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版權貿易巨額逆差迷局(文化關注)(組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10日 02:03 人民網-市場報 | |||||||||||||
編者按:就像電影大片占據了電影票房的主要部分一樣,引進版圖書已經成為當今圖書市場的主流之一,同時也成為不少出版社角逐市場的重要“武器”,一些出版社靠賣“洋書”賺了大錢。但我國版權貿易尚有諸多不足,如進多出少,存在巨額逆差;部分引進版圖書文化價值一般等,本版編輯一組關于版權貿易問題的稿件,希望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于永湛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一組最新數字:2003年我國出版物引進版權12516項,輸出版權811項,當年的引進輸出比約為15:1。于永湛指出,把近十年版權貿易的數據進行比較的話,引進和輸出之比大體上是10:1。這樣巨大的逆差,實實在在地擺在中國出版業的面前。 逆差:文化弱勢的表現 近年來發生在我國圖書版權交易領域的巨大逆差已經引起了多方關注。安徽文藝出版社的一位編審人員對記者說,版權貿易引進輸出數量的嚴重不對稱有文化意識形態、科技發展水平等多方面原因。版權輸出其實也是中文文化的輸出,逆差也正體現了尤其是英語國家的強勢文化。德國圖書信息中心主任王競認為,這是語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礙,中文還不是世界上的主流語言,世界上其他國家很難了解中文圖書。 以北京為例,北京近幾年版權貿易進入了迅猛發展期,成為引進的第一重鎮。2001—2003年北京引進圖書21330種,占到了全國引進總量的2/3。2003年引進圖書版權達到了9000種,位居全國第一,引進品種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經濟管理和文學三大類上。當然,這也正是我國現階段經濟建設發展狀況對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文化成果需求異常旺盛的體現,引進作品反映了先進技術經驗的最高水平,在國內相關領域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而我國輸出版權無論是品種、數量,還是地區都有很大局限。上海作為版權貿易開展較好的城市之一,2002、2003年的引進輸出比約為4:1,所以上海的情況可以作為一個典型:這里占輸出總量的86%都是輸往港臺地區,其余也大多是輸往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有文化認同的亞洲國家。同時,我國版權輸出的內容過于單一,主要集中在中醫、武術和古典文學等中國傳統文化方面。 反思:版權貿易費用嚴重失衡 9月2日至6日,第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 在展會上,記者采訪了多家出版社的版權貿易負責人。他們大都表示,我國的版權貿易除了數量上有很大逆差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就是貿易費用的嚴重不對稱。多家出版社都不愿透露自己輸出版權的費用,有幾家負責人認為,有一些輸出圖書是公益性的,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少量費用甚至不收。在記者追問之下,某出版社估算出一個數字:輸出和引進所花的費用可以比作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 造成引進版權費用遠遠高于輸出費用數倍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是輸出費用被壓到最低,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出版社前些年有種不好的風氣:為了賣版權而賣版權。因為版權貿易的數量也曾是考核出版社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使得出版社為了“政績”不惜低價甚至白送出版權,甚至讓國外出版商認為我們是求著他買版權。 二是盲目引進版權,哄抬價格。這是緣于部分國內出版商的不冷靜,一味的認為在國外登上排行榜的書引進來就會好賣,至少也有了可以炒作的賣點。還未經仔細審稿就買下,等組織翻譯出來才發現沒有預想的價值,甚至擱置下來不出版了。 在對于上一年度引進輸出版圖書的評比中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引進版的圖書中有些選題文化價值一般,反映了出版社版權經營的水平和素質不高;還有的購進版權花費過高,得不償失。可見,我們一些出版社在版權貿易中理性引進、謹慎篩選的觀念和操作能力還需要加強。 貿易:能否固守“自力更生” 影響我國版權輸出做大做強還有一個主要因素:在版權貿易的過程中,我國的版權代理公司起的作用不是特別大。而與此相對的是,我國的出版社比較熱衷于“自力更生”,也就是不通過中介代理商,出版社之間直接面對面,就像商品生產者不通過中間渠道直銷給消費者似的。 事實上,版權代理商在版權貿易中起著重要的橋梁作用,不但可以用規模優勢幫助出版社節約單打獨斗海外市場的資金,而且還更利于資源集中和樹立本國品牌。但參加這次北京圖書博覽會的國內代理公司只有中華版權代理公司和北京版權代理公司兩家。而很多國內出版社代表在會議期間都直接到國外出版社和著名國外代理商的展臺前“串門”。無怪業內人士尖銳的指出,國內的版權代理業還不成氣候,公司規模很小,并且沒有很好的客戶資源。 而國內出版社一方面還沒走出舊的經營理念,認為自己可以直接尋找國外出版社談版權貿易,不需要中介代理,更不想平添10%左右的代理費用。另一方面擔心國內代理商運營不規范。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一位代表對記者舉例說,該社曾通過日本的代理商輸出版權,國外代理商十分成熟和規范,不會出現瞞報銷量等現象。而國內某代理商曾在輸入某書版權時先和人民文學出版社談好版費,再把這個價錢報給別家,利用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名號坐地起價。 中華版權代理總公司的張洪波說,國家應該重點扶持幾家大型版權代理機構的成長,以有效機制支持版權代理機構和版權集體管理組織的發展壯大。但出版社方面卻認為,代理機構的成長應該是由市場說了算的,不講信譽就會被自然淘汰,而外資代理商進入國內則會加強危機感,促使國內機構提高服務質量,最終規范了整個市場。 圖為:《誰動了我的奶酪》、《挪威的森林》……近幾年的暢銷書排行榜上,引進版圖書你方唱罷我登場。在大大小小的書店里,各種各樣的引進版圖書都在顯眼的位置上吸引著讀者的目光。有人形容圖書市場和電影市場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外來的大片激動著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漣漪。 《市場報》 (2004年09月10日 第十六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