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興行業,在幾個月的時間里,其崛起的速度和其遭遇的危機同樣快得令人驚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一個看起來利國利民利投資者的行業最后成為吞噬老百姓鈔票的漩渦?羅婁/繪
“萬里大造林”成為眾矢之的
本報9月27日曾刊出報道《“森林銀行”設置“綠色陷阱”》,對部分合作造林公司的經營宣傳提出質疑,其時,也正是合作造林公司發展得如火如荼之時。然而僅僅過了一個月,形勢就急轉直下。
據《巷報》報道,11月4日,萬里大造林吉林省分公司與前去要求退款的投資者和采訪記者發生激烈沖突,部分投資者受傷,多名記者遭到圍毆,相機被扣押。而在此之前,公司與投資者召開的協調會上,就曾發生過混亂。
此次沖突實際上是萬里大造林公司同媒體和投資者之間矛盾不斷積蓄后的總爆發。一個月以來,媒體對萬里大造林公司進行了長期的跟蹤報道,指出其在宣傳和經營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并對其許諾的高額回報率提出質疑。11月1日,央視《焦點訪談》播出的節目《警惕“托管造林”陷阱》,令輿論的質疑達到了高潮,一時間,萬里大造林公司成了眾矢之的。
記者在萬里大造林北京辦事處在隆福廣場辦公地點看到,曾經客戶爆滿的會議室現在已是空空蕩蕩,辦公室里僅有幾名工作人員。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解釋,目前公司業務運轉一切正常,只是部分人員職位有所調整,所以辦公人員不多。但一名萬里大造林的業務員私下告訴記者,北京辦事處目前雖然比較平靜,但已基本暫停了北京地區的大多數經營業務,曾經深入到各個小區的宣傳和銷售網點也已收回,辦事處也只是留下部分人員留守!安煌Uk?現在電視都登了,誰還會信你的呢?”
而在長春,萬里大造林吉林省公司則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多個政府部門指出其經營過程中的違規行為,投資者則要求公司全額退還投資款,媒體也不斷披露其在征地、林權證、回報率和銷售方式等諸多方面存在虛假內容。而11月4日的直接沖突,更使將該事件開始走向戲劇化的沖突。
當然,處在漩渦中心的萬里大造林公司并沒有坐看事態發展。10月19日,萬里大造林公司將吉林的兩家媒體以“報道失實,侵犯名譽權”為由告上了法庭,10月28日,萬里大造林董事長陳相貴更是“上書國務院”——向國務院信訪辦遞交了資料。而且,在記者的采訪中,萬里大造林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再三向記者表示,目前的媒體報道嚴重失實,公司正在籌劃澄清事宜,計劃在近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和專家座談會。
采訪過程中,萬里大造林的工作人員一直在極力反映該公司經營未受影響的情況,但勿庸置疑的是,萬里大造林已被推到懸崖邊上。
“合作造林”行業遭遇信任危機
被目前形勢所困擾的不僅是萬里大造林董事長陳相貴,其他合作造林公司的老總們也不同程度的正在感受信任危機給這個新興行業所帶來的沖擊。
內蒙古億霖木業長春分公司執行總經理姜兵在央視《焦點訪談》播出后曾表示:媒體監督雖有利于造林行業發展,但實際上,億霖木業等公司目前也受到了“萬里大造林”事件的影響。
記者打電話到北京億霖木業公司,該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億霖木業目前的經營活動一切正常,購買林地的投資者依然眾多。當記者提到“萬里大造林”一事時,對方拒絕對此發表看法。記者又詢問億霖木業的宣傳中部分內容與大造林相同時,該工作人員表示,他并未看過萬里大造林公司的宣傳內容,但可以肯定,億霖木業的宣傳內容真實可靠。
記者從億霖木業的宣傳單上看到,宣傳單上依然印著每畝林地出材量27.5立方米、凈收益1.5萬的內容。而在最近的新聞報道中,不同的林業專家都表示,以目前的平均水平來看,種植一畝林地的出材量7年最好的也就是20立方米左右,毛利潤一般在5000元左右。
記者又聯系了一名原億霖木業業務員趙先生,他表示,億霖木業目前也遇到了一些經營問題,由于輿論報道的影響,大家均對合作造林公司產生了懷疑,公司銷售成績一落千丈,大多數網點已經撤回。據他透露,不僅是億霖木業,其他如惠森林業等公司,也基本上將散落在北京地區的銷售網點撤回,以觀望形勢的進一步發展。
除了銷售成績的影響,其他合作造林公司的經營和信譽也受到了一些質疑。有媒體報道,一名億霖木業的主管透露,該公司在招攬客戶的過程中,使用了借助虛假招聘等手段來吸引客戶,并鼓勵客戶向自己的親友推銷。據專家介紹,該手段被懷疑同傳銷有相似之處。
另據了解,唯一一家簽約并經營由著名速生楊專家張綺紋教授培育的歐美楊107、108的林業公司——東朝旭林業發展有限公司,近日被內部員工爆出內幕。這家在北京著名高檔寫字樓東方廣場辦公的林業公司,其注冊資金僅200萬人民幣,其經營實力同樣遭到了輿論的質疑。
此外,還有消息披露出部分公司在工商、稅務、林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甚至還有公司占用基本耕地進行林地開發。
行業陣痛癥結緣于何處
合作造林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其發展源于2003年6月25日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即9號文件)出臺,該文件提出,國家鼓勵各種形勢的社會主體從事林業開發,從而將原來嚴重制約非公有制林業發展的鐵鏈松解。一時間,眾多的造林公司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涌現出來,并在今年年中達到高峰。
9月份,僅在北京,就相繼出現了20多家造林公司,而在內蒙、遼寧、吉林等省區,造林公司的宣傳攻勢更是鋪天蓋地。每個公司都聲稱要建立十幾萬畝、幾十萬畝、甚至幾百萬畝的林業基地,而萬里大造林更是提出了1500萬畝的宏偉計劃。他們向投資者許諾,可以獲得年收益率高達百分之六七十的回報,并且風險幾近于零。這讓人感到,這是個利國利民、并且同樣利于投資者的“千秋工程”。
但是,一個月后,這個行業就遭到了空前的信任危機,眾多媒體的跟蹤報道,將這個行業迅猛發展中的諸多問題暴露了出來,公司信譽掃地,大量客戶流失,新興行業受到了巨大打擊。
為什么這個看起來利于各方面的工程,最后成為了過街老鼠了呢?有專家認為,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合作造林是個新興行業,無論是林木生長,還是合作模式,眾多國人對此還并不了解。由于目前的林業科技水平,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經驗已經大不一樣,所以當林業公司向投資者們展示他們的樹木生長水平時,缺乏相關知識的普通投資者自然無法判斷宣傳內容中的真偽,從而給造林公司的虛假宣傳留下了機會。而且,由于這樣的合作模式在我國的經濟活動中還不常見,與之相配的風險規避、監督、財務等措施都不完善。多數投資者將錢一交就萬事大吉,卻忽視了建立對公司的監督、查詢等機制,導致公司在經營中出現“黑箱操作”的情況。
其次,政府監督部門的缺失,也是導致該行業無序發展的重要原因。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造林主體的多元化是大勢所趨,但這個市場一旦放開之后如何規范,相關的責任部門似乎并未準備好。其他部門認為是林業部門的事,而林業部門認為是市場的事情。例如,在國家鼓勵林業發展的9號文出臺后,并沒有出臺對造林市場起到規范作用的相關法規政策,這就為造林公司留下了人為操作的空間。記者注意到,幾乎所有的造林公司在其宣傳過程中,都不約而同的將國家有關部門鼓勵商業造林的文件或通知放在顯眼處,以證明其經營同法規政策相符。國家林業局雖在11月2日就一些問題進行了權威解答,時間上卻顯得較晚。如果國家有關部門能在早期針對性地提供有關內容,普通消費者就可能能得到全面的信息。
另外,合作造林中涉及大量的資金流動,如萬里大造林公司聲稱要造林1500萬畝,以每畝收款2000元計,該公司就可能涉及300億的資金流動,這么大規模的資金流動,難道相關的金融部門不應該對此進行監督和調查嗎?
最后,我國的市場經濟依然處在完善過程中,普通民眾還缺乏風險概念,經營者缺乏自律意識。市場經濟社會中,一條重要的原理就是風險同收益相匹配,高收益零風險的事情不可能發生。民間總結為:天上掉餡餅,不是圈套,就是陷阱。但眾多投資者卻的確輕信了造林公司的宣傳,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話。另外,經營者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做法也損害了整個行業。不少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重點都放在了“將地賣出去”的銷售和宣傳業務,而忽略了造林、護林、分散風險等方面,即使主觀上未有欺騙客戶的意圖,事實上卻造成了虛假宣傳、經營混亂的結果。
目前,合作造林業的這場“地震”仍未完結,本報將繼續關注其事態發展。
作者:勾曉峰
。▉碓矗航洕鷧⒖紙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