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回合:中國在日內瓦贏了什么?(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8月06日 13:00 21世紀經濟報道 | |||||||||||
多哈回合中國贏分 8月2日中午,商務部部長助理易小準返回北京首都機場,緊隨其后的,是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和海關總署等部門代表組成的中國赴日內瓦參與多哈回合新一輪談判的代表團成員。 8月1日零時30分(瑞士日內瓦當地時間),經過兩周的緊密磋商,以及7月30日起連續40個小時的晝夜談判,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終于就多哈回合全球多邊貿易談判的主要議題達成框架協議。 該框架協議主要包括5個部分:農產品貿易問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問題、發展問題、服務貿易以及貿易便利化。其中突破性進展是,框架協議明確規定在全球范圍內逐步取消農產品的出口補貼、降低進口關稅,發達國家承諾最終取消出口補貼、大幅度削減國內支持、實質性改進市場準入條件。協議還規定,減少在服務業中“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 框架協議達成后,世貿組織成員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就談判模式和具體內容進行磋商,以最終完成“多哈回合”談判。 “這是多哈談判的一個重要階段性成果。”8月2日下午,一位談判代表對本報記者表示。 自去年9月坎昆會議失敗后,多哈談判陷入僵局,世貿組織的威信受到嚴重打擊,此次所取得的突破性進展,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兩大陣營互相妥協的結果,“它把多哈回合談判重新拉回正軌,并為該回合談判的結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孫振宇大使接受媒體采訪時評價,在這次框架協議談判中,發展中國家成員既有得也有失,結果比預期的略好一些,“總之,這個框架對發展中國家成員來說雖然談不上滿意,但總體來看還不錯”。 上述參與此次談判的代表透露,在談判中,經過中國代表團據理力爭,除開農產品貿易問題外,中國關注的國營貿易企業紀律、微量許可優惠待遇、“特殊產品”優惠待遇以及新成員待遇等問題在框架中都得到了體現,這為在下一階段談判更好地維護中國的經濟利益打下了一定基礎。 利益陣營博弈 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世貿組織第四次部長級會議啟動了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新啟動的多邊貿易談判又稱“多哈發展議程”,或簡稱“多哈回合”。該輪談判確定了8個談判領域,即農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知識產權、規則、爭端解決、貿易與環境以及貿易和發展問題。 但去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上,由于各成員在農業等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會議無果而終,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僵局。 據稱,此次在日內瓦WTO成員達成的協議全稱為《多哈回合框架協議》。然而,就是為了在這份僅僅17頁的框架性協議簽齊所有147個WTO成員的名字,各大利益陣營、各國之間費盡心思展開了多輪博弈。 在去年9月坎昆會議上,因為利益糾葛,WTO成員迅速形成兩大陣營利益派別:發達國家成員和發展中國家成員。但是,因為各自的需求差異化,在不同的領域里又內部分化出不同的小利益集團。 比如在農業問題上,發達國家內部分成兩大利益群體:一是美國、凱恩斯集團。其農產品競爭力較強,試圖利用新一輪談判推動農產品貿易自由化。二是歐盟、瑞士、挪威、日本和韓國等成員。其農業缺乏比較優勢,農業生產主要集中在少數產品,其談判目標是盡可能維持對農業的高度保護和支持,強調靈活性,主張采用烏拉圭回合模式進行關稅減讓、削減國內支持,削減幅度基本與烏拉圭回合相同。 發展中國家成員也同樣分化成三大利益群體: 一是包括巴西、印度、中國等在內的21國集團(即G21),代表了世界上63%的農村人口,51%的世界總人口,農業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20%,農產品進出口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26%和17%。該集團是發展中成員中強勢集團。 二是77國集團(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國家集團和非洲聯盟和以孟加拉國為首的最不發達國家結成聯盟,即G77)。 三是由多米尼加、洪都拉斯、肯尼亞、尼加拉瓜、巴拿馬和斯里蘭卡等33國組成的聯盟(即G33)。 顯然,發達國家集團與發展中國家集團利益在農業問題上分歧明顯。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宿景祥博士分析,1995年1月1日生效的WTO《農業協定》,所構建的國際農產品貿易框架仍然存在許多缺陷,迫切需要進一步改革。從利益集團而言,形成鮮明對立。如WTO一方面允許發達國家補貼農業,另一方面卻要求發展中國家降低農產品關稅,向發展中國家施壓,要求它們使農業進一步自由化。WTO《農業協定》把農業補貼分成了必須減少的貿易扭曲國內補貼(黃箱),和免受約束因而可以增加的非貿易扭曲補貼(藍箱和綠箱)。這樣一來,富國可以通過轉換補貼種類,保持或增加其已經很高的補貼。這就好比魔術師的詭計,讓補貼從一個箱子里消失,又從另一個箱子里出現。 而發展中國家大多無力補貼農業,卻被迫降低關稅。由于發達國家經歷了“關稅化”過程,它們就能從“特殊保護機制”(反對進口潮的特殊保護)中獲益,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卻無權使用它。此外,由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貸款限制,許多發展中國家還受到農業關稅快速降低的影響。廉價的進口貨涌入許多發展中國家,使貧窮農民的生活難以為繼。從而使得發達國家“廉價的農產品”充斥于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造成當地農民收入減少,流離失所。 由于兩大利益陣營在農業問題上存在巨大分歧,因此去年坎昆會議不歡而散。但是,談判必須繼續。 在此次日內瓦談判會議上,發展中國家陣營又進行了細化。其中,非洲集團、最不發達國家及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國家集團(ACP)構成了G90集團,G90成員是最貧窮及最小國家,6月上旬在圭亞那喬治敦成立,目前是世界貿易組織中最大的成員群體。坎昆會議上出現的G21集團變成了G20,變化后的G20集團由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古巴、埃及、印度、印尼、墨西哥、尼日利亞、巴基斯坦、巴拉圭、菲律賓、南非、坦桑尼亞、泰國、委內瑞拉和津巴布韋等國家組成。 此次會議前,G90與G20之間進行了對話,這兩個集團加起來組成了WTO成員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有共同的利益,而其從貿易獲益也仍需得到保證。 突破核心問題 顯然,談判主要障礙是農業問題。為了努力解決這項問題,中國進行了充分準備。據農業部農產品貿易辦公室有關人士稱,在WTO新一輪農業談判第三階段啟動之初,農業部就開始向“關心中國農業發展和改革的各類企業、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及各界人士征集意見和觀點”,并且對這些意見進行了分區域、行業及職業分類整理。據稱,此次去日內瓦談判之前征集了許多意見,今后意見征集依然繼續。 中國于2002年9月向WTO提交了農業談判提案,第一次全面參與WTO多邊貿易談判。去年坎昆會議時,商務部世貿司有關官員對本報記者透露了中國底牌:中國基本的立場是,要求新一輪農業談判按照公平競爭的原則,消除貿易壁壘,減少農業保護,提高發展中成員的市場準入機會,促進農產品公平貿易;要充分考慮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的農業發展實際和需要,保證談判結果在體現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總體平衡;要切實關注新成員在加入過程中所做的承諾,給予新成員特殊差別對待,新成員不作進一步減讓承諾。 在此次日內瓦談判中,中方的立場在多哈回合所有議題的談判中都有體現,尤其是農業議題。中方認為,高補貼、高支持、高關稅的發達成員應該做出重大的實質性的減讓承諾,才有可能打破目前的僵局,從而推動整個談判的進展。農業談判的出口競爭、國內支持和市場準入三個方面應當取得平衡進展。 在出口競爭問題上,包括中國、巴西、印度在內的20國協調組(G20)聯合部分農產品出口國,強調取消所有形式、所有產品的出口補貼,平行削減其他出口補貼措施;關于市場準入問題,G20強調要通過高稅多減實質性改善市場準入,充分考慮發展中成員特殊和差別待遇,給予發展中成員特殊產品;關于國內支持問題,G20和主要農產品出口國認為發達成員應大幅度削減國內支持,削減扭曲貿易的所有要素。 商務部研究院的梅新育博士表示,這次框架談判的成功之處,在于發達成員承諾其農產品出口補貼最終將確定一個取消日期,同時把所有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在初期削減20%。這是發展中成員取得的一個不小的勝利。 孫振宇也公開評論說,在就農業問題達成的框架協議中,涉及了有關國內支持、出口競爭、市場準入三項內容。在國內支持中,對扭曲貿易的國內支持總水平、國內支持的削減原則及有關標準和紀律作了描述。在出口競爭方面,協議明確規定最終將就取消出口補貼確定一個具體日期,同時在出口信貸、食品援助、國營貿易企業等與出口補貼相關的問題上也制定了相應紀律。 在市場準入方面,確定了談判基本公式的要素,對發達成員和發展中成員的“敏感產品”如何承擔削減關稅義務作了規定,并承認發展中成員的“特殊產品”享受更優惠的待遇。另外農業框架也承諾對最不發達成員和新加入成員的待遇作出相應的靈活安排。 農業問題最終達成了框架性協議,據稱,這與美國極力推動分不開。據參與此次談判的代表表示,美國之所以主動地極力推動農業問題談判,主要源于他們又提出了新藍箱方案,在所有成員同意該方案的基礎上,美國就提出OK,主動在該協議上簽字。目前,關于新藍箱方案的詳細情況,記者尚無法獲取。 有意思的是,為了爭取在此次談判中的主動,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陣營試圖對發展中國家進行分化,提出了先進的發展中國家概念。據專家稱,世貿組織的成員大體分四類:發達成員、發展中成員、最不發達成員和轉軌經濟體成員。此次談判中,美國、歐盟等發達成員認為中國、印度、巴西等是先進的、發達的發展中成員,不應與其他貧窮的發展中成員享受同等待遇,因而正努力推動在發展中成員中再次分類。加勒比和非洲地區的一些窮國支持美歐的立場,而南美和東南亞的許多國家則對此表示關注。 歐美此舉意圖很明顯,一方面分化了發展中成員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便于發達成員將精力集中在中國、印度、巴西等國身上,給這些國家造成更大壓力。 不過,此企圖并沒有在此次談判中得逞。 務實和靈活的外交 此次中方代表團陣容強大,據知情人士透露,從國內出發的共約10多人,主要由商務部部長助理易小準帶隊,該談判代表團成員主要包括商務部世貿司副司長張向晨等7人,農業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農業部WTO專家組組長馬有祥等4人、財政部關稅司司長王偉等3人、海關總署WTO辦公室2人及國家發改委1人,中國常駐世貿組織代表孫振宇大使和副代表李恩恒則率領使團成員全程參與,其中孫大使全面負責,重點在農業談判上,而李恩恒則主攻貿易便利化和發展中問題。 孫振宇大使公開稱,此次談判中,中國談判代表團與廣大發展中成員協調合作,互相支持,積極捍衛了發展中成員的利益,維護了中國的經濟利益,同時與發達成員進行了有益的意見交流,在談判中發揮了積極、建設性作用。 參與此次談判的該代表也表示,此次談判中方采取的是務實和靈活外交。 作為一個發展中成員,中國與廣大發展中成員有許多共同之處,捍衛發展中成員的利益,也就捍衛中國的利益。同時,中國又有一些特殊的利益關注。比如在貿易便利化方面,中國有特殊需求,中國的海關通關便利化現代化程度比較高,并且貿易便利化后,有利于中國商品出口,因此比較積極推動貿易便利化,這恰與發達國家不謀而合,而由于現代化程度低,一些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極力抵制貿易便利化。 此次框架協議里,貿易便利化也順利通過,其代價是,發達國家承諾給予抵制的國家以技術援助和能力建設。 與此同時,中國與其他成員密切配合,在非農產品市場準入談判與貿易便利模式談判中表現出一定靈活性,并就發展問題達成了一致,為維護發展中成員的團結做出了貢獻。 雖然框架協議在大的原則框架內對5個方面的貿易問題做出了安排,但具體細節的最終敲定仍需時日,包括具體數據規定以及具體時限等。 依據計劃,多哈回合將在2005年1月1日前結束。但是從目前形勢來看,這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專家指出,這些具體問題的談判可能還需要大約兩年的時間才能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