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石化巨頭內地選秀 大連揚州珠海角逐(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17日 13:01 21世紀經濟報道 | |||||||||||
見習記者 何清 本報記者 柯志雄 上海報道 按照臺灣方面設想,“如果各方面條件都允許,該項目建成后,整個石化基地將包含自乙烯以下的整條石化產業鏈,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石化基地之一。” 7月的最后一天,臺灣石化同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一行十余人在理事長周新懷率領下自寧波啟程返回臺灣。協會此次到內地,主要目標是為其在內地建立大型輕油裂解(乙烯)廠選擇廠址。 據臺灣有關方面透露,此次臺灣方面計劃投資1500億新臺幣(約合46.875億美金)在大陸建設一座大型石化基地。 按照臺灣方面設想,“如果各方面條件都允許,該項目建成后,整個石化基地將包含自乙烯以下的整條石化產業鏈,成為全球最重要的石化基地之一。” 但基地具體建在何處,目前尚未作決定。 臺灣石化業面臨危機 據協會秘書長謝俊雄先生介紹,臺灣石化產業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經過八十年代的高速發展,九十代初已發展成為東亞地區重要的煉化基地之一。 當時,石化產業是臺灣經濟支柱產業,擁有中國石油(以下簡稱中油)、臺塑、奇美等一批頗具規模的煉化企業。然而1990年代初,由于臺灣油品市場狹小、當局側重于發展電腦、芯片等高科技產業及環保標準提高等因素,臺灣石化產業開始停滯不前,甚至出現萎縮。 “扣除臺塑集團自用的乙烯外,臺灣上一次擴建乙烯產能已是13年前的事了。目前中油體系的下游石化業者受限于原料不足,不僅規模快速萎縮,未來更將面臨外商在大陸相同項目投資的巨大威脅。如果失去五輕(中油第五輕油裂解廠)的原料供應,仁武、大社的(石化)業者將面臨整體倒閉的危險。”言及此,謝感慨萬分。 更令臺灣石化業界憂心的是,高雄地區石化業者為了使當地的石化基地生產符合環保要求,已投入改造經費超過600億元(新臺幣),卻仍面臨當地民眾的激烈抗議。他們要求將該基地拆遷。目前,這種抗議浪潮有波及全島的趨勢。 其實臺灣當局也早已意識到島內石化業所面臨的危機。 一份臺灣經濟部的調研報告認為:島內油品市場飽和,導致乙烯產能建設嚴重滯后,這已成為制約臺灣石化業,特別是石化下游產業發展的“瓶頸”。報告同時指出,中國內地石化產品需求量很大,且市場容量仍在擴大,但目前自給率僅60%左右,其它均依靠進口,因此建議臺灣當局放松目前對臺灣石化企業到內地投資石化產業的限制,允許其到內地投資設廠。 在此背景下,臺灣石化業公推臺塑總經理李志村、長春集團董事長林書鴻、和桐集團董事長陳雄武、臺聚集團周新懷等四大巨頭企業最高層領導為代表,聯袂拜會臺灣當局高層,表達石化產業在臺灣追尋長久發展的意愿,并痛陳石化業苦衷,要求“挽救臺灣石化業于危亡之間”。 據悉,目前臺灣當局計劃放寬石化上游西進內地投資的限制,允許臺資在內地建立兩座80萬噸乙烯廠,但投資總額限制在300億新臺幣(如包括配套設施建設,總投資為1500億新臺幣);另擬規定,這筆資金需分五年匯出,每年60億新臺幣,乙烯廠設備采購需有40%系臺灣原產。 臺灣消息人士分析,“協會作為臺灣石化業的行業組織,此次組織會員登陸祖國,走訪大連、揚州和珠海等地正是銜命而來,為投資設廠做準備。” 西進內地可能嗎? 對于臺灣石化商的此次來訪,內地各界表現出極大熱情。 在揚州,揚州市市長季建業親自接見了考察團一行,并且當場與3家石化公會下屬臺灣企業簽署了投資協議,總投資額達1.1億美元(協議項目為精細化工產品生產,不在300億投資計劃之列)。 在大連,夢想成為“中國民營石化一哥”的大連實德集團高層向代表團詳細介紹了大連石化業的發展現狀,據實德主管石化技術研發的楚忠孝總工程師介紹,“(大連)便捷的交通設施、已有的2000萬噸煉油能力和雄厚的科研力量,都引起臺灣方面的很大興趣。” 珠海等地也使出渾身解數。各方都力圖將這個項目留在本地,以便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然而,一位業內專家指出,臺灣方面的這個項目尚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首先,長期以來臺灣當局一直對內地采取技術封鎖的政策,尤其是在內地經濟發展蒸蒸日上、而臺灣島內很不景氣的今天,臺灣當局更是如此,以防臺灣經濟空心化。 而石化產業屬于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目前臺灣對精細化工產品———三氟一氯甲烷、一氟五氯乙烷等———生產技術施行嚴格禁止向內地輸出的政策;作為化工原料的乙烯項目最終能否獲得批準尚存在很大變數。 “前幾年中芯投資大陸已引起軒然大波,石化項目命運如何實難預料。”這位不肯透露姓名的專家說。 其次,即便是臺灣方面獲準放行,到了內地,臺商仍會遇到很多困難,主要是乙烯原料石腦油的供應問題。 據了解,乙烯是聚乙烯等眾多石化產品的主要原料,它是以原油經裂解分離后產出的石腦油為原料的(所以臺灣把乙烯廠叫做輕油裂解廠)。目前,內地煉油企業絕大多數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兩大集團手中。 現在這兩家公司都是上下游一體化的上市公司,背負著金融市場對利潤要求的巨大壓力,石化業務是它們重要的利潤來源。在此背景下,它們是否會給競爭對手足夠的原料? 大連方面一位曾參與實德石化項目的人士認為,“它們一點都不會給。” 協會秘書長謝俊雄也表示,投資項目能否獲批,確實難以預料。但他同時認為,以目前形勢來看,獲批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只是時間早晚;至于內地兩家公司是否提供石腦油原料,他的回答似乎也很輕松,“可以從國際市場上采購,只是成本高低而已。” 兩岸合作共建基地? 據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介紹,按照我國石化產業發展規劃,將在大連和珠海分別建立80萬-100萬噸的乙烯生產基地,由中石油和中石化負責建設與生產。協會此次恰恰考察了上述兩地,是無意的巧合還是協會有意為之?協會、地方政府等各方均不愿作出正面回答,只談雙方將在此次合作中精誠合作,共同促進內地石化產業的盡快發展,以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需求。 目前我國石化產品整體對外依存度偏高,這點在PTA、EG(乙二醇)兩類產品上表現得尤其明顯。 2003年8月6日,中國化纖行業協會向國家發改委提交了一份名為《關于加快發展我國聚酯原料工業的建議(代擬稿)》的報告,報告一開篇即道出形勢之迫切。 “2002年PTA、EG(乙二醇)的進口依存度分別達到64.2%和67.8%,整個聚酯產業鏈嚴重受制于國外少數原料生產商。2003年初,供應商以美伊緊張局勢為炒作題材,肆意抬高PTA和EG售價。從2003年1月初到2月23日的短短50天內,PTA實際成交價格從515美元-520美元/噸上漲到775美元-790美元/噸,漲幅超過50%;EG從535美元-540美元/噸大幅上漲到770美元-780美元/噸,漲幅也高達44%。” 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信息部王主編認為,我國石化產品對外依存度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現有的上游原料產能被兩大集團所壟斷。出于生產安全等角度考慮,國家對上馬石化上游項目采取許可證制度,在某種意義上又保護了這種壟斷。而壟斷縱容市場操縱。為獲取利潤最大化,兩大集團可能會縮減原料的市場供應量,最終導致我國石化產品對外依存度高。因此,應采取一視同仁政策,將石化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對內、對外同時放開。 談及此次協會西進考察的最終結果,王主編認為,石化產業鏈既是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又是高耗能產業,因此對周邊基礎設施的要求較高。從這個角度來看,揚州、珠海較大連略遜一籌。 “這兩個地方電能短缺,且技術實力、配套設施也不如大連”,王主編認為。但大連是個淡水資源匱乏的地區,恐怕難以滿足乙烯裝置對水資源的需求,“所以具體臺灣方面會選擇何地建廠,目前很難作出準確判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