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市場經濟地位”發難中國 經貿蜜月打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7月05日 09:49 《財經時報》 | |||||||||
相對于美國對中國“強硬”的經貿政策,歐盟對中國的態度一般被認為一直要和緩得多。特別是在歐盟東擴之后,歐盟更超過美日,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但本周發生的兩件事情,或許使中歐雙方頗為默契的經貿關系蒙上了陰影。 本周一,6月28日,歐盟有關人士宣布,鑒于中國政府依然在干預中國的微觀經濟運行,歐盟將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國家地位;之后,又傳出了一則消息:歐盟的部分進口商要
歐盟委員會貿易部發言人在周一的講話中指出,國家不再微觀干預經濟,才能給予市場經濟地位。同時他還提出,中國建立和遵守企業治理規范和會計準則,這樣在遭到違反貿易協議的指控時,就可以提供足夠可靠的會計信息作為參考;中國還需建立和實施有關破產和財產所有權的法律;中國的銀行業必須脫離政府的控制。 周三,6月30日,歐盟行業協會的代表和一些政治家則提出,要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地位。這些人士認為,中國目前利用對“貧窮國”的優惠待遇,大量向歐盟出口廉價商品。其中,中國的紡織品最讓這些人士擔心。 他們進而建議,在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同時,對中國的紡織品實施新的進口限制,用以防止在取消紡織品進口配額限制之后,有更多的中國紡織品涌入歐盟地區。 按照世界貿易組織達成的協議,世界各國實行的紡織品配額限制將在2004年底全部取消。按照歐盟方面的統計,中國目前每年向歐盟出口的紡織品達到了20億歐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伴隨著貿易量的增大,中歐雙方的貿易摩擦還會繼續增多,“就像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一樣”。因此,那些認為中歐貿易的發展將是一條坦途的觀點,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 據觀察,鑒于中歐目前在經貿關系上的互補性,以及歐盟在國際中的地位,歐盟國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斷然不會采取兩敗俱傷的做法,損害中歐貿易發展的前景。 就像歐盟此前和中國就煉焦煤問題發生的貿易爭端一樣,中歐雙方可能會在最后關頭達成協議,避免爆發貿易戰。 歐盟東擴之后,一舉超過日本和美國,已經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今年前5個月,兩國的貿易總量達到657.2億美元,增長了35.9%,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