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券商為何成為“裸泳者”?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 08:53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張東臣 “退潮之后,我們會發現究竟誰在裸泳”。巴菲特的這句話告訴我們,問題和風險往往只有在熊市中才會暴露出來。經過3年多的熊市,我們最終發現:很多券商是市場中的“裸泳者”。 漲潮時,這些“巨鯨”無一不是興風作浪的好手。它們或為“莊家”鎖倉,或幫助“莊家”融資,或在高位給“莊家”接盤,或給“莊家”提供分倉賬戶以及交易上的種種便利,還有很多券商甚至自己親自操刀“做莊”。如今,做多的潮水早已遠遠的退去,它們中卻有不少仍被“擱淺”在岸上。 或違規發債,或委托理財,或股票質押,或國債回購……為掩飾“裸泳”被暴露的尷尬,為解長期“擱淺”的困渴,券商惟有不斷的飲鴆止渴,甚至不惜挪用客戶的保證金。然而,“裸泳者”始終是“裸泳者”,即便曾被潮水掩蓋,也不能改變其“裸泳”的事實。強行透支苦撐的結果必然是“攤子越大,窟窿也越大”。 2003年以來,大連證券成為首家被取消業務許可的證券公司,新華證券、佳木斯證券先后因違規被撤銷,富友證券因國債違規被托管,中經開被宣布撤消清算,南方證券被行政接管,愛建股份、閩發證券、遼寧證券……隨著牛市的“遮羞布”被慢慢揭去,“莊家”紛紛落馬,券商也一個個的先后倒下。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在那些籌碼高度集中、股價在高位強行支撐的“莊股”中,看到券商的身影。 券商為何成為“裸泳者”?主要原因不于傭金是否浮動,不在于利息差是否被拿走,也不在于股市是否走熊,而在于其對操縱股市、價格投機的樂此不疲。與此同時,政策不明、監管不嚴、機制不合理也是造成券商“裸泳”的重要原因。 與股市中成千上萬的投資者一樣,很多券商希望能通過炒股實現“一夜暴富”的神話,把“寶”押在了自營和資產管理業務上。然而,它們往往忽略了巨大的市場風險。自營業務就像是一把雙刃劍,牛市時固然有可能賺到錢,但熊市時更容易產生巨大虧空,成為吞噬資金的“無底洞”。 作為市場的直接參與者,券商往往過于迷信資金優勢,迷信內幕交易,迷戀于操縱市場。回顧十多年來券商的興衰成敗,管金生入獄,張國慶坐牢……10大券商老總抓的抓、逃的逃,但哪一個不曾在資本市場叱咤風云,翻云覆雨?曾經的輝煌造就了極端的自負、膨脹與浮躁。一些券商的老總至今仍不能很好的自我反思,擺脫不了“坐莊”的套路。在他們看來,券商不僅從事經紀業務,還從事投行業務,在人才、資金、信息、交易成本等方面都有著先天的優勢,沒有理由做不好自營,出現問題完全是市場原因。事實上,很多券商正是被這些所謂的“天然優勢”蒙住了眼,無法自拔,始終不能理性的看待市場。 券商之所以對操縱市場達到迷戀的程度,另一個層面的原因是某些個人想借此“暴富”。早期的券商操縱市場曾給不少圈內人士帶來了“暴富”的機會。即使到今天,我們也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形:增資擴股后股東的錢虧了,委托理財后客戶的錢虧了,違規發債后債權人的錢虧了,非法融資后銀行的錢也虧了……然而,個別人的“老鼠倉”卻早就賺了,看錯大勢的“莊家”也解套了,就連已經出事的后來也卷款跑了。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