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董穎 11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電視日”。截至當天,我國電視機的社會擁有量已經超過4億臺。
曾幾何時,高端電視還以其高高在上的價格成為電視市場里的“陽春白雪”,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術的進步,作為中國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家電市場,產品價格不斷跳水,可供普通消費者選購的高端電視種類也越來越多。
中外品牌“群舞”引發價格戰
據中怡康統計數字顯示,目前我國CRT傳統彩電的年度銷售總額已經比2001年時下降了20個百分點。而與此同時,包括PDP牗等離子牘、LCD牗液晶牘等在內的高端顯示器卻在迅速崛起。以今年1-4月的市場銷售情況來看,PDP和LCD就分別占了10.4%和2.8%的市場份額。
有預言說,2004年年末,是液晶電視革命爆發的起點;2005年,則是液晶電視對高端彩電市場形成實質沖擊的開始。
按照每年慣例,9月下旬左右,合資品牌開始陸續推出新產品。今年也不例外。以三星為例,在剛結束的“三星A/V新產品展示會”上,他們就一口氣亮相了數十款包括等離子牗PDP牘、液晶牗LCD牘、數碼光顯電視牗DLP牘、三片液晶電視牗3PLCD牘等新型高端電視。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2008年前中國高端彩電需求量將會迅猛增長。
隨著三星、松下、LG等國外彩電制造商紛紛將高端彩電生產基地搬到了中國,目前中國電視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為了確立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優勢,各個品牌都試圖在中國謀兵布局。從此展示會透露出的信息不難發現,三星已經完成了在中國高端電視市場的全面布局。
就在三星全國巡展余音未了之時,松下電器立即宣布,將要強勢進入液晶領域,并一次將其等離子產品價格下調8%。
與此同時,國內彩電廠商創維、TCL等也紛紛表示,將其液晶產品價格下調17-30%,欲以超值產品引領市場革命。
年復一年的價格戰由此再次打響。
本土彩電承受技術之“癢”
在中國彩電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國產彩電曾經一度趕超進口品牌,并成為中國用戶購買的首選。
上世紀80年代后期,在國外彩電企業憑借技術優勢搶灘中國市場的情況下,國產彩電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同時將價格優勢作為有力武器,終于在1996年首次超過進口彩電取得歷史性勝利。從此,國產彩電贏得了中國消費者的廣泛認同。
但是隨著我國彩電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高速發展帶來的隱憂也開始顯現。1999年以后,國內彩電業的生產能力遠遠高于市場容量,僧多粥少的現狀使得價格戰不斷升級,彩電制造業的利潤一降再降。
恰在此時,彩電產品又面臨升級換代。具備高清晰畫質和數字功能的數字電視產品開始步入中國尋常百姓家,高端彩電市場凸現。這樣一來,技術問題就成為困擾中國電視企業發展的絆腳石。
應該說,中國企業不掌握核心技術早已是一個久治不愈的問題,但是在高端電視領域,這個問題則變得更加嚴重。由于中國企業對平板顯示屏的核心技術不夠了解,僅靠外圍技術則很難保證優勢。記者在采訪中獲悉,三星明年將量產第七代液晶屏,并保持著每年升級換代一次的速度。而在這背后,隱現著大量資金和研發的投入,這樣的步調中國企業依靠整機產品放量生產很難跟上。
為應付這個局面,降價依然被當作中國彩電業搶占市場的有力手段,彩電行業的價格“戰火”已從CRT低端燃向高端。但是,持續降價真的能為國內廠商帶來應有的利益嗎?
高端市場“蛋糕”并不好分
目前,高端彩電包括等離子、液晶電視、背投電視3個系列。這些產品的關鍵元器件的生產技術都掌握在以韓日為代表的國外廠商手中,所以市場也由這些廠商主導。
在這種情況下,國內企業通過降價先下手為強,在高端市場搶占了先機。但我們應該看到,價格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揮劍”向對手的同時自己會受到同樣的傷害,一味的價格戰最終會攤薄整個行業的利潤,逐漸使整體行業陷入虧損;另一方面,旺季時降價促銷確實可以刺激消費,但在淡季的時候價格回升,消費者又會熱情減少、持幣觀望。尤其對于絕大多數高端產品技術完全依賴進口、貼牌生產的國內廠商而言,頻繁的“高臺跳水”,會使人對其能否保持長期低價產生質疑。
在國產品牌的影響下,一些國際知名品牌也不得不開始在中國隔三差五地降價促銷。就這個問題記者采訪了蘇州科技大學的丁教授,他坦言:“如果沒有國產品牌的價格戰攻勢,這些國際品牌在國內市場上放出如此低的價格恐怕是不可能的。”專家認為,雖然價格戰一直是彩電行業的主旋律,也確實是企業爭取更多市場份額最為重要的手段。但是聰明的企業除了應該重視價格外,還應該在應用技術上更加凸顯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能在逐漸細分的市場上撈取更多的好處。對此三星彩電產品營銷部課長李明旭也表示贊同:“只有切實搞好技術,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
目前,在高端電視熱潮即將到來之時,如何打破中國彩電業的低級價格戰一損俱損的局面,成為擺在中國彩電業面前一道不小的“坎”。
(圖片:董穎攝)
《市場報》 (2004年11月30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