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更像是一場同業交流會。”凱得金融集團富得理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昨日,為期4天的首屆理財博覽會——“2004北京國際投資理財博覽會”在北京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儀式。但這場針對時下最流行的話題——個人投資理財的博覽會并沒有吸引來多少市民的眼球。
在會場記者看到,除了在現場舉辦了抽獎和游戲活動的華夏銀行和北京財商教育中心前聚集了二三十人外,大多數展臺前除了“閃光燈”和三三兩兩的“黑西服”外,參觀者寥寥無幾,不少工作人員打起了瞌睡。而參加此次展覽與藝術品投資有關的公司東方畫廊除了兩名工作人員外,基本無人問津。
“目前,中高收入人群對投資理財表現出空前的熱情,金融機構也適時推出了多種理財產品,社會上也出現了很多持有營業執照的個人理財師。但是由于‘理財’概念在我國出現時間不長,人們對于眼花繚亂的理財產品無所適從。”
對理財認識不夠使人們不關注理財展。從第一創業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理財策劃中心理財策劃顧問段先生處記者了解到,目前他已經接待了20多名客戶,這些客戶每個月的收入在6000元到2萬元之間,但基本都沒有任何理財知識。
宣傳不夠也是造成理財博覽會“清淡”的原因之一。由于不少外資理財機構抱著“看一看”的心態出現在博覽會上,除了公司的基本介紹外,并沒有做更多的準備,這也使他們的關注率大打折扣。凱得金融集團富得理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今天到來的目的是想了解一下北京理財市場的情況。
理財產品匱乏使理財展缺乏魅力。“我們把這個展覽想得太好了,除了有一些理財公司出現外,和每年都有的金融展也差不多。”某媒體的記者在參觀過展覽后說。
在展會上,銀行和保險公司這些一直高唱自己有理財師和理財產品的金融機構,并沒有展出具有競爭力的理財產品,也沒有讓自己的理財師和客戶經理為參觀的人們進行介紹,只是讓自己的老產品再次出臺亮相。例如天安財產保險公司展出了自己的綜合保障保險產品。從性質上說這些產品只能被看作保險產品,而不能稱其為理財產品。
對于理財機構,人們缺乏信任。目前雖然理財師理財公司已經出現,不少理財師也鼓吹自己擁有國外認證資格,但由于國內理財師的考核還沒有正式開展,對外國的資格認證人們又普遍缺乏信任,因此對于理財展人們缺乏興趣。
收費方式使理財機構缺乏公正。在展會上記者了解到,目前理財公司主要是通過代理各金融機構的產品獲利,客戶進行理財咨詢則是免費的。為了獲利理財機構很可能會將自己代理的高傭金的產品推介給客戶,從而喪失了公正和客觀。
盡管首日的情況并不樂觀,但不少參展機構仍然抱著樂觀的態度。“今天的情況也許是由于開幕的時間選擇在了星期三的緣故,不過我相信后面三天應該有所好轉,尤其是周六和周日,參觀的人應該會有所增加。”
信報記者仇兆燕/文張珂/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