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鳳凰衛視10月14日報道,由國際權威房地產研究機構之一的“世界地產研究院”推出的2004年《中國超級豪宅排行榜》即將于本月發布。在《中國超級豪宅排行榜》的十所提名豪宅中,北京占了五席。此排行榜消息一出,世人的眼球再次聚焦在讓人艷羨卻非輕易就能擁有的豪宅身上。 對一個城市周邊的豪宅項目而言,有沒有好的自然環境,其質量和價格將會有天壤之別。別墅豪宅市場競爭的加劇使開發商更加注重提升產品品質。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豪宅模式應該是建筑經典和實用經典的結合體。
價格
2000美元/平方米是底線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房地產行業興起到今天,中國一直沒有精確的豪宅定義,但業內已基本形成共識。中原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高級策劃經理馬濤告訴記者,豪宅是指比高檔住宅在質量、檔次、規模和售價等方面都更高的住宅。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目前京城豪宅大致分為城市型的公寓豪宅和郊區型的別墅豪宅兩類。
而此前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曾表示,北京商品住宅平均售價為4716元/平方米,在統計數據時把4716元的兩倍價即9432元/平方米以上的商品房視為公寓和別墅,可見,售價在9432元/平方米以上的,基本可視為高檔住宅。而在大多數百姓眼中,這種高價住宅就是“豪宅”。
記者大致了解了一下,近期北京樓市每平方米售價1萬元以上的在售樓盤有76個,1萬元/平方米以下、8000元/平方米以上的在售樓盤有56個。此外,記者對今年上市的住宅類樓盤也做了一個簡單的調查,發現報價在2000美元/平方米以上的項目至少有10個,其中一半以上價格超過了2500美元/平方米,其中,主體工程已經完工卻仍然沒有開盤的“北京公館”,售價將不低于兩年前的“貢院6號”,單價可能超過4萬元。可見,對于今年京城豪宅的價格來說,2000美元/平方米不過只是底線。
區域
別墅豪宅向新興區域擴展
從分布格局上看,北京市的別墅豪宅基本聚集在“一山”、“二河”、“三線”、“四高”。“一山”指西山:“二河”指潮白河、溫榆河沿岸的別墅帶:“三線”指立湯、京順、京通三條線:“四高”則指京昌、京沈、京開、京密四條高速路。隨著市政建設的不斷發展,京城的別墅豪宅區目前已經從傳統的“三線”和“四高”,逐漸向“一山”和“二河”擴展。
西山之所以會成為別墅豪宅的聚集地,源于該區域獨一無二的自然、人文環境優勢。香山、玉泉山、頤和園、京密引水渠以及中關村優越的教育環境,給別墅市場帶來了極好的發展環境。據不完全統計,西山腳下目前大約有200萬平方米的豪宅項目進入市場,目前在售的別墅項目有西山美墅館、御墅臨楓、湯泉藝墅、西山美廬等,售價都在每平方米1萬港元以上。
潮白河、溫榆河別墅的開發則依托于近年CBD和市政規劃的不斷發展。由于通州距國貿、東三環商圈只有十幾分鐘的車程,又是北京新規劃“兩軸兩帶多中心”的發展核心,因此該區域成為了不少商賈的青睞之地。目前在潮白河區域,已經分布了月亮河度假村、大運河高爾夫俱樂部等高檔休閑場所,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二河”附近的高檔河景別墅區正在形成。
市場
短期內不會出現供應過量
據記者了解,去年人們還為單價1萬元以上、最小戶型面積在200平方米的房子驚嘆不已,而今年隨著東山墅、順景園、萬城華府等幾個城市低密度豪宅項目推出市場之后,這一標準悄然發生了變化,例如順景園的獨棟別墅面積就達到了2000平方米,而最高價更是超過6000萬元。除了面積、價格發生變化外,豪宅的開發商也開始更加注重提升產品品質。懷柔、密云一帶就出現了滿足城里人度假的低容積率、鄉村藝術化的親地型別墅,比如龍山新新小鎮、亞蘭灣等;而南城則出現了不少以設計取勝、創意性很強的別墅。
此前有業內人士估算,未來1至2年內,北京單套總價500萬元以上的別墅,供應量在5000套至7000套左右,總市值不下300億元。針對這一情況,北京中原房地產經紀公司總經理李文杰分析認為,雖然今年豪宅整體供應量比較飽和,但短期內不會出現過量。日前,來自戴德梁行的消息顯示,今年北京市的別墅和高檔公寓的每平方米預售均價已超過了1萬元,比去年上升了近兩成,預售面積比去年同期猛增了8倍。由此可見,隨著新生財富階層的增長,北京短期內不會出現豪宅過量,但購房者會對產品提出更高要求,京城豪宅市場即將進入個性化競爭時代。
產品預測
個性化將是豪宅發展方向
上海財經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印堃華教授曾表示,現在內地豪宅稱號滿天飛,但真正稱得上豪宅的物業卻很少,因為豪宅既要個性化,又要有人文內涵。目前中國開發商建造的所謂豪宅大多很相似,基本上很難真正做到度身定制,至于人文內涵,更需要時間的考驗。
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國建筑學會副理事長、總建筑師崔愷。崔愷告訴記者,中國的豪宅大量運用歐洲傳統建筑語言,但不表示這是市場新豪宅的建筑走向。紐約的第五大道和長島、洛杉磯的比佛利山,很多豪宅在建筑設計和內部裝飾上并不都顯示奢華,但是卻非常個性化,真正反映了主人的生活趣味、價值取向。所以,豪宅不能只在占地面積、輔助設備和裝修上體現“豪”,更不能單純地以建筑形式或采用了多少高科技來衡量。崔愷認為,未來的豪宅技術上的差別已經不太大,主要還是個性化的競爭。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敖虹
本版攝影/實習記者周曉東《新京報》新聞熱線:010-96096333頁面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