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論”殃及中國公司海外上市(圖)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6日 14:42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記者 廖新軍 上海報道 對于美中經濟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內容,孫哲教授認為,美國行政當局不會“照單”執行。至于企業上市問題,美中經濟委員會以前提交的報告也涵蓋了這一領域。“事實上,迄今為止證券監管當局并未采納它的建議。” 中美關系無小事。 即使是公司上市這樣的問題,也可以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 2004年6月15日,美中經濟和安全評估委員會(以下簡稱“美中經濟委員會”)向國會提交一份報告。 報告稱,美中經濟委員會要評估中國公司進入并利用美國資本市場的深度和廣度,評估現有的信息披露規則是否足以識別在美國市場上活躍的中國公司中,哪些從事了武器擴散或者其它對美國安全不利的活動。 報告還指責說,許多中國企業進入全球資本市場上是危險的,據稱這些公司財務和運作透明 度低,卻從美國投資者手中“卷走”了數十億美元。在報告中,美中經濟委員會就中國公司進入美國資本市場的問題,向國會提出了包括禁止美國對涉及武器擴散活動的中國公司進行直接和間接投資等4條建議。 “中國在美國上市的公司數量不多,對美國資本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更不用說對美國整個經濟體系。它被人為地夸大了。”京華山一證券董事暨投資銀行部主管溫天絡認為。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孫哲教授進一步指出,中國公司尤其是國有公司的海外上市問題,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一樣,實質上是被美政界一些人政治化了,“成為了他們手中的政治工具”。 夸大事實的4大建言 據孫哲介紹,美中經濟委員會是美國國會2000年設立的評估機構,由兩黨12位成員組成。其使命是就中美關系中的經濟對國家安全議題進行調查、分析,并每年向國會提出政策建議報告。 美中經濟委員會在報告中認為,中國政府有針對性地挑選了一些公司,主要是國有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雖然中國私營部門約占國內GDP的60%,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籌資的絕大部分(超過90%)屬于國有企業。 該報告援引的數據說,2004年中國企業計劃通過在海外首次公開發行(IPO)集資約230億美元,比前幾年增加顯著。而且沒有跡象表明,中國會放慢海外上市的步伐。 報告指責說,通過在全球資本市場籌資,國有上市企業增加了中國政府控制的金融資源的總值。由于政府仍然是大股東,這些公司的小股東實質上并不存在。 2003年5月,中國引入QFII制度,允許合格的外國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報告認為,經過批準的外國證券公司迄今為止其中一半是美國公司,可以購買中國國內的金融產品。 “由于中國國內資本市場還處于早期發展階段,缺乏可以與美國相比的透明度以及監管框架,給美國合格的投資者造成嚴重的公司治理、金融風險以及潛在的安全問題等。”該報告認為。 此外,該報告提醒說,假定中國公司與國防工業部門存在混雜的關系,美國政府和投資者有必要更加全面了解的是,中國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籌資與中國軍事、國防領域所取得的成就之間的關系。 “在監控、披露中國上市公司與武器擴散、國防工業集團之間的關系方面,美國政府缺乏足夠的部門協調機制、監管資源以及信息收集管理手段。此外,上市承銷商未能保持應有的警惕,沒有盡職去搜集這些信息。” 因此,在中國公司進入美國資本市場方面,美中經濟委員會向國會提出了4條建議: 第一,國會授權情報部門對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已經籌資或準備上市籌資的中國公司或其他外國公司進行調查,甄別它們是否從事或者涉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擴散活動及其分銷系統,以及進行更為廣泛的安全問題評估。并在美國政府幾個部門間新成立一個咨詢協調程序,改善情報收集管理和提高重視程度。 其次,要求共同基金更為充分地披露投資中國的特定風險。 第三,讓商務部、美國貿易代表進行對中國國有銀行評估,其向國有企業和其他企業發放貸款時其基于非商業原則的做法是否構成了有悖于WTO的政府實質性補貼。 第四,對于被美國政府認定從事有關武器擴散活動并被制裁的公司,不管它們在中國、美國還是其它國際資本市場上市交易,國會都應該禁止美國機構和私人投資者直接或間接地對其進行股權和債權投資。 對于美中經濟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內容,孫哲教授認為,美國行政當局不會“照單”執行。至于企業上市問題,美中經濟委員會以前提交的報告也涵蓋了這一領域。“事實上,迄今為止證券監管當局并未采納它的建議。” 但國會人士以夸大事實的方式制造輿論,會給美國行政當局造成壓力,并一定程度上影響當局的行為,孫哲指出。 4月聽證會之辯 知情人士透露,為了準備報告中關于中國企業海外上市的部分內容,美中經濟委員會于4月16日舉行了“中國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聽證會。 在聽證會的開幕詞中,美中經濟委員會副主席達馬托認為,投資者缺乏足夠的信息來了解中國在美上市企業所存在的風險。 達馬托說,我擔心以前造就高科技泡沫的華爾街投資界,現正塑造新的中資股泡沫。此外,相關機構“迄今仍然缺乏”對在美上市中國國有企業與軍工集團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聯系的“完整評估”。 美中經濟委員會主席羅賓遜表示,委員會想了解美國政府對該種關聯及其它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是否給予了足夠的關注。 羅賓遜在里根時代是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成員。 據被邀請作證的美國沃特財務集團總裁蒂姆.沃特介紹,聽證會上討論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是,對投資于中國上市公司的美國投資者來說,公開披露的信息是否足夠。 沃特先生認為,這個問題應該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中國大型國有企業,通常以ADR的方式在美國上市。他們以“國外備案者”身份在美國證監會登記備案,而現有法律對這類公司要求披露的信息比較少。 “在聽證會上,確實討論過是否可能或者要求這類公司披露更多信息的問題。” 至于另一類公司,由于它們在SEC直接登記備案或在美國市場直接上市,他們與美國其它任何上市公司一樣,被要求充分披露所有信息。因此,大家對這類公司關注不多。 此外,一位參與聽證會的人士稱,政府部們和私營部門一些人擔心,中國正在從美國手中奪走許多工作機會。他們說,由于人民幣的人為低估,中國公司與美國同行競爭時處于“不公正的”優勢地位。因此他們主張,在解決這一問題之前,應該限制中國公司在美國資本市場籌資的活動。 “但這一觀點并沒有太大的市場。”該人士說。 紐約全球證券公司主管坦頓則對委員會表示,中資公司在美國上市對該公司本身的監管和潛在的投資者都是好事。“和在中國國內上市不同,在美國上市是程序問題,而不是政治問題。”他說。 坦頓在研究報告中稱,2002-2003年,在紐約證交所及NASDAQ上市的中資公司平均回報率超過300%。 沃特先生認為,從目前的情況看,美國投資者對投資中國公司十分感興趣。事實上,過去一年半來投資中國已經成為華爾街最大的故事,而且還會繼續。 在沃特看來,今后3-5年里,沒有任何地方比中國更值得投資。“從長期來說,你沒法做空中國。” “中國威脅論”的公司版 美中經濟委員會援引美國沃特財務集團提供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有71家。 郎咸平教授說,美中經濟委員會對中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舉行聽證會,并據此向國會提出一些限制性建議,并非表明他們擔心中國公司上市對美國具有多大影響,畢竟,無論從總數還是占比的角度來說,中國公司幾乎可以不加考慮。 美國一位觀察人士指出,問題的實質在于,美國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日益強大,可能威脅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美國方面擔心的是,來自中國的經濟競爭與挑戰。 孫哲教授介紹,美國國會主要的兩大職能是立法和監督政府運作的方式,有時也以用輿論造勢的方式影響當局。但近年來,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國會內部成立了兩個有關中國問題的委員會,其中之一是美中經濟委員會。 “這表明美國國會開始直接插手一些具體事務,如對中國指手畫腳。” 報告出臺后的6月17日,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章啟月回答記者提問時指出,這份報告通篇充斥著冷戰思維,用敵視的眼光看待中國和中美關系,嚴重誤導公眾。報告還在經貿、臺灣、香港等問題上干涉中國內政,其目的就是鼓吹“中國威脅論”,干擾和破壞中美在各個領域的交往與合作。我們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我們敦促美國政府明確反對上述報告及其所謂建議,以維護中美關系和兩國合作的大局。”章啟月說。 有意思的是,美國有些政府部門甚至不愿摻合這種事。 按照美中經濟委員會主席羅賓遜本人的說法,4月份的聽證會之前,他們曾邀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和財政部提供證詞,但被“遺憾地”拒絕了。 沃特先生認為,美中經濟委員會的報告對中國公司赴美上市不會有任何影響。如果將來會有什么變化,也更可能僅限于以“外國備案者”身份在SEC登記的國有企業以及被美國政府實行制裁的中國公司。 不愿透露姓名的某美資頂級投行一位中國高層接受采訪時說,目前還沒有感覺到來自美國方面的變化,至于將來,國企赴美上市可能會發生一些變化。 在談及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問題時,美中經濟委員會在報告中引述了中國人壽被SEC調查和中芯國際被告上法庭的例子。 “這兩個案例在美國的影響很大,最近兩家國際投行(花旗環球和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負責中國人壽項目在美上市的中國地區高管相繼辭職,不能排除與國企赴美上市問題可能的變化有關聯。”該國際投行人士認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