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有國情下,政府有關部門并未反對“個人集資建房”。本報記者康亞風攝
本報關于京城個人集資建房的系列調查報道見報以來,倡議者于凌罡稱其接到了大量有關工程咨詢公司與律師愿意提供幫助的電話。
而此事件也引起了相關政府部門及業內的廣泛關注。
于凌罡在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他們已經開始著手物色集資建房的土地,打算通過非營利集資模式,購地開發一棟板式躍層小戶型住宅(暫定)。霄云橋附近的某地塊被初步鎖定為開發目標。于凌罡表示,由于是非營利集資建房,此項目可省掉開發商利潤、廣告銷售費用、機構維持費用和項目貸款利息,房價要比周邊項目商品房低20%至40%.專業人士認為,于凌罡的這一計算方式基本符合現實情況。
個人集資拿地建房的可行性就目前來看尚需解決三方面問題。首先需得到政府的允許,其次除自籌資金外還能獲得一筆可觀的銀行貸款,三是要具有保證項目正常運作的能力。記者在采訪相關政府部門后得知,個人集資建房可以拿地,也能辦理施工許可證,不需要審查其開發資質,也并非非法集資。市建委有關負責人稱,讓市場檢驗其生命力,政府部門不會引導。
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對此也表示,如果市場認可可以考慮貸款事宜。
對于投資者關于“資金安全”的疑問,于凌罡表示他們將采取“分次定向轉賬”的財務制度,資金通過銀行轉賬,杜絕現金流以防止資金被卷走。
點評:有專家認為,京城高地價催生了“合作建房”,但其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