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首次正式回應“商標搶注”問題
海信:西門子惡意搶注HiSense商標
11月25日下午,海信集團向媒體發出公開函,表示5年來就西門子“商標搶注”問題做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說明。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商務部的聯絡下,歐盟官員昨日與海信集團代表人員就西門子“商標搶注”問題進行會晤。
西門子索要4億轉讓費
海信在公開函中堅稱“HiSense”是被惡意搶注,而不是所謂“西門子注冊前不知道海信”。公開函強調1997年6月17日,“海信”和“西門子”共同現身《中國消費者報》“全國暢銷品牌相對市場占有率排行榜”。就在海信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六天以后,即1999年1月11日,博世-西門子公司(BSH)開始在德國注冊HiSense,其所注冊的商標與海信原創的HiSense完全一致,連字母大小寫都分毫不差。因此,“有關媒體所猜測的‘西門子注冊前不知道海信’是荒誕可笑的”。
海信公開函指出,海信從2001年開始就索回被搶注的商標事宜與西門子交涉并談判,而西門子一開始就同意轉讓,開價為4000萬歐元(約4億元人民幣)。但對于原本屬于自己的東西,不管是原則還是價格,海信無法接受,所以談判進展緩慢。
2004年10月,海信收到德國法院轉來的訴狀:BSH公司在德國法院起訴海信。為此海信啟動了法律程序而反訴到德國商標局,要求依法撤消BSH公司注冊的HiSense商標。
中德屬巴黎公約成員國
海信能否從這場跨國官司勝出,海信在公開函中表示對此非常自信。海信認為西門子違反了巴黎公約對馳名商標保護的規定。中國和德國均屬于巴黎公約成員國,中國商標主管部門認定的具有原創性意義和重大商業價值的馳名商標,在德國同樣應當受到尊重。
協同會診海信商標案的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認為,海信贏回商標的機會很大,但整個過程具有一定難度。德國的知識產權律師表示,利用商標注冊對競爭對手進行一定的限制和制約,以保證自己的市場優勢,已經成為國外企業采取的新的知識產權戰略之一。而對于缺乏知識產權戰略的中國企業來說,仍顯經驗不足,此次事件在操作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難度。
本報記者 謝曉婷
事件回放
1999年1月5日,“海信”和“HiSense”一舉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1999年1月11日,博士-西門子公司開始在德國注冊“HiSense”。該商標與海信原創的“HiSense完全一致,連字母大小寫都分毫不差。 海信在1999年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本報記者 吳偉洪 攝 責任編輯:范海東 楊華(來源: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