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煤炭訂貨會演變而來的2005年煤炭產運需銜接會落下帷幕。過去的煤炭訂貨會對煤電兩個行業都是至關重要的,有的企業負責人說,企業一年的利潤,在定貨會結束后大概就能算出來,這就是“計劃”的作用。
此次會議,更改的不只是名稱,煤電雙方的合作方式也有了較大有改變。
會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改委制定了《關于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意見》,決定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煤電雙方近兩年來幾乎成了完全對立的兩個行業,相互指責,各自叫苦。這一規定的出臺,雖然不能使“煤電矛盾”傾刻間“灰飛煙滅”,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這一矛盾,煤電雙方從對立開始轉為戰略合作。
電力企業要消化30%煤價上漲因素
實行煤電價格聯動時,將要求電力企業消化30%的煤價上漲因素,在此基礎上,將上網電價隨煤炭價格變化調整。
上網電價調整后,按照電網經營企業輸配電價保持相對穩定的原則,相應調整電網企業對用戶的銷售電價。其中,居民電價、農業電價、中小化肥電價將保持相對穩定,一年最多調整一次。調整居民用電價格前應依法召開聽證會,并且近期不會調整居民電價。
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一位負責人說,從長遠看,國家將在堅持放開煤價的基礎上,對電力價格實行競價上網,建立市場化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在過渡期間,將積極穩妥地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建立靈活的、能夠及時反映煤價變化的電價調整機制。為保持煤、電價格的基本穩定,國家將鼓勵煤炭、電力企業簽訂長期合同,并依法對電煤價格進行適當調控。
煤電聯動對煤炭和電力行業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就煤炭行業而言,盡管具體到不同煤炭品種,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煤炭價格變化還存在很多變數,但整體上,煤炭價格上漲是了無懸念的。
舊定貨會計劃經濟色彩濃重
改革開放的20多年時間里,煤炭長時間受計劃因素影響。電煤是專供電廠發電使用的煤炭種類。多年來,電煤實行的是計劃調撥式的供應方式,年初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煤炭、鐵路和電力等系統專門舉行一個煤炭訂貨會,在會上簽訂一年的電煤購銷合同,然后按步就班地實施。
在一年一度的煤炭訂貨會,除了決定電煤調運量以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決定電煤的價格。這個價格是明顯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不管煤炭市場價格是什么狀況,為保證電力生產,電煤價格要相對穩定。
這樣的政策環境,對電力行業來說游刃有余。煤炭市場相對寬松時,盡管電煤價格會略高于市場價格,但由于高度壟斷的經營方式,電力銷售從來也沒有出現過虧損。相反,煤炭緊張時,由于有價格的保護,電力行業仍然可以保持比較穩定的利潤。應當說,在現代化水平越來越高今天,保證電力供應正常,就是保證了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
利益趨勢導致兩行業嚴重分歧
如此政策的制定,出發點肯定是積極的。然而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卻再次提出了新的問題。
從2003年起,“煤荒”的字眼不斷見諸報端,然而就山西一省預計2004年產量能夠突破5億噸,比較年前增長2億噸,業內人士分析,煤炭市場目前應該是供需平衡或者供略大于求。“煤荒”的矛盾實際上是價格的矛盾。在2002年年底長沙舉行的全國煤炭訂貨會以上,由于國家取消了電煤指導價,煤炭行業與電力行業在價格上產生了嚴重分歧。盡管2003年山西煤炭產量增長了,甚至還超額完成了對電力企業的供應(山西方面統計已發運電煤是煤炭合同的116%),但還是出現了全國電行業全叫缺煤的局面。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然是利益驅使。說白了,是電力行業不愿意接受煤炭行業有所升高的價格——煤炭方面堅持各種電煤價格一律每噸上漲5元。
一方面是供大于求,一方面卻庫存告急,問題究竟出在哪里?分析人士認為,原國家電力公司和電力企業前幾年在煤炭寬松時,自行大量減少了國家訂貨計劃,只按一定比例(約70%)訂貨,缺額部分通過市場采購補齊。市場變化后,電力企業原本自主采購的那一部分,因為不愿意接受已經變化了的價格,所以出現了較大缺額空間。
山西省國資委主任張崇慧說,1997年山西重點煤礦煤炭的綜合價格是每噸160元,到1999年跌至128.37元,2001年開始有了恢復性上漲,2002年達到每噸161元。
這里還有一個統計口徑的問題,以前出口煤按裝車價格計算,近幾年開始按離岸價計算,除去中間成本,去年煤炭的綜合價格應該是145到150元。2004年,煤炭綜合價達到了170多元,實際上是剛剛恢復到1997年的水平。而電力價格近幾年卻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以山西為例,從1996年到2002年電價上調過4次,漲幅超過了30%,其中大工業電價10千伏和35千伏分別由每度0.229元和0.217元上漲至0.299元和0.284元,漲幅均超過了30%,普通工業電價和居民生活電價漲幅也較大,在居民生活電價中,10千伏由0.262元上漲到了0.465元,漲幅77.5%。
這位負責人指出,以2001年全國發電耗煤每度(KWH)357克煤計算,電價每提高1分錢,用煤成本每噸應提高25元。大工業電價從1997年到2002年每度增長了4.5分錢,按照對比系數計算,電煤價格每噸應當提高112.50元。事實上的電煤價格如何呢?1997年,大同煤礦集團公司供浙江電煤平倉價每噸291.68元,陽泉煤業集團公司供山東電煤價格每噸159.78元,到了2003年,大同集團電煤平倉價266.55元,陽泉集團161元。也就是說到2003年電煤價格尚沒有恢復到1997年的水平,而且,2002年電煤價格比市場價格普遍要低30元左右。
煤電恩怨還需市場解決
在煤與電的恩怨中,煤礦方面的怨言更大一些。煤礦一要保安全、二要保產量。煤礦一出事故就是“聞名世界”的大事情,礦方、當地政府要承受上級政府、社會及死難者家屬等多方面的壓力,而電力卻較少有如此的災難。煤炭價格已經市場化,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電力卻是一口價,定成多少就是多少。煤礦職工與電力職工的不同待遇是煤炭方面忿忿不平的事情之一,2004年年山西省重點煤礦職工人均年收入不會超過1.8萬元,而同年電力職工的人均收入卻超過了3萬元。
2005年,煤炭行業將從煤炭價格的繼續上漲中受益。不過,由于煤價漲幅要遠小于2004年。據山西省政府有關人士透露,國家發改委在制定煤電聯動機制的同時,還提出了一個指導性意見,那就是2005年煤炭價格增長幅度不能超過2004年9月煤價的8%。而煤炭企業靠挖掘生產潛力增加產量的空間已經不大,煤炭企業最大的效益將來自通過外延擴張方式擴大產能。
不論如何,山西煤炭企業將在這次煤聯動制中受益。陽泉煤運公司經理梁謝虎說:“這次煤電聯動上煤電雙方從對立走向合作的開始,也是真正的、從市場體制意義而不是行政命令的煤電互保的開始。從長遠看,煤炭企業今后的目標不能僅僅盯住煤炭價格上漲,而要加大資源整合力度,延伸產業鏈,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多政府和業內人士還認為,這次改革是市場化改革的重要一步。有官員認為,煤電價格聯動是煤電市場由政府主導向政府宏觀調控、市場主導邁進的標志,實現市場配置資源的標志。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充分尊重和強調了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弱化政府過多干預市場的職能。供需雙方盡可以座下來談,盡量兼顧雙方的利益,完善價格形成機制。
無論如何,煤電價格聯動對煤電雙方來說,都是走向市場化的趨向。但從這次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上,還是看到了許多“計劃”的色彩,比如,供煤合同分為白合同和綠合同,即計劃外合同和計劃內合同;煤電價格的上漲幅度的限制;等等。
有關人士認為,不妨加大煤電市場化力度,以市場調節電煤價格。一是,政府調控往往滯后于市場,一般只能是出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能隨著市場的變化即時調整。二是,按倒葫蘆起來瓢,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1997年以來,煤價連跌,煤炭行業陷入全行業虧損,而去年煤價一路走高,電力企業又亮出虧損紅燈,山西陽光電力公司下半年由于煤價上漲,已經“吃”掉了上半年的利潤,全年就在虧與不虧的邊緣。據最新消息,這次煤炭產運需銜接會上,山西電煤價格大約上漲70至80元,僅靠價格聯動,電力行業很難消化這些成本。三是,煤電價格仍有很大的政策和市場空間。我國消耗一噸煤和一度電所創造的GDP,遠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而我國提出的節能降耗的能源政策,除了各級政府貫徹落實外,也需要市場來推動,以提高煤價和電價,加大企業的能源消耗成本,來促進企業的節能降耗和技術創新,恐怕比“三令五申”效果好得多。煤電之爭何時休?(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