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藥品分銷在何方路(業界關注)(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26日 10:50 人民網-市場報
  本報記者 董穎
藥品分銷在何方路(業界關注)(圖)
盲目擴張

  本土藥業自討沒趣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1年至今,中國連鎖藥店的數量增加了近百倍,直接和間接投資達百億元以上,各地醫藥物流的投資也逼近百億。對于這些投入,雖然沒有企業愿意公開承認,但多數是寄希望于市場開放后外資來埋單的。如今,外資的進入已經變成了鏡花水月,中國醫藥商業企業的努力可謂自討沒趣。

  其實,早在“2004年12月11日我國將正式開放藥品的分銷業務”的消息傳出后,中國醫藥業就備受打擊,有人甚至認為,中國醫藥業將是受加入世貿組織沖擊最大領域。由于我國醫藥業自身實力不足以及多年來受政策保護導致的弱不禁風,一旦外資蜂擁而至,我們的本土醫藥企業被收購的可能性最大。在這種假想下,中國醫藥商業企業自中國簽屬加入世貿組織協議后便紛紛開始為“被并購”做準備。

  為了增加與外資合資、合作的籌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中國醫藥企業將全部精力投入到擴大企業規模上來。然而,隨著醫藥分銷業務正式開放時間的逐漸臨近,外資方的消息傳來。就目前中國市場的情況來看,外資并沒有進軍中國的計劃,未來幾年外資進入中國的腳步也不會隨著中國市場打開而加快,而是取決于我國醫療體制和醫藥流通體制改革的進程。這意味著中國醫藥企業為此所作的一切準備近乎白費,而盲目擴張、圈地帶來的負面效果卻只有中國企業自己來嘗了。

  環境不佳

  外資進入顧慮重重

  目前中國醫藥商業企業數量有1萬多家,競爭異常激烈且不規范,虧損企業不在少數,市場贏利前景不明朗。不可否認,外資進入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益,而目前中國醫藥分銷市場的現狀,很難令本就不夠活躍的醫藥商業資本產生進入的興趣。

  醫藥不分家成為阻礙外資進入的最大障礙。事實上在中國剛剛入世時,就有一些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談藥品分銷合作事宜,但是談來談去,沒有一家外國企業跟我們國內企業合資,原因就在于我國醫和藥沒有分開。

  國外醫院和藥店是分開的。他們認為,如果醫生開處方醫院又賣藥,怎么能從合理用藥的角度去開藥呢?而在我國,醫院是“以藥養醫”的機制,醫生與賣藥的多少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據統計,市場上80%左右的藥品是通過醫院藥房賣出去的,這就導致藥店的生意縮水了一大截。再加上今年7月1日起,藥店沒有醫生的處方不準出售抗生素,使本來銷售面很窄的藥店的日子更不好過。醫藥不分開,醫生處方到不了藥店,這樣的環境導致外商望而卻步。

  醫藥分開

  究竟能走多遠

  從近兩年我國部分地區進行醫藥分開的嘗試來看,醫藥分開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醫院利潤下降、經營困難。對于這種現象,曾經進行過醫藥分銷嘗試的上海海江醫院院長施承中表示,目前醫院所能做到的“醫藥分離”,是藥品流通和醫院的分開,從而減少藥品流通環節。但如果把藥品的利潤完全從醫院剝離,醫院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上海市衛生局的一位人士也表示,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絕大部分醫院并不具備承受醫藥分開的財力。尤其是公立醫院,其收入幾乎離不開靠賣藥所得的利潤補償。一旦醫藥分開,失去藥品利潤的支撐,大醫院的生存將成為問題。

  對于醫藥分開,長期從事醫藥衛生政策研究的北京疾病控制中心教授雷海潮博士認為,醫藥分開試點改革的成效離社會的期望、政策設計者的愿望等尚有差距,其深層次原因:一是衛生體制改革既屬于經濟體制領域的改革,又屬于政治體制改革的范疇,因此其挑戰性之大可想而知。二是計劃經濟時代,政府承擔的重要角色之一是直接辦醫院和管理醫療服務,在經濟轉型期這種狀況并沒有得到明顯轉變。因此,設計政策的時候自然就對部門或者行業生存和發展考慮的比較多。

  從近幾年我國醫藥市場結構的態勢來看,未來醫藥分銷市場正在向寡頭壟斷市場結構轉變。我國醫藥商業前10名企業銷售合計的市場份額,從2000年的21%增長到2003年的近40%,說明中國醫藥分銷行業的市場集中度正逐步增加。

  事實上,目前我國醫藥分開的成敗仍由大醫院掌握著絕對話語權。雖然醫藥分開是大勢所趨,但是如果不打破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僅靠民營醫院很難有突破。只有一些有競爭力的民營醫院進入市場,對公立醫院的優勢地位真正構成沖擊時,醫藥分開才可能真正在競爭中實現。

  《市場報》 (2004年11月26日 第十三版)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東航客機在包頭墜毀
胡錦濤出席APEC峰會
雀巢奶粉被訴造假
有影響力企業領袖評選
國足告別2006世界杯
廣州車展美女圖450張
經典兩廂車狂熱貼圖
家居家裝實用圖庫
北京打折樓盤信息匯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