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滾動新聞 > 正文
 
獨家調查:重型化為廣東經濟“補鈣”(組圖)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6日 08:20 金羊網-新快報
  廣州重工業九大關鍵詞

  ——補鈣、適度、內源、創新、民營資本、宏觀調控、環保、區域合作、就業

  新快報記者 朱向華 實習生 汪琪琦 文/圖

  廣東重工業產值首超輕工業,究竟意義何在?廣州工業在適度重型化過程中要注意什么問題?如何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重工業領域應該如何吸納民間資本?

  帶著一系列問題,《新快報》對廣東省社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品安、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主任陳廣漢、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力三位專家進行了專訪,他們為廣東重工業把脈,點出了影響廣州及廣東適度重型化進程的九大穴位。
  陳廣漢經濟學教授、中山大學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著名區域經濟研究專家。
劉品安

  廣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科院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
丁力

  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研究員,省情調查研究中心研究員。曾領銜研究“2003廣東省地區綜合競爭力”課題。

  適度重型化為經濟“補鈣”

  補鈣———重工業為廣東經濟“補鈣”

  陳廣漢:適度重型化是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

  陳廣漢認為,廣州經濟目前已從消費品工業占據絕對優勢向資本品工業逐漸占主導的階段過渡,因此大力發展汽車、石化等資本密集型產業,也是廣州產業升級的內在要求。

  陳廣漢還認為,廣州適度重型化的目標是與城市功能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因為廣東經濟以輕工業起步,由于長久的輕型化發展而被人們認為“缺鈣”經濟。

  目前在珠三角產業城市群中,廣州擔負著為“缺鈣”的廣東經濟“補鈣”的重任!耙驗閺V州的重化工業基礎好,機械制造、鋼鐵、高新技術(包括電腦軟件、生物醫藥等)都有一定的發展,毗鄰廣州的佛山的建筑材料業也有一定的發展!

  丁力:重工業解決投資不足

  丁力也認為,廣東省重工業產值超過輕工業這一現象總體上是好的。

  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近二十年來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以前重點發展的是輕工業,即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發展模式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但也存在后勁不足的缺點。近年來,廣東原來開放的優勢已不復存在,競爭壓力日益加大。

  重化工業具有投資大、技術含量高的特點,廣東提高重化工業在制造業中的比重,有利于增強自己的競爭力。此外,投資、消費、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其中以投資最為基本。

  廣東經濟目前存在投資不足的問題,省內重化工業的上馬也可以部分解決此問題。

  劉品安:重工業加速不是“虛熱”

  “不是虛熱!”這是劉品安面對人們對于重加工業發展加速會否導致經濟“虛熱”的擔心作出的反應。

  他認為廣東現在的經濟基數與速度尚未達到“過熱”的程度,應該在現有基礎保持一定的發展速度,防止經濟滑坡。

  適度———重工業比例還可提高5

  %劉品安:“適度”重型化

  他認為,所謂“適度”重型化,即重、輕工業比值要能促進當地的社會經濟呈良性發展。在他看來,廣東目前的重工業、輕工業布局已接近合理,重工業占經濟總量比例還有5%的上升空間。

  劉品安認為,廣東省重、輕工業比值在64或者5.54.5都是比較合適的。廣州重工業目前在經濟總量中所占比例為52%,廣東省比例也大致如此,因此,目前,廣東省重工業占經濟總量比例還有5%的上升空間。

  但重、輕工業的比例最多不能超過64。政府對重、輕工業發展應該有合理的宏觀調控,使之良性發展。

  丁力:重工業應占領其他市場

  丁力也認為,重化工業的發展是以輕工業的持續發展為前提,輕、重工業應該有一定比例。重化工業不僅要為本地經濟服務,還應占領其他市場。但有人預測,不出三年,包括廣東在內的其他地區,汽車產業都會出現整體供過于求。
左圖:廣州某汽車廠生產線。

  內源不足是重工業最大軟肋

  內源———謹防外源壓制內源

  資金和產業鏈過于依靠外源,是各位專家對于廣州重工業發展的隱憂。廣東的整個經濟可以說是在外源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目前廣東的外源經濟占了全省工業產值的60%,東莞、深圳更是超過了80%。

  丁力:外源壓住內源是最大教訓

  丁力指出,廣東外源經濟比重大,不利于培養重工業;而廣東現有重工業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內源經濟,如廣本、三菱電機都是合資企業,資金、技術、市場都是引進的,這樣的內源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甚至對本土的企業還具有一定排他性。

  這些合資企業通常還會帶來上游的零部件配套企業,這在某種程度上還壓制了相關產業的內源經濟。

  廣東20年改革開放的教訓就是:沒有在發展外源經濟的同時,大力發展內源經濟。結果是廣東重化工業發展打了折扣,而新一輪的發展中應謹防外源經濟再次壓住內源經濟。

  廣東如何避免在新一輪經濟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丁力認為最關鍵的一點是:廣東應該注重培養自主創新能力。

  劉品安:上海模式可參考

  但劉品安對于引進外資進入廣州重工業持樂觀的態度。不過劉品安同時也認為,外資具有無法控制性、不可預見性,因為技術基礎相對薄弱,廣州外資現有的發展模式造成可選擇性差、產業鏈選擇范圍不大。

  在引進外資方面,廣州可以參考上海的模式,上海在建國后,就非常注重重化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技術和人才積累多,外資進入后,也依靠自己的技術和廠房建立了重化工業基地。

  而這種發展模式也使上海擁有了很大的自主權,自由選擇度大。自己建立相關的廠房和技術人員,這對保持產業的延續性、建立產業鏈條都是很有益處的。

  創新———建大規模本土研發中心

  專家認為,外資引進的三部曲一般是:從外資外營,發展到外資內營,最后實現內資內營。而在這個過程中,本土的創新能力是最受考驗的因素,高新產業如是,重工業發展亦如是。

  目前對核心技術掌握不夠、沒有產業品牌是廣東重工業最大的弱點?鐕疽灿醒邪l中心落戶廣州,但對本地技術擴散效應不會很大,因為“人家也不會將核心技術拱手相送,研制核心技術還得靠自己”。

  陳廣漢:建大規模研究中心

  陳廣漢認為,要解決此問題,廣東需要由政府出面成立大規模制造業研究中心。單靠珠三角的小企業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的,我也不贊成“一個鎮一個研發中心”的做法,這樣規模小、輻射源不大,吸引不了技術人才。

  丁力:求“穩”是缺乏創新的借口

  丁力認為,廣東以前為何留不住人才?不是人才不愿意留,而是廣東本身并沒有對人才迫切的需求。如果大力發展重工業,對人才(尤其是高技術人才)的需求會更多更迫切。

  廣東目前也處在上海曾經處在的局面下,求“穩”是掩蓋缺乏創新意識的借口,只有自主創新,才能保證不落后于人。

  民營———鼓勵民營資本進重工業

  陳廣漢:民營是內源的根本

  陳廣漢認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重工業是從根本上發展內源經濟的有效途徑。

  政府應對此提供產業政策的指導,民營企業也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資本重組。資本進入的同時,管理也要進入,這才對一切產業公平。

  民營資本進入重工業也需要有一定資本、一定實力才能進。我國除了關系國計民生的主要經濟命脈還由國家控制,大部分都可以采用以民營資本為主體的混合經濟。

  劉品安:鼓勵民營重工業

  劉品安認為,目前重工業基本都是國有,由于國家對放開民營資本進入重工業有種種顧慮,現在這種觀念應該打破。廣東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民營資本應與國有資本一樣可以進入重工業。

  重工業投資大、見效慢,國家應該加大民營資本進入重工業的保護和支持力度,使民營資本愿意投入到重工業中。政府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只要達到了一定標準、規模,就應該允許立項。

  打造區域重工業龍頭

  調控———政府主導、協調、服務

  廣州石化80萬噸乙烯項目至今遲遲不能上馬,引發了社會質疑。專家認為,雖然80萬噸乙烯項目的延遲開工牽涉到重復建設、外資引進以及市場前景等多種因素,但這個案例也從側面凸顯了政府宏觀調控的重要性。

  劉品安認為,政府應該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發揮“主導、協調、服務”的作用。重化工業是技術型行業,行業特征決定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性。

  合作———輕工業暫不需轉移

  泛珠三角“9+2”合作大幕已經開啟,有人提出:廣東重工業在整個泛珠三角區域中究竟占據一個怎樣的地位?廣東會否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區域伙伴轉移的必要?

  對此,劉品安認為,在整個區域中,廣東可以說處于“領頭羊”地位,但這種優勢并不體現在每個產業、每個領域,廣東的輕紡在“9+2”區域經濟中具有一定優勢,但重化工業則沒有什么優勢,因此需要與其他省、區進行優勢互補,通過合作加強重化工業。

  重化工業規模大、投資大、需要廣闊的區域,而廣東地域有限,可以借助向其他省、區的腹地發展。而廣東的汽車制造業、深圳的高科技制造業也為其他省區提供了很好的借鑒與合作機會。

  許多西方國家目前都逐步將原有的資本密集型產業淘汰或轉移到國外,把重心放在知識密集型產業上。但陳廣漢認為,目前廣東的輕工業并沒有轉移的跡象,廣東也還沒有到需要轉移的階段。

  因為,勞動密集產業的轉移來源于勞動力價格的上升,而中國已經形成一個較為開放的市場,在廣東,工人的工資成本還是較低的,紡織品、手表等產業依然有利可圖,所以還沒到非轉移不可的時候。

  在“9+2”經濟合作區域中,廣東的輕、重工業都比較強,整體經濟實力處于強勢地位。其中,廣東的汽車工業是最強的,石化工業也有一定的地位。隨著市場的擴大,商品流動增強,導致產業分工變化,廣東還可以進一步利用這些有利條件發展自身經濟。

  重工業加速潛藏隱憂

  環保———注意南沙的生態環保

  陳廣漢就環保問題提了一個醒:廣州原有的重工業區在發展中逐步變成城區,發展空間受限,一些重工業不得不外遷,靠海的南沙就成了首選。

  南沙是珠三角的核心區域,它有發展臨港工業的優勢,有利于聯系國際市場,也方便海洋運輸。在南沙發展重工業,有利于產業積聚,擴大空間。但在發展經濟中,一定要注意保持南沙的原生態環境。

  就業———重工業可能減少就業

  還有專家擔心,重工業發展還會引發一些負面問題。丁力指出,重工業的加速發展會對社會就業帶來一定負面影響。

  據了解,重工業與輕工業相比,單位投入能提供的就業崗位有所下降。也就是說,假定經濟總量不變,以輕工業為主的就業人數要比以重工業為主時多得多。

  廣東如重點放在重工業上,就業問題就凸顯出來了。(2002年,廣東勞動就業人數占全社會總人數的比值比浙江低10%)重化工業對勞動的需求降低,如何更好地解決就業也是我們應該積極思考與面對的問題。

  重工業投資周期長,它對就業的影響在3———5年才會顯現。由于CEPA的簽定,廣東吸引外資的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傳統外資(來自港澳臺)的引進達到極限,不能寄望太高。一方面,廣東可以在歐美積極尋找新的合作伙伴,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努力發展內源經濟,自力更生。

  (曉健/編制)
進入伊妹兒的網絡豪宅 新浪點點通個性smsDIY
海納百川 候車亭媒體 哪里可以免費發短信?





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中法文化年精彩紛呈
2003年審計報告
馬龍-白蘭度病逝
蓋茨第9次訪華
惠特尼休斯頓北京個唱
全國治理超限超載行動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