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冊新浪免費郵箱,激活1G空間
業內人士認為,本土零售業通過加快上市步伐積蓄實力,以此應對跨國巨頭的競爭
一股爭相“上市”之風,正在廣東零售業界刮起。業內人士認為,本土零售業此輪搶在12月11日零售業全面開放之前加快上市步伐,意在積蓄與跨國巨頭“硬碰硬”的實力,零售業“大鱷”有望加速形成。
零售業頻掀“上市潮”
近日,有關廣東本土零售企業圖謀上市的消息頻傳。如深圳銅鑼灣百貨正把旗下的百貨和購物中心分離,計劃在香港H股上市,該公司高層表示,整個上市計劃預計明年年底完成;順電連鎖瞄準的則是國內A股市場,目前已經進入為期一年的輔導期,擬于明年在深交所上市;新一佳超市已經開始了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工作,而天虹商場、茂業百貨等也在躍躍欲試,希望在一兩年內達成上市計劃。
在廣州的本土零售業中,最為典型則的是連鎖超市家誼島內價。該公司今年初就正式啟動在香港上市的程序,目前正在進行上市前的增資擴投工作,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以實現上市。據業內人士分析,該公司擁有廣州友誼商店、廣州發展集團、廣州煙草和廣州汽車集團等實力雄厚的大型國企和上市公司的股東背景,又為上市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經營管理團隊,其主營業務是開展“農改超”和傳統商業網點的改造,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要求,2003年在中國連鎖百強企業排行第27位,民營的機制加上股東的資本背景,一旦上市成功將很受國際資本的青睞。據悉,家誼島內價此次為香港上市作最后資本準備的增資擴股,規模達2億多元,原有股東增資規模在1億元左右,吸收戰略投資者的增資規模在1.5億元左右,其中既有外地零售巨頭如上海百聯集團和大連大商集團,又有本地大型企業如宏宇集團、立白集團等,還有外資跨國公司,其上市意圖是志在必得。
圖:廣州海珠區的島內價超市 Photocome供圖
融資瓶頸可望突破
顯然,提高融資能力是本土零售業渴望上市的根本動因。從1992年日本八佰伴第一家中國店落戶上海起,12年來,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業大部分已進駐中國。近幾年,我國零售企業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純利潤徘徊在2%,國外大型跨國零售企業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但其純利卻達3%-4%左右。外資企業在國內憑借其融資能力高速發展的“路子”,令很多本土企業羨慕不已———它們利用其優質品牌,在國內外的金融機構中得到貸款,再利用其豐富的商品營銷及管理經驗,以及本身開設的大型商業設施所具有的競爭優勢,通過一段時期的高負債、高虧損同時高增長的經營,一般三年左右的時間就可以轉為贏利!
由于實力相差懸殊,本土零售業難以獲得這樣的融資便利,這方面的困擾,在零售業市場即將全面開放之際顯得更為突出。來自國家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5萬億元,增長12.8%,創1998年以來的新高,預計全年將超過5萬億元,增長10.5%!中國如此眾多的消費人口和極具增長性的零售市場,預示著零售業開放后,本土企業將面臨著更大的競爭。謀求上市,突破融資瓶頸,也就成為相當多有實力本土零售企業的不二選擇。
本土“大鱷”加速形成
“擴張”重要還是“盈利”重要?近期廣東零售業頻掀上市潮,也為業界一直熱議的“本土零售業發展模式”增添了一個注腳。
據有關專家介紹,在歐美發達國家,其零售市場基本上都被本土企業所占據,在德國主要是麥德龍,在美國是特易購,在法國是家樂福,而在美國則是大名鼎鼎的沃爾瑪,歷史上這些歐美國家零售業也發生過跨國大戰,但最終在各自的本土上,占優勢的還是本土企業。而歐美零售業另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壟斷程度非常高,一個國家前10位甚至前5位的零售企業就瓜分了該國80%以上的零售市場份額,而這些企業大部分都已發展成為跨國巨頭。
在外資加快搶灘布點之際,國內零售業的格局也在悄悄發生變化。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前30家連鎖企業銷售額為1705.1億元,增長38%;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6.8%,同比提高1.8個百分點。越來越明顯的集中趨勢表明,“擴張可能是找起,但不擴張則是等死!”有關專家分析,這次本土零售業掀起上市潮,也正是在積蓄著與跨國巨頭硬碰硬的實力,通過上市彌補資本的不足,通過股份制改造實現經營管理能力的飛躍,由此,國內零售業真正意義上的“大鱷”有望加速形成。
本報記者 馬漢青 通訊員 王嘉應
(子琦/編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