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度工商界人士作客新浪談龍象結盟實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9日 18:10 新浪財經 | |||||||||
在首屆青年華商峰會召開前夕,新浪財經榮幸的邀請到印度工商會聯合會(FICCI)駐中國辦事處執行董事 阿都爾(Atul Dalakoti)、中電賽龍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CEC WirelessCEO和董事Bob Li以及首屆“青年華商峰會”組委會執委會執行秘書長、國際EMBA俱樂部創始人劉新華于11月29日下午17:00-18:00作客新浪嘉賓聊天室,與網友一起討論中印“龍象結盟”問題。以下為聊天實錄:
主持人:新浪網的網友大家下午好!歡迎你們光臨新浪嘉賓聊天室,5點到6點鐘這個時間段我們請來的嘉賓談論關于經濟的話題,歡迎大家積極參與。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今天到場的嘉賓,他們是印度工商聯合會駐中國辦事處執行董事阿都爾先生,歡迎非常你。坐在他身邊是一位印度的同胞,是北京太極樓印度餐廳的總經理麥赫諾.帕斯塔卡亞,這個名字好長,非常歡迎您,我是怎么稱呼您合適呢?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麥赫諾就可以。 主持人:坐在兩邊是兩位中國人,給大家介紹一下,在左邊這位是中電賽龍通信研究中心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您的英文姓名叫Bob Li,中文名叫李曉波,李博士非常歡迎您。另外是首屆“青年華商峰會”組委會執委會執行秘書長、國際EMBA俱樂部創始人劉新華,劉先生。 請四位來,大家一看兩位印度人,兩位中國人,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談的話題是跟中印有很密切的關系。最近要召開首屆青年華商峰會,馬上就要召開了,我們新浪財經特意邀請四位嘉賓來,首先談一談峰會,談一談我們這個主題,就是中國和印度經濟貿易的關系,我們所說的龍象結盟。關于這個話題可能很多網友并不是特別熟悉,我想關心經濟的網友可能會想的多一些,我們先請阿都爾先生給我們說一說,你作為印度工商聯合會駐中國辦公室的執行董事,你怎么看待現在中印的貿易現狀? 阿都爾:我首先非常感謝你給我們主持這樣的一個活動,我覺得現在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這個我們都知道,最主要是在亞洲的大國家,一個是中國,第二個是印度,這兩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在這幾年是相當快的,雖然中國經濟發展的消息知道的人可能多一點,因為我們在中國。但是如果你真正看這幾年印度的經濟發展也是相當快的,所以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題目,做這樣一個活動,是在二十一世紀這個時間里面,中國和印度在哪些方面可以有更多的合作。中國是一個硬件非常發達的國家,印度是在軟件里面很發達。從這個角度我覺得兩個國家有很多地方可以能一起合作。 如果你從一個歷史的概念看中印的貿易額,九十年代初就是兩億美元為一個小的基礎,今年要超過一百個億。我們工商會的判斷是到2008年,我們要超過200個億的貿易額。從這個角度能看出來,中印兩個國家的經濟合作現在是以非常快的速度發展。 主持人:現在的現狀是發展非常迅速,但是我們看到這個數據比起中國和其它一些大國的經濟貿易水平來說,經貿額來說,還是比較少。 剛才提到“青年華商峰會”,給大家說明一下是2005年1月7-9號在北京將要召開,請劉先生給我們談一下,為什么說到中印,我們說到龍象結盟會提到這個峰會,峰會對于我們所說中印的經貿關系有一個特別的設定嗎?有這樣一個話題要討論是嗎? 劉新華:是這樣,我想澄清一下,為什么我們會和新浪這樣的媒體會組織中印論壇,中新論壇等一系列討論?首先我們現在組織的“青年華商峰會”是由全國青聯主辦,全國青聯中華青年交流中心、國際EMBA俱樂部共同組織承辦的全球新華商和商業領袖的年度盛典。我們的峰會不是一次簡單的會議,從長期來講,我們希望搭建以華商領袖為主的頂級商業社區,這個商業社區匯聚全球主流商圈的商業領袖。為什么要構建這樣的社區呢,因為中國企業的下一個大趨勢就是要整體走出去,形成一批世界級的企業。這樣社區的形成有利于協助中國企業家更便捷地進行全球整合,更好地配置資源。 進行全球整合,與全球主流商圈對接,就需要了解未來的競爭環境和未來的主流商圈。就像阿都爾剛才說的,未來世界的中心一定在亞洲,而支撐亞洲兩大重要的支柱一個是中國,一個是印度。 遺憾的是雖然這兩個大國都有相近的文化,都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又是鄰邦,但是彼此間經貿往來并不是很充分,可謂雖近猶遠。我們看到隨著亞洲經濟的崛起,二者的依存度越來越高,產業結構出現高度互補。所以我們覺得對于中國企業家當他走出去的時候,作為他戰略選擇一個重要的一環,應該考慮印度。另外從產業的依存度來講中國是世界的制造中心,而印度又是世界軟件業、服務業最大的外包提供商,二者存在著高度互補。我們在這一兩年,特別在科技產業和軟件產業中,已經看到當印度象和中國龍彼此互動的時候產生巨大的價值效應。比如像中國的華為,通過在印度建立軟件的研發中心,它整體的軟件開發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整個產業的競爭力其實在提升。我們已經看到印度四大軟件廠商,已經紛紛進入中國,將中國作為全球一個軟件外包的基地。 我們看到這種趨勢也在其它產業中蔓延和延續,兩個國家高度互補的比較優勢協同效應正日益凸現。我們“青年華商峰會”本身就是要為有志于走出去的企業家搭建的商業社區,我們這次峰會也有有一個話題叫走出去-中國的全球整合,其中整合之一我想就是跟印度的這種整合,找到雙方優勢互補。所以這里也就是說我們為什么能夠預先進行這方面的探討,因為我們這是一個社區,我們所有討論的話題不僅局限在峰會上,在之前和之后我們都會對一些重大的議題跟我們一些重要的媒體合作伙伴來進行探討。 主持人:一個有益的嘗試和探討。 我想問另外兩位嘉賓,一位是李博士,另外一位是在中國經營餐飲業的麥赫諾先生,麥赫諾肯定不用說在中國有他自己的餐館,您創辦這個餐館有多長時間?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我來到中國一年的時候,98年自己在國貿中心開了店,2001年我們開了第二個店,在麗都飯店。 網友:請問兩位印度的客人,據你們了解,像你們這樣能說流利中文的印度人能有多少?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不太多,但是還是有一部分。 主持人:其實從語言交流上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印度朋友,或者說印度的企業家,經濟方面的人士對中國很了解,大家用英文交流可能更方便了,因為印度的官方語言就是英文,中國現在英語水平提高很快,從語言方面溝通應該沒有問題。問一下李曉波先生,您的公司或者您的業務跟印度有關系嗎? 李曉波:首先非常感謝主持人,另外也感謝新浪網和“青年華商峰會”組織這次活動,首先表示感謝。 在我回答主持人的問題之前,我想先談一下基本的有關中印雙方的基本關系。說實在的,我覺得這次活動是很重要,我首先非常同意阿都爾先生跟劉先生關于中印一些基本關系的論述,亞洲在未來可預見的十年到二十年,毫無疑問是世界發展的一個中心。無論從科技、生產、制造以及市場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一個中心,而在這里起領頭作用的毫無疑問也將落在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大國身上。 所以今天做這個討論我覺得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為中印這兩個國家之間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第一個,它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國家,這是它的一個很相似的地方。 第二個,文化上它也有很長久的淵源,佛教文化在印度,后來又傳到中國來,跟中國的孔子,或者孔教文化形成中國獨特的文化,這兩個文化中間有很大的相似性,這是第二個相似的地方。 第三個相似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兩個市場都是待開發的市場,盡管這個市場我們都說人多力量大是一方面,但人多市場也大,它的消耗、需求也高,但是這兩個市場一直沒有真正把它開發起來,只是最近幾年才開始慢慢已經感覺到它需求到了。我是做無線終端生產或者手機設計行業,理解更深刻,因為是做消費類產品。 第四點相似的地方,這兩個國家都是傳統上重視教育的兩個國家,一直是家里再窮,也要把自己孩子送到學校接受教育。這一點對于我們中印,或者亞洲成為今后的金融、科技發展的中心,是有很大意義的,因為說實在的成為中心首先一點就是教育,使得這兩個國家今后發展的后勁越來越大,教育意味著人才。 但是另外一方面,從最近幾年發展來說,我看可能這兩個國家在發展上也還是有一定的差異,因為這可能涉及到生活方式,因為文化它有相同相似的地方,它也有它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最近幾年整個發展來看,中國整個在制造業、硬件這方面的發展確實是非常快的。 印度也確實在軟件行業發展很快,成為世界上軟件行業、服務業(服務業包括金融服務業)最大的外包商,大家都知道OEM這個軟件,OEM硬件大家都很清楚,但是OEM金融、財會的外包產業還不是很清楚,其實這幾年印度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歐美很多財務公司,銀行系統,把做帳都轉到印度去給他們做帳,這也是另外一個。但這兩個方面可以說各有各的優勢。 關于貿易額度來說,我想這里面有一個很大的因素造成,這個確實不相稱的,我們這兩個大國,互相之間的貿易額不到一百個億美元,而跟其它國家都是多少千億美元的關系發展,確實對我們兩個大國來說是不相稱的。但另外一方面也說明,由于起始階段,我們都希望通過資金原始積累,主要是跟先進國家,像美國、歐洲貿易會更多一些,也是很自然的。現在已經發展到今天,我個人認為是可以考慮怎樣去促進相似的貿易發展的問題,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現在世界上的發展,沒有說哪個國家可以關起門來只做自己的事情。一個國家是這樣,一個企業也是這樣,都是國際化,現在世界越來越小,大家感覺到,特別是無線通信,世界越來越小了,一定要合作,我覺得這方面印度和中國有很多相互互補的關系。 其實我在九十年代末期曾經訪問過印度,孟買這些地方去過一趟,我2002年又去了一趟,因為我是從1999年成立我自己這家公司,跟其他幾個人一起創建公司以后,主要就是集中在無線通信終端產品手機這個設計方面,我2002年也去了印度,也看到發展是非常快的。我最近也在考慮什么時候還要到印度去訪問一次,因為最近我已經跟印度一些其他的企業家有一些接觸,感覺到發展非常快。 剛才主持人提的問題,作為我來說跟印度有沒有什么業務關系,是的,告訴大家,我有很多的業務關系,其實我現在也利用印度的,我們在印度目前來說沒有成立合資企業,但是我們跟印度好幾家公司也有業務合作關系,我們軟件有一部分請他們外包,我們從合同軟件工程師來說,等于有將近60個印度工程師跟我們一起工作。 主持人:而且這種情況應該是會越來越多的。 李曉波:所以說我這次要去印度。我們作為設計公司,不但在中國有比較大的團隊,有幾百人的團隊,我們其實在法國、美國都有我們的研發團隊,我想這次準備到印度看看,有沒有機會一起合作。因為印度,特別是無線終端產品,手機市場可以說才真正開始發展起來,這一年多的發展,就我所知,不知道這個數據對不對,但是我的朋友是一位印度的運營商告訴我,去年印度手機總共用戶數不到一千萬個用戶,到今天10月份為止已經達到3800萬用戶,預計明年用戶數會達到八千多萬,這就跟中國當初2001、2002年的增長速度真是一模一樣。我敢說,到了后年這個時候,我覺得在1.5-2個億是沒有什么不可能的,現在中國整個用戶已經達到3個億了。所以對我來說要重視印度是很理所當然的。(笑) 主持人:李先生是瞅準印度市場了,而且對前景看好。 阿都爾:我也非常高興聽到李先生與印度的關系,這也能夠關系到中印兩個國家經濟關系的發展。我也非常贊成他的一些數字,他剛才說了手機市場的發展,是相當快的,因為印度很多地方是農村,本來就固定電話都沒有,所以廠家固定電話的費用有的時候比發展手機電話還多,投資更大,所以從這個角度我覺得是非常好的項目,我也希望李先生到印度去,不僅僅是一個辦事處,有一些合作,也有一些合資企業、獨資企業,印度現在投資環境也是跟中國八十年代中的投資環境的感覺,很多新的開發區,很多特區,雖然中國現在沒有這些東西,但是我希望你們到印度去,印度有這樣的可能性,非常歡迎你們到印度投資。 李曉波:插一句,印度那個環境跟硅谷沒有什么區別,非常好,軟件也特別發達。 阿都爾:第二他說的教育,教育是我們的基礎,印度人會說中文嗎?有多少?為什么有那么多人可以說中文,因為印度人接受新的思想能力很強,包括語言,我覺得印度人,不是因為我是印度人,我覺得整個世界現在都認為印度人和中國人是最聰明的兩個,這個基礎是什么?是教育的基礎,教育的基礎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能做到的事情,需要15、20年的一個事情。所以我認為在軟件教育方面,我覺得印度公司有一個很大的市場在中國,我希望跟一些好的中國公司一起把市場做得更好一點,這是我們的希望。 網友: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為什么中印經貿水平發展到現在的程度,和其它國家的水平差距還是很大的。我想問兩位嘉賓,一位是阿都爾先生和劉先生,你們分別回答一下,你們覺得中印現在這個狀況造成的原因是什么?現在困難是什么? 主持人:他不是想聽將來美好設想,而是想聽現在問題是什么? 阿都爾:我本身在北京大學學歷史,非常喜歡從歷史觀點分析一些問題。又回到李先生剛才講的一些事情里面,他說了,我們兩個國家有很長的歷史、文化、宗教,所以這就是我們的歷史。印度和中國兩個國家在歷史上是非常友好的國家,但是有了二次世界大戰以后,有一些改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印度派了一個團,是醫生的團,包括柯棣華,包括愛德華,幾個大夫,抗日戰爭的時候來幫助中國共產黨,所以從歷史上你看印度和中國的關系是相當好的關系。 但是六十年代我們有一些矛盾,是國際上的一些問題,有很多因素,我今天就不愿意談那些東西了,以后我們關系就稍微冷淡一點。七十年代政治關系恢復,你們能理解恢復一個政治關系需要一段時間,這個是一個背景。 但是現在給他回答這個問題,他問的問題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問題,為什么這樣?第一我不認為是印度和中國現在的貿易額是一個小貿易額,中國與加拿大的貿易額也是這個水平,你不能跟美國比這個東西,當然你跟美國比就是很少了。你要研究的話,這個就是很小的基礎,兩個國家,中國13億人口,我們十多個億,快要11億人口,一共24個億人口,是整個世界的40%,在我們這兩個市場,李先生說了是很大的兩個市場,發展很快的兩個市場,所以雖然我們現在的貿易額是比較小,但是將來會很大。 主要問題是什么?我們的主要貿易額是原料為主的貿易額,我們必須要把雙方的貿易從原料為主的貿易到產品為主的貿易,到品牌為主的生意,這個是第三段,所以我們現在是從第一段到第二段的過程當中,但是以后我們到了第二段,再增加有一些附加值的產品,有真正一些名牌產品進來,我們產品不是一百億、兩百億的問題。 所以我們工商會希望,最起碼有十個印度名牌產品在中國能進來,還有十個中國名牌產品能到印度能進去,這個是我們的希望。從中國來說我可以告訴你,比如說海爾、TCL等幾個公司已經開始進入到印度的市場,印度的市場電子化產品里面本來是美國的市場,有日本產品擠出去美國產品,有韓國產品擠出去日本產品,現在是中國產品主要是跟韓國產品在印度競爭,這個貿易額肯定會非常快的發展,這個是一個過渡時間的問題,所以你看出來好像是小一點。 主持人:想繼續追問阿都爾先生,在政策上有什么障礙嗎? 阿都爾:政治障礙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中國也是WTO的成員國,印度也是,所以李先生說了國際化,在這樣國際化的情況下,我覺得將來這些都不存在,存在也是一個初步的存在,過一段時間不會有壓力,所以我們非常歡迎中國企業到印度去投資,利用印度的軟件,把自己的硬件產品做得更好,中國是一個硬件大國,但是一個硬件大國必須需要一些軟件的幫助,為了做更好,在這個方面我覺得我們有很大的前途。但是潛在200億美元的貿易額里面,1%的因素也沒有,這個也是發展前途。 李曉波:我插一句,剛才這位朋友的一個問題,為什么中印這么兩個大國到現在為止它的貿易額,數字還并不是那么大,我完全同意阿都爾先生剛才說的原因,你看相對比較,你要跟美國比,跟歐洲比當然是小,但是跟很多國家比已經是很大的數字了,但是這樣還是并不能說明我們這兩個國家就應該只能這么大。 我覺得剛才阿都爾先生也談了關于歷史上的原因,這個確實是的,歷史上的原因我想兩個國家以前一直很友好的,曾經有一段時間關系不是太友好,這里面涉及到很多問題,交流的問題,我想我們國家,我在印度也知道,有些印度人也知道中國發展,有些人并不知道。在中國我們有些人也知道印度發展那么好了,那么快了,他們無法想像,覺得印度某些地方是不是很窮?交流是一個很大的原因,使得大家相互之間不大了解,由于不了解這個生意很難做,做生意建立在關系之上,這個關系通過交流才可以獲得的,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我覺得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的階段,因為剛才我已經說了,我們中印之間的共同點,文化、人口、市場、教育這都是它的共同地方。另外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這兩個國家說實話到現在為止還是屬于不太發達的國家,不太發達國家一個開始的階段,由于市場這么大,我們曾經在中國大家都知道以市場換技術,換什么,為了經濟的發展,你必須是在開始的初級階段以廉價的勞動力代工廠,印度也是這樣,軟件代工、服務代工,你看國外很多地方中國制造、印度制造東西特別多。這種貿易毫無疑問,印度和中國都是同那些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使得國家可以發展起來。 現在的階段我覺得數據那么小并不可怕,現在才是剛剛開始,只是現在到這個階段,中國已經開始慢慢成為一個制造業的國家,制造工廠,各個公司開始意識到這個重要性,已經開始慢慢補上。印度同樣有軟件帶動其它的產業一步步發展起來,這是我們兩個之間的互補性,貿易發展將來會越來越多。經濟發展的目前階段導致它的目前貿易額不是很大,這是原因之一。 主持人:劉先生聽了兩位的說法,你怎么看?現在中國企業或者中國企業家,如果想跟印度企業做生意,現在最大的困難在哪里? 劉新華:李先生也講了,現在最大的挑戰我想第一是彼此相互的了解。我們注意到當時由于歷史,發生大家在戰略上有不同的選擇。從社會文化的選擇來說,中國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在走,而印度更多受西方意識形態所影響。另外,彼此產業政策也是沿著不同的路徑在發展。中國基本上以制造業作為自己主要產業發展策略,而印度主要側重在軟件和服務業。另外,中國經濟騰飛很好地借助了外力,對外開放是中國經濟的助推器。印度則更多著眼于國內,產業開放的程度并不是很大。中國的改革比印度的改革要早,大概中國78、79年開始做,迄今已經有25年,而印度一開始處于一種觀望狀態,印度真正改革是1991年,中國的改革相對更超前了。另外,這兩個國家都是處于經濟的起飛階段,從策略來講,都是為歐美的主流產業集群配套。 這些歷史沿革、社會制度、產業策略和改革節奏的不同導致了雙方都一度將對方作為一個戰略盲點,沒能太多的關注。可是這兩個經濟體已經變得非常強大,在全球供應鏈中變得越發舉足輕重之時,雙方貿易依存度和相互互補性凸現出來。 很遺憾的是,關于中印的討論并不是很多。印度的政治體制和社會體制中國的企業家了解并不是很多。關于中印的經濟學比較研究,直到這一兩三年才剛剛開始,還沒有成為一種真正主流經濟學和管理學關注的話題,也沒有成為主流媒體關注的熱點,這種必要商業信息的缺乏導致了許多中國企業家沒有真正意識到彼此商機到底有多大。 剛才李先生講到手機業一個巨大商機。其實印度等于重演中國的奇跡,換在五六年前誰也沒想到中國將來會趕超美國成為移動終端第一大國,印度這一年的發展正在復制中國的奇跡,由于兩者發展的時間差,恰好中國手機產業出現高庫存和飽和的時候,印度是一個很好能和中國結合的市場。 另外拿手機制造業來講,未來降低成本和提升功能主要考靠軟件了。我知道現在印度賣的低成本手機非常便宜,從硬件角度來講基本沒有太多可以解決降低成本的問題。未來新產生的機會一定靠軟件。另一方面中國移動制造業許多發展和成本管理經驗都可以被印度復制。相反如果你看銀行業,很多行業改革,需要跟國際化接軌,需要走向國際化,客觀上你需要像印度的國際化外包服務。而印度很多產業工人,教育背景很好,又懂國際化,英語也好,這些都是天然可以成為中國企業合作的伙伴。 所以我想最大的障礙的確是缺乏相互的了解,雙方沒有更多展開這方面的交流。我想一旦這種瓶頸突破,這種很多內在的互補性就會迸發出來,這是兩個非常大的富礦,雙方有太多的機會可以產生。 主持人:就像剛才三位說的一樣,尤其我們談到無線這一塊,手機這塊市場那么大。我們知道可以展望未來,將來的路怎么走,大家都在討論這個未來,未來的路很廣。但同樣我們知道會有摩擦和壁壘出現,這樣的壁壘和摩擦我們可預見的是什么?能不能談一談這個問題? 阿都爾:關于摩擦,我舉一個例子,一個資本家的家里面如果有兩個孩子,他們也有摩擦,不能因為有摩擦,所以兩個人都沒有發展前途。你所說的摩擦,是發展前途最關鍵的因素之一,我們有這個摩擦,我們有發展,所以我是非常客觀的看這個競爭,所以從明年開始,紡織行業里面就沒有配額,配額取消了會怎樣?很多人認為整個市場會發生大的變化,別人不行了,很多人沒有工作了。但真正你看明年最后結果出來,肯定是比較好的結果。 所以我們工商會是非常重點的看這些摩擦,因為這也是發展因素,所以必須好好研究,哪一些地方我們能有競爭,但是我覺得整個世界市場,第三國市場是非常大的市場,很多地方是中國非常強,很多地方是印度非常強,因為歷史原因,或者別的一些因素,所以在這樣的市場里面,中國人和印度人能在一起開發這些市場,我覺得肯定會有好的結果。 李曉波:剛才阿都爾先生講的,我非常同意他的評價,但同時我也非常同意劉先生剛才已經談到這個問題。今后阻撓我們中印市場貿易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還是個交流的問題,互相之間不了解。怎樣建立這種交流機制和互相的了解你才能建立信任,只有建立信任以后你才有更多的貿易往來。現在目前來說這一點我覺得還是沒有徹底建立起來。原來在硅谷,因為我從硅谷過來,硅谷那邊兩個團隊是最厲害的,每個公司里面基本上20%是印度人加20%中國人,這兩個團體是最大的兩個團體。 劉新華:跟世界人口的比例是一樣的,在硅谷很多團隊都是這樣,你要去非常清楚。 李曉波:但是另外你說阻撓這個問題,其它都不是了,其它正當的競爭,正當的摩擦是不可避免,任何商務貿易,即使朋友之間,兄弟之間還要打架,夫妻兩個人還要吵架。只有競爭才能促進發展,這種是不可怕的,可以通過各種商務的關系,國際一些條例把它建立起來,商務標準把它慢慢做起來,關鍵還是相互之間的信任,剛才劉先生說的那樣,中國、印度這么兩個大國,我們中國人有一點點夜郎自大的,我們知道我們比美國、比歐洲之類確實是差很多,但是覺得我們趕趕,以為好像我們趕的差不多了,其實印度我跟你說,因為我去過兩次,再去變化真是很大,我跟很多人談過,印度已經很厲害了,很多人是不了解的。 所以這樣的關系,這么大國家發展如此之快,世界上都已經開始注意了,我們自己相互之間的比較、研究為什么不做一做?我想“青年華商峰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印度商會,工商聯合會都是很好的機制,我們增進互相了解、互相學習,通過這次峰會使大家可以建立互信,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阿都爾:我希望我的同事也可以講講,他有很多經驗,自己有一個企業在中國,印度人在中國做生意,在哪些方面要注意,我想聽他在這方面的經驗。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我只能講,剛才劉先生說的交流的問題是最大的問題,因為兩個國家,印度人不知道中國怎么樣,中國人不知道印度怎么樣。我們不能只看大的城市,真正看,60%是農村的地方,農村的地方沒有人知道。手機,農村的人如果給他手機根本用不了,必須用本地的固定電話。 剛才我感覺最近兩年之間,從北京到孟買以后,北京到新德里,如果要去一個國家到第二個國家要用一天,沒有直飛的航班,這個也是問題。現在也很不方便,從北京到新德里還不是直飛的航班。 主持人:沒有北京到新德里的直飛航班?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沒有,在上海,一個星期兩次,做生意人如果去那邊,不能快點回來,這些都是問題。 主持人:您剛才說的交通,還有一些是否了解對方市場的情況。想聽聽麥赫諾先生說說,您在中國生活這么多年兩國之間文化差異在經貿上有沒有造成影響?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兩個國家的文化是特別古老,好幾千年。 主持人:差異在哪?你做生意方面,性格方面,可能帶來行為方式不同。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最大的問題是文化,語言,現在我們聊天的時候有些東西我不是很明白,還是不怎么方便。如果新來的商人要做生意,語言是一個特別大的很重要的問題。 主持人:語言如果能溝通之后。 麥赫諾.帕斯塔卡亞:會很方便。 劉新華:印度的政治體系跟中國還是不一樣,印度是一種選舉體制,印度國內這種經濟改革,未必像中國那么有效果,中國在很多大的項目中相對來說更有效率,印度這種選舉體制,相對來說國內產業政策有可能也會多變,很多時候能受到很多產業和利益集團的影響,這些我覺得未來也是一種潛在的不確定性。這是一種隱性成本,還是一種障礙。 但我覺得剛才正像李先生、阿都爾所倡導那樣,最大問題是建立溝通機制,建立這樣一種平臺能夠幫助雙方更好溝通。阿都爾本身也是特別顧問,也是我們“青年華商峰會”執行委員會的委員,他也是印度最大的商會董事,其實“青年華商峰會”目的之一就是能夠幫助全球的主流商圈進行對接,能夠幫助中國企業家,有志于走向國際的企業家能夠與全球的商機對接。這是我們的使命之一,也是跟阿都爾,包括跟很多人想法不謀而合。未來我們希望在這樣的平臺中能夠建立這樣一種機制,能夠更多推動中印雙方的了解,這也是解決目前存在障礙的解決方法之一。 阿都爾:我想補充一些東西,我們跟EMBA俱樂部明年1月份搞一個代表團到印度去,在那專門開一個會,讓他們多了解印度的情況。 第二我們希望明年也有代表團從印度到中國來,專門跟EMBA俱樂部一起談一些關于中印貿易方面的一些問題。今天我們講了很多關于中國和印度,但是可能看這些資料的人認為,好像是中國發展非常快,第二是印度發展非常快,好像別人的理解是中國發展快,印度發展稍微慢一點,但是很快。但是如果我們好好分析這個東西,兩個國家本身的發展是不同的,中國是什么一個發展,是國外投資領導的一個發展,中國現在一年國外直接投資是500億美元。印度10年都拿不到那么多投資,中國在基本建設里面,花的非常多的時間、能力、錢做這個事情做好,這個也幫助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但是印度模式完全不一樣,印度是一個保護市場,為什么印度開放比中國以前慢一點,因為印度是比較保護的市場。 李先生兩次到印度去,他可能去的時候都沒有看見外國的汽車,大部分汽車都是印度汽車。他到一些酒店里面住的時候,管理人員都是印度人,到銀行去,國際銀行去,也是印度的人,所以我們模式,我們方法是不一樣的。 但是現在印度完全不一樣了,有一些特區,有基本建設是最關鍵的事情,有兩個東西必須要說,第一鋪路,高速公路,快速公路,印度是剛剛開始,這個東西是相當大的,幾萬公里都要去,也有國外大公司來幫助印度做這個事情。第二個把印度大的企業都要聯合起來,但是我們農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事情,因為我們兩個國家還是農業為主的兩個大國,所以在這個方面我覺得印度將來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可觀的。所以從這個角度我跟我的中國朋友說,印度是一個方向,你要走出去你必須要考慮印度。 李曉波:完全同意。 主持人:您覺得作為一個普通的市民,可能未必是一個企業家,也并非是經濟界的人士,您說的關注從哪幾方面能體現出來? 比如我不是一個經濟界的人士,我也不是一個企業家,印度這個國家可能我也不太了解,阿都爾先生覺得在將來幾年內兩國經貿關系或者交往會對我的生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阿都爾:這是非常好的一個問題,回答也是不容易的。但是我覺得印度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發展,對我們老百姓的好處是相當大的。有的時候聽我們講話,好像我們很快就趕上美國了,但是這個路是很長的,李先生自己都說了不是那么容易,我們通信市場是比美國大了,但是完全兩碼事,它的一個用戶花多少錢,我們的一個用戶花多少錢,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它的人口是多少,我們的人口是多少,是不一樣的概念。 所以我覺得最主要為了老百姓,經濟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我們的政府要做很多好的工作。但是我們發展不是因為政府一些政策,我覺得這是一個歷史的改變,因為每個國家要上去,可能要下來,又要上去,我們現在是在又要上去的過程當中,中國和印度,我覺得經濟發展,我們整個世界的40%人口的兩個大國家,越多的經濟來往,幫助我們的老百姓,把他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的教育能做更好,為了將來更可靠的發展。 李曉波:我再加兩句,我覺得作為一個普通老百姓,從中印之間今后互補、合作肯定在經濟上獲得好處。我可以總結,主要在兩個方面可以獲得好處: 第一從現在整個科技和發展的角度,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目前市場是很大的,我們很多東西,涉及到高級的軟件在中國來說我們還是從歐美國家來得比較多,如果這兩個國家之間互相這方面配合,軟件價格下去了,我們老百姓就可以直接獲得好處,我們印度老百姓也同樣有這個好處,我們現在目前制造大部分在這邊,今后我們可以從印度制造,這個好處直接就來了,我們產品就會有更多競爭性。 第二點,如果這兩個國家都發展起來了,中國和印度都是兩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國家,有很多很好的旅游資源,這兩個國家人口旅游就產生多少收入,老百姓有好處的,這兩個國家可以看看怎么樣,旅游相對來說比較低的地方,也比較容易實現。 我想這兩點至少我們可以看到由此帶來的直接好處,其實好處很多,方方面面,因為經濟和生產的互補性,不能說我們做什么今后一定要做,因為世界是一個聯合的,有些東西那邊做得好我就互相的合作,印度同樣也是,我們做得好他就來合作,沒有必要再重新開始,建設很多東西是可以互補的,可以重新直接就做了,不需要通過歐美,我的意思是說這種互補好處是方方面面的,不但是對工商企業界有好處,對老百姓是直接受益的。 劉新華:世界的未來在亞洲,而亞洲的未來在于中國和印度,這兩大經濟體如果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家來講,對任何一個有志于進行全球整合的企業家來講,如果不能了解這兩大經濟實體的崛起給全球經濟環境帶來的變化,就很難在未來的全球化的競爭中取得領先的競爭優勢。 所以,我們“青年華商峰會”也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全球主流商圈對話和對接的平臺,能夠幫助企業家了解未來全球競爭中的關鍵變數,幫助企業家更好的把握商機,凸現其競爭優勢。 主持人:中國和印度之間的經貿關系和發展是很大的話題,我們現在時間到了,一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可能我們沒有辦法在這一個時間內讓我們專家和網友交流特別透徹,我們知道“青年華商峰會”馬上召開了,在峰會上面中國和印度工商業的專家,包括在座的專家都會在中印論壇上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各位關心中印經濟的網友請繼續關注我們的峰會。非常感謝我們的網友,非常感謝四位嘉賓作客新浪嘉賓聊天室。我們這次訪談就到這里,各位網友下次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