的葡萄酒產業———在過去的10年里,葡萄酒的出口量增長了50%以上。《牛津葡萄酒指南》最新修訂版的編輯詹姆斯·魯賓遜說:“澳大利亞的影響難以估量。”紐約葡萄酒專家漢弗萊·奧古達解釋說:“沒有哪個國家如此快速地對葡萄酒業做出了如此多的貢獻。像彭福爾德這樣的澳大利亞大生產商年產葡萄酒超過100萬瓶。他們把全法國的葡萄酒生產商都嚇壞了,因為1瓶10美元的澳大利亞葡萄酒品質與法國最好的產品不相上下。所以一談到葡萄酒業,澳大利亞人總被視為戰爭機器。”
如今每個澳大利亞人平均每年要喝掉26瓶佐餐葡萄酒。這個數字超過了其它的英語國家,但是低于法國人均消費的1/3。真正驚人的增長來自海外的消費者,他們稱贊便宜(不到30美元)的澳大利亞葡萄酒口味醇厚、價格適中、品質可靠———這些特點足以使它們與法國優質葡萄酒相媲美。為此,法國國會委員會提議,為了重新建立法國葡萄酒的國酒知名度,法國的學校都應開設葡萄酒必修課。該委員會也一直在游說法國政府,希望把葡萄酒指定為“文化產品”,讓葡萄酒釀造商有權享受更多補貼。它還希望將葡萄酒指定為“營養品”,以便逃避法國對酒類廣告的限制。
法國政府目前已經同意,將葡萄酒年度營銷預算額增加50%,達到1,850萬美元;允許葡萄酒商在酒里加木屑以產生橡木味;允許中級市場的葡萄酒釀造商使用具有美國風格的標簽,即讓葡萄的種類標記比葡萄酒的釀造地區域的標記更加顯眼等。
業內人士認為,世界葡萄酒工業正在發生一些根本性的轉變,并且已經引起了全球葡萄酒生產者的擔心和關注。
如今,新的消費已變得沒有國界。消費者將通過價格質量比在全球范圍內選擇產品,當他們選擇一種符合個人品位的葡萄酒時,會很快地從一個洲轉到另一個洲。
對于來自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智利和阿根廷洲等國的生產者來說,一個好消息就是,他們代表的葡萄酒“新世界”正在成為21世紀葡萄酒舞臺的主角。與此同時,“舊世界”的生產者———主要是意大利和法國,將被迫迎接挑戰。
為了吸引顧客,商家不斷推出新包裝、新瓶型、新風味和新酒標。在歐洲和其它地方,人們飲酒更多的是為了樂趣而不是作為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顧客在品味各地的葡萄酒時,也在更多地體驗不同的風味和個性。
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新世界”國家的葡萄種植面積首次超過“舊世界”國家,并且引起了波爾多以及歐洲其它傳統產酒區的不安。但法國正在采取措施使自己恢復元氣,在形象和勢力上與“新世界”的競爭對手抗衡。
專家預計,到2025年“新世界”葡萄酒的市場份額將會超過50%。
《市場報》 (2005年01月14日 第十八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