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好門,拉上窗簾,擰亮臺燈,在幽寂的深夜中專心致志地屏吸閱讀。很快,神經猶如發條般驟然繃緊,腎上腺素急速飚升,各種恐怖意象四處彌漫……是的,這就是一次讓你既怕又愛的閱讀經歷,這就是一次與恐怖世界的正面遭遇,這就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驚悚氣氛的營造、鬼怪世界的渲染,突如其來、慘不忍睹的死亡和災難,這種體驗足以讓你亢奮得心驚肉跳。
其實,書商們早已嗅到了這股恐怖氣息,并迎合此勢出版了各種以恐怖為主題的圖書。一時間,恐怖小說大行其道,給原本四平八穩的書市帶來了強勁沖擊。插圖:劉昱蓮
恐怖小說大行書市
昆明新知圖書城的銷售員指著書架上大批的恐怖小說告訴記者:“現在的恐怖小說比言情小說賣得還要好,很賺錢!”
據記者了解,恐怖小說的讀者數量自2003年以來迅速攀升。以昆明為例,各大書店的情況大同小異:怪異系列、驚魂六計系列、吸血鬼系列、773恐怖系列……數量不下50種,銷量更是穩居前列。
昆明新華書城的銷售員陳靜介紹說,恐怖類小說的流行始于一套韓國恐怖小說《退魔錄》。《退魔錄》自去年以來始終暢銷,更隨即帶動了一大批國內原創恐怖小說的出現。其間,恐怖電影與電視亦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如最早的經典鬼片《猛鬼街》、《鬼娃系列》,最近的恐怖新作《三更之餃子》、《梅花檔案》和《一雙繡花鞋》。難怪業內人士直言:“在恐怖日益滲透流行之時,藝術領域內已經很難判斷影像與文學誰為因,誰為果了。”
據悉,現今國內恐怖小說市場的日益火爆,不僅是閱讀趣味使然,更是通俗小說創作成熟多樣性的體現。一個顯著標志即是,2000年尚主宰恐怖小說市場的國外經典,諸如斯蒂芬·金的作品(在美國及歐洲,恐怖小說家斯蒂芬·金的名字幾乎是婦孺皆知的。他的每部小說發行量都在100萬冊以上,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最暢銷的25本書中,他一人就獨占了7本。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在歷次美國暢銷書排行榜小說類上斯蒂芬·金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已日顯衰勢,原創小說則借機異軍突起,并預示出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2003年以來涌現了大批恐怖小說作者,盡管目前對他們的評判還欠缺必要的時間加以證明,但很明顯,他們深受斯蒂芬·金的影響。斯蒂芬·金善于將具有宗教性質的西方鬼怪故事與當下生活進行令人嘆為觀止的嫁接,善于將恐怖從傳說、臆想層面推向生活細節。其對中國原創恐怖小說的啟迪意義在于:故事的技巧并不重要,關鍵是故事本身,它不再是很久以前怎么樣,而是昨天晚上碰到了什么。
提及恐怖小說原創之作不能不說到新華社記者韓松、李自良合寫的一本名為《鬼的現場調查》的書。據說,它在很多地方都賣斷了貨。這本書的意義在于,其開創了一種更直接、更現實的潮流:書寫身邊發生的“鬼故事”——恐怖其實不是虛構,而是生活。如此的原創之作,從敘述到情節都更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當然也更受歡迎。
《鬼的現場調查》催生了《鬼話連篇》、《愛人的頭顱》等一大批“寫實”恐怖小說的出爐,催生了燕壘生這樣的恐怖小說高手的出現。此后的773系列、驚魂六計系列、怪異系列無不體現出了當下恐怖小說的流行特質——真實。
中國的鬼怪們正在憑借樸素、快捷等更為直接與簡單的方式干掉西方的吸血鬼們,干掉曾經強勁的對手——那些纏綿悱惻的言情小說。
喜歡毛骨悚然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的恐怖小說讀者年齡大多在16歲到27歲之間,更多的是年輕的上班族。
讀者萬波認為,現實很平淡,生活很無聊,刺激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網絡游戲,但恐怖小說是最容易讓人過癮的。“我喜歡這種感覺,在字里行間馳騁想象,天馬行空,文字比影視鏡頭更有沖擊力。”萬波說。這個做藥品銷售的25歲年輕人于兩年前開始接觸斯蒂芬·金,之后便一發不可收拾。“有時候深夜讀這樣的書的確會感到害怕,但是隨著心理承受能力的增強,你會愈發體會到恐怖的快感。恐怖會帶給你懸念,你必然會產生破解懸念的沖動。”
同樣是恐怖小說迷的陳靜認為,閱讀恐怖小說是一次不錯的舒緩和減壓。“平時工作壓力很大,讀恐怖小說就是為了讓自己身心放松。言情小說早就泛濫成災了,恐怖小說則還保留著足夠強勁的沖擊力。”陳靜還向記者透露,目前恐怖小說迷多以女性為主,她們構成了恐怖小說的消費主力。“女人的心態很微妙。她們既感到害怕,又對害怕本身有著無窮無盡的探知欲望。女人纖細的心態決定了她們對細致入微的刻畫和渲染更能產生共鳴。”
另據了解,中學生也是恐怖小說的中堅讀者群。昆明第十中學的高一學生張誠就是一個恐怖小說迷,因為在課堂上偷看恐怖小說,被老師點名的時候,他差點嚇得叫出來。“我身邊有不少恐怖小說迷。平時學習太枯燥,恐怖小說好象打開了一道光怪陸離的窗口,很誘人。”他的詰問則更加值得深思,“不看恐怖小說?行啊,你能給我什么更精彩更好的東西取代它嗎?”
其實,不少恐怖小說的熱衷者已經超出了27歲的年齡界線。30歲的恐怖小說迷劉俊供職于云南電視臺,在他看來,恐怖可以刺激做節目的靈感,啟發思路,他形容閱讀恐怖小說給人的感覺猶如在庸常的生活狀態下遭到電擊,讓疲憊的心臟再次充電。
事實上,通俗小說最大的特點即在于“消遣”,無論恐怖、言情還是科幻,無一不是讓讀者感受快樂。斯蒂芬·金有一句名言:“要讓讀者在閱讀中爆發心臟病。”恐怖小說的刺激或許就在于此。
云南大學社會學家馬居里認為,人們在全球化、市場化的快速發展變化中很容易產生不安及焦慮,以閱讀躲開考試、升學、就業、失業的現實重壓是人們的天性,同時恐怖也在挑戰無意識的神秘內心,以舒緩現實帶來的高度緊張和壓抑感。恐怖小說的興盛表明讀者的口味日益挑剔和細化,這對豐富文化市場有著積極意義。但他同時強調,未成年人最好謹慎選擇,以免沉溺其中。
仍缺少精彩之作
如果恐怖中只有恐怖,如果為了恐怖而恐怖,或許現在流行的一些恐怖小說將無法站穩腳跟。“驚悚”是恐怖小說的必要標志,但絕對不是惟一的標簽。
恐怖小說鼻祖愛倫·坡在《黑死人面具》里剖析了完美與病態的二元主題;斯蒂芬·金的《閃靈》則更關心人類的潛意識及其造成的毀滅性后果……大師的經典已經樹立了某種至高境界:詩意、關乎心靈與生存困境。必須承認,很多優秀的原創恐怖小說之所以打動人是因為作者已經在注意書寫恐怖小說的“非恐怖化”——愛恨情仇;顛沛流離;親人、朋友、同事之間隨時會遭遇的“恐怖”。筆觸更涉及愛情、嫉妒、復仇等豐富多彩的“人類特殊生存狀態”及現實生活的種種“裂變”,并試圖揭示出人性的陰暗及由此衍生的罪惡。
作家朱文曾經說過,“好的文學標準是永遠放在那里的。”這句話對恐怖小說同樣適用。具有優秀品質的恐怖小說作家才能寫出真正優秀的恐怖小說,這類恐怖小說勢必將逾越通俗和純文學的藩籬。我們不可能要求目前的原創恐怖小說都能達到大師的境界,但只盯著市場的恐怖小說作家是難以成為大師的。
“現在的市場上充斥著不少垃圾作品,要辯明并不容易。”陳靜說。中國恐怖小說的創作其實才剛剛開始,很多作家各自為戰,還沒有出現非常經典的類似斯蒂芬·金那樣的作家。換句話說,我們還需要時間。
而近期的市場則透露出了另一個信息:恐怖小說迷們更喜歡短篇小說。他們認為一個能在30分鐘內發生的恐怖故事,何必要拖上幾天、幾個月甚至幾年呢。
作者:陳鵬
(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