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報訊(記者朱偉東)近來的“禁鮮令”再度引發口水大戰,不少企業紛紛指出,禁止巴氏奶用“鮮”字,將使利用進口奶粉對水生產所謂“還原奶”欺騙消費者的行徑大行其道。昨天有專家呼吁說,中國奶業市場應該以“禁鮮令”為契機,推進誠信的乳業競爭,滅掉真正的還原奶。
連日來關于“禁鮮令”的爭議逐漸演變成了對“還原奶”的討伐,一些巴氏奶生產企
業紛紛利用各種渠道發表這樣一種觀點:如果不讓他們叫“鮮奶”,那么,付出更多成本的“巴氏奶”在消費者眼里就無法和用奶粉對水完成的、成本非常低廉的常溫“還原奶”加以區分。昨天來自中國奶業協會一名專家透露說,“用奶粉還原成所謂的‘還原奶’,本身就是一些牛奶生產企業在市場急劇膨脹而奶源不足時,想出來的一種蒙騙消費者的辦法。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制度上進行更加明晰的規范,對企業行為構成硬的制約,而食品標簽指南的修改,也就是‘禁鮮令’,就是實現這種規范的重要舉措”。他認為,“禁鮮令”明確規定加工過的牛奶產品不能在產品包裝上稱“鮮”,恰恰是市場得以向更加規范的方向發展的一個開始。他還分析說,面對“禁鮮令”,企業要做的是盡快適應國家的各種規范,誠信經營,加強自律,而不是一方面利用各種借口,希望繼續使用“鮮”字招牌吸引消費者,一方面卻悄悄使用“還原奶”的伎倆去欺騙消費者。
業內人士分析說,“禁鮮令”一出使“口水戰”不斷升級,實質上也是“巴氏奶”和“常溫奶”兩大陣營激烈競爭的結果。近幾年來,常溫奶企業不斷崛起,憑借良好的奶源、先進的技術、易于儲藏和運輸等優勢迅速占有國內市場70%的市場份額。此番“禁鮮令”一出,巴氏奶陣營擔心,沒有了這塊“鮮”字招牌,自己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號召力將更顯不足。常溫奶企業卻認為,他們的奶源充足根本不擔心還原奶的罪名出現在自己身上,可能是某些企業上演的“賊喊捉賊”的鬧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