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鐸10月28日,強制性國家標準《乘用車燃料消耗量限值》公布。
6月1日出臺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第十二章第六十一條提出:“引導汽車消費者購買和使用低能耗、低污染、小排量、新能源、新動力的汽車,加強環境保護。實現汽車工業與城市交通保護、環境保護、能源節約和相關產業協調發展。”
年初至今,北京市的汽油價格已經上調過兩次,93號汽油從年初的3.2元上漲到3.46元,又漲到現在的3.66元。
然而就在節約能源成為全國頭等大事的時候,深圳市交管局又對小排量車下刀了———10月1日起,對在2003年7月1日前登記注冊的小牗微牘型面包車、車長小于或等于3.5米、排氣量在1.5升以下牗含1.5升牘的平頭小型或微型客車實行道路限行。
小排量車到處受限制
這些年,全國各地對小排量車做了什么?
北京市,從1999年4月15日開始,排量在1.0升以下牗含1.0升牘的車輛禁止上長安街,該政策至今還在執行。
上海市,從2001年9月22日起,禁止1.2升以下排量的機動車進入高架路。
廣州市,2001年8月13日以后,停止給排量1.0升以下的車輛上牌,已上牌的小排量車必須在劃定的路段內行駛;2002年4月26日,廣州市全天禁止外市籍號牌微型汽車在市內行駛;禁止廣州籍號牌排量1.0升牗含1.0升牘以下的車輛在內環路、市區主干道行駛。
武漢市,2002年2月1日起,長江大橋和江漢一橋全天禁止排量在1.3升牗含1.3升牘以下的小型普通客車通行。
據統計,全國有60多個城市限制小排量車通行……
交通擁堵別只怪小車
這些年,小排量車不約而同在全國成為被禁對象,限制行駛、限制上牌。查詢各地對小排量車限制的規定,記者發現,各地限制小排量車有一個“統一口徑”的理由:造成了交通擁堵。
各地管理部門認為,小排量車性能差、速度慢,是導致交通擁堵的罪魁禍首。但是,一位汽車行業專家認為,用限制小排量車解決擁堵問題的方法不正確,交通是否擁堵和道路設計有很大關系。“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國的道路設計一樣,將行車道分成小客車道、大客車道,這種劃分是不科學的。舉個例子說,奔馳可以走在小客車道上,但駕駛員慢悠悠地開,一樣會造成擁堵。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是:車道按照速度劃分,有限速120公里/小時的車道,有限速80公里/小時的車道,有限速60公里/小時的車道,車輛按不同速度分道行駛,只要能夠達到規定的速度,不管是奔馳還是奧拓,都可以隨意行駛。現在北京機場高速路就是這樣劃分車道的,這是一個進步。”
各地限制小排量車,無非是想從總量上控制汽車增長,減少交通設施建設慢帶來的壓力,可是,限制什么樣的車合適呢?購買小排量車的人大都是私人或者小生意人,而大排量車的使用者多為公家或者有錢人,限私容易限官難,所以,就有了到處禁止小排量車的規定。制定這種不合理規定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地方小政策時,可能根本就沒想節約能源問題,沒想國家鼓勵使用小排量、低能耗汽車的大政策。
舊觀念誤導消費取向
一位生活在只有幾十萬人口小城市的朋友告訴記者,他準備買1.8升的帕薩特作為家庭用車。記者不解,平常上下班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月收入不高的他為什么選擇這款車?他的解釋令記者很無奈:“正好有這么多錢,一步到位。小排量車到哪兒都受氣,不如干脆點選個大排量的。”
限制小排量車的結果,就是扭曲了消費者對汽車的正確認識,誤導了消費。小就要被歧視、受限制的觀點影響著消費者,而大排量的、大尺寸的汽車,成為了財富、地位的象征。
這種觀念,導致中國汽車市場上大排量車暢通無阻,小排量車大小城市受阻。很多國外的汽車企業認準了這點,都將自己大排量的產品搬到中國,而中國消費者也非常買賬。
本來就是能源緊缺的國家,卻執意保護和發展大排量、高能耗汽車,這條路是不是走歪了?
小排量車應當被肯定
小排量車節省能源是肯定的。以一輛1.0升的汽車為例,百公里油耗為5升左右,與排量1.6升的經濟型轎車相比,每百公里要省3升油左右。一輛家庭用車每月大概跑2000公里,1.0升的則比1.6升的節油60升左右,一年下來,就可以節油700多升。從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法國政府對大排量轎車加以重稅,同時補貼小排量汽車的購買。韓國、日本對節能、少污染、少占地、有社會效益的微型汽車予以減免稅費的政策保護。難道我國還不應當改變對小排量車的歧視嗎?
編后
應該說,近幾年來,在汽車環保方面,我們確實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卻較少做在本質上。能源的緊張讓我們重新記起了資源和環保的密切關系,重新將可持續發展作為我們的發展戰略。
回顧我國的汽車工業發展歷史,我們是不是走了彎路?如果當初不是限制而是倡導和鼓勵小排量車發展,現在的中國汽車工業可能會發展成另外一個樣子,中國汽車市場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雖然這些年我們一直把鼓勵購買和使用低污染、小排量汽車掛在嘴上,寫進文件里,但與歐洲、日本等國政府對小排量車在消費稅、停車費等方面的優惠政策相比,我們的鼓勵大多只停留在口頭上、紙面上。
我們再不能盲目發展而不顧環保忽視能源問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汽車工業本應與城市交通、環境保護、能源節約共同發展。
對汽車的排放、技術、價格,我們都在要求與國際接軌,而對小排量車的待遇問題,不知道什么時候能夠與國際接軌。在能源緊缺的今天,該為小排量車平反了。
《市場報》 (2004年11月23日 第十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