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人們消費水平的增長和消費觀念的變化,人們對健康、美麗、生活質量有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為健康投資”、“為美麗投資”等新型消費觀越來成為更多中國人追求的消費時尚。中國消費結構的變遷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不僅為中國美容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使中國美容經濟的興起成為了必然。
就在近期,國內4位新銳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教授和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博士后趙曉聯袂發布了中國美容業的第一份學術性行業報告——《中國美容經濟年度報告》。不同與此前對于美容業的輕松描述,在這份長達212頁的報告中,我們給美容賦予了經濟涵義。
消費升級 熱點增多
記者在采訪中聽到了這樣一種觀點,有人將2004年稱為“美容經濟元年”。盡管對于此類說法是否準確尚待時日加以證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容產業的發展勢頭實不可小窺。那么,未來幾年中國美容業又將有何新動態?什么樣的美容項目會成為大眾消費熱點呢?
據業內人士介紹,化妝品企業將出現整合的趨勢。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將走向大型化,他們通常產品品種齊全,銷售網絡強大,覆蓋面廣,具有自己的研發中心,擁有相對成熟的品牌。而另外一部分企業出于實力及經營戰略的選擇,會選擇專業型道路,主要以生產某種功效或某種護理項目產品為主,著重在市場細分上做文章。美容機構將呈多元化發展,主要有綜合性大型美容院,專業美容機構和社區型美容機構三種類別。
據悉,21世紀以來,抗衰老產品在全球銷售額飛速增長,增長率超過10%,中國、北美、西歐市場更是增長勢頭強勁。另據權威機構分析,抗衰老的美容產品將不僅僅針對老年顧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會開始關注這個領域。而標有“綠色”、“環保”標識的化妝品也將成為市場新寵。未來美容化妝品生產企業大部分產品將與自然相結合,從純天然物中提取種種必需的成分。其中中草藥和海洋生物在化妝品上的應用將成為主流。此外,根據流行的色彩生產彩妝產品,或與時裝生產企業合作開發生產與服裝色彩相配套的彩妝產品也將備受關注。
另據預測,有兩大人群將成為美容業的主力消費軍,其一是銀發一族,其二是男士一族。據相關研究數據預測,到2040年,中國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3.97億人,這個數字帶給美容行業的將是無盡的商機。目前專門為老年人設計生產的化妝品還難覓蹤影,可以預見,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抗衰老產品、為老年人專門開發的染法、護發產品,適合老年人體質的美容整形術等未來將大受老年人青睞。而男士們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毫無羞澀地走入美容院,享受目前還只是女士獨有的美容專利權。在國際美容市場上,男士美容化妝品的銷售總額2000年已達到51.5億美元,約占全年化妝品總銷量的5%。眾多生產商正在挖掘都市新潮男士帶來的商機,新產品、新品牌紛紛問世。譬如,寶潔即在今年3月將一系列專為青少年男性開發的個人護理產品推向了市場;聯合利華的男性品牌Axe目前行銷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其生產線橫跨潤膚露、防臭劑、沐浴露、剃須前/后的修飾霜以及護發素。而另一項調查也顯示,男性對儀表的日益注重,勢必會推動全球個人護理產品市場迅速增長。
有“朝陽”之勢 無“夕陽”之憂
“剃頭挑子——一頭熱”已成了人們慣用的歇后語,事實上這句話正是早年間理發業的真實寫照。那時稱理發為“剃頭”,理發師傅的全部家當便是一副擔子,擔子的一頭是可燒熱水用的爐子,另一頭放著剃頭工具。隨著時代的變遷,“剃頭”漸漸演變成了現今美容業中的一個行當。
據鐘偉介紹,目前的中國美容業以民營經濟為主,總體經營規模較小,行業進入門檻較低,中小型店占主流,其中5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美容店占總量的65.04%,投資金額大多集中在3—5萬元。在經營項目上,傳統項目與新興項目并存,各占半壁江山;在經營形態上,獨立投資雇人經營方式所占比例達85.09%,合伙投資經營方式占10.7%;連鎖、特許加盟等現代經營方式只占4%;在經營管理模式上,美容產業正在從單項經營走向綜合經營(包括美容服務、教育培訓、研發、生產、銷售等);在經營效益上,中國美容業總的經營效益較好。從被調查的美容店來看,有49.6%的店贏利,38.6%的店持平,10.6%的店虧損。
截至2004年,中國的美容服務業直接就業者已達約800萬人,美容就業機構總數近160萬家,其營業收入達1762億元,并將直接為GDP創造847億元和提供稅收近60億元。此外,美容服務業還將間接帶動就業140萬人左右,并間接帶動需求1250億元、稅收104億元和利潤增加87億元。更引人關注的是,近幾年來美容經濟一直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在增長。中國美容經濟正在成為繼房地產、汽車、電子通訊、旅游之后的中國居民第五大消費熱點。
外資收購正緊 業界尚存癥結
2004年春節大假過后正式上班的第二天,“歐萊雅”收購“羽西”媒體見面會在上海舉行。這是歐萊雅中國有限公司繼去年底宣布收購中國三大護膚品牌之一的“小護士”后的第二次閃電收購。據權威人士分析,此舉表明,在新的一年里,國際著名化妝品巨頭拓展中國市場的步伐進一步加快。而歐萊雅中國總裁在其致辭中的話也證明了這一點,他說:“此次收購證明了中國對于歐萊雅集團是多么重要。我們希望在中國市場上加快我們的發展步伐,同時再次說明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有很大潛力的市場。”
在中國美容化妝品市場中,外資或合資企業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它們所占的市場份額已接近80%,尤其在高端市場。而中國內資的中小型化妝品企業在占有化妝品企業總數90%左右的前提下,市場份額卻只有20%多。那些曾經輝煌的全國知名品牌或已消亡或已退縮于低端產品,市場也僅僅局限在了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中國美容企業正在面臨來自世界范圍的競爭壓力,并在壓力中艱難生存。而隨著中國加入WTO,進一步開放市場,降低進口關稅,市場準入標準降低,外國產品將大量涌入,同時國外資本也將更大規模的涌入中國,目前尚未在中國設廠的國際大型美容化妝品企業將在未來幾年登陸中國,現在已在中國設廠的企業也會加大投資力度。事實上,在美容服務業市場,已有外資美容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2001年新增外資美容機構10家,2002年、2003年分別新增6家和5家。
與此同時,中國美容業正在面臨源于其自身的種種問題。比如,公眾對于美容業誠信度的質疑。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統計,在有關美容業的投訴中,歷年關于服務質量,特別是關于偽劣化妝品的投訴比例是最多的,且呈逐年上升趨勢;一些美容機構還在提供美容服務的同時,較為普遍的使用自己非法配置的各類美容產品。此外,虛假廣告在美容業也較為普遍。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家尚沒有美容技術的統一標準,因此,許多美容院任意設定、增加、變更服務項目,導致項目的科學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同時,任何人都可以打著高科技的旗號進入美容市場,如“DNA美容”,“人類生長素”等,這些“技術”紛紛標以“國際頂級美容”、“尖端科技美容”等名目,使科學的嚴肅性大打折扣,且混淆了消費者的視聽,欺騙和誤導了消費者。
由此,在采訪中,記者聽到了眾多業界人士的呼吁,他們希望政府部門能夠統一協調管理美容業,從市場準入、資質資格、服務標準、技術規范等方面進行規范,在進行打假治偽的同時,更為宏觀的關注美容產業整體發展戰略。 今年10月21日,“金莎杯”發藝冠軍大賽在北京展覽館劇場舉行。圖為“超級精英表演賽”的獲獎選手和模特在一起合影。(本報記者龐興雷攝)
作者:朱丹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