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左一:主持人 新浪網財經中心主編劉書 中:《經濟觀察報》總編何力 右一:經濟觀察報總經理張忠 |
|
新浪財經訊 11月28日,《經濟觀察報》總編何力、總經理張忠作客新浪嘉賓聊天室,與廣大網友交流。
以下為聊天實錄:
媒體公司也應該建立一個和公眾定期溝通的制度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光臨新浪網總編在線欄目。新浪網非常高興請到了《經濟觀察報》總編何力先生和《經濟觀察報》總經理張忠先生,雖然我們跟你們二位都非常的熟悉,我們的讀者跟你們也非常的熟悉,剛開始還是請你們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何力:大家好,相隔了差不多有了將近一年半的時間,那個時候也在這個位置,也是和劉書在這一起討論《經濟觀察報》創刊一年半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覺得時間過得真的很快。
從內心上來說,我現在晚上一到睡覺的時候,經常在想真的很幸運,很幸運的就是說正好這個市場以及整個中國經濟的社會和這么多讀者和網友的支持和捧場,使得《經濟觀察報》在創刊不到三年的時間里能夠不斷地成長和進步,時常心存感激,謝謝大家。
張忠:最近關于新聞研究的專家學者也提出來,希望企業要定期地有一個新聞發言制度,他們也推行這樣的工作,我們對這樣的制度也是非常感興趣的。對于一個媒體公司來說,我覺得也應該向其他正規企業一樣,也應該定期的跟客戶、跟方方面面人士進行溝通,要有這樣一個機制。所以,我們也希望跟大家定期做溝通,也特別感謝新浪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我們每一段時間都要回頭看一下我們走過的路,也希望我們的讀者、我們的朋友,通過我們走過的路,對我們有一些新的提醒和建議,也感謝大家。
主持人:經濟學界講上市公司都是透明的,非上市公司是不透明的,如果透明的話,對我們的讀者都是很好的。
品牌的本質就是人性
網友:《經濟觀察報》已經三歲了,有些傳媒在研究《經濟觀察報》這種現象,尤其在今年以來發展得非常快,不光是作為一個媒體的形式,還有是作為企業的形式,我想問一下二位老總,對自己媒體近幾年的發展有沒有做過研究和總結?
何力:特別是2003年,我們已經在很多場合,包括報社內部和外部的時候,都在進行總結和進行思考。當然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來影響或者決定《經濟觀察報》的成長和進步。但是,在我們看來所謂最重要的就是最簡單的,比如說我始終認為《經濟觀察報》的團隊是君子和而不同,而且確實是在三年的發展中建立了高度的,首先是在價值觀上的認同。
我最近經常會講到一句話,就是品牌的本質是什么?在我看來,品牌的本質就是人性。一個企業最終能夠走多遠、能夠做多大,確實很大程度上就是看這些企業的領導者、看這些企業的同事,他們是一些什么樣的人,他們決心做一個好的人決心有多大。我剛才也講到我們非常的幸運,幸運是說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這兩年的變化非常快,財經媒體市場也成熟得比較快,廣告市場的成熟也很快,讀者的成長也很快。從我們自身來講,順應了這個潮流。
通過局部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來看出競爭的態勢
主持人:我們的讀者需要張先生給我們做一個數字的對比,2002、2003年的發行量、廣告量以及其他能夠說明進步的數字,謝謝。
張忠:我們現在還不到三年的時間,第一年其實是半年的時間,第二年從整個經營額來說,第二年比第一個半年來說增長了600%,第三年跟第二年相比增長了250%以上,我們用的是這樣一組數據。說到具體地發行量,這一般屬于核心的機密,很多人問到這個問題不知道該怎么回答,我們也是。每當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想起90年代的末期,當時海爾和科龍競爭的關系,當時報年銷售量的時候,他們每個人都不報,只要一個人報100萬臺,另外一個就會說是101萬臺,永遠是最后一個報數字的人成了第一。
在媒體競爭來說,我們國家明年才引進發行認證的機構,過去由于沒有認證,所以膽子大的、敢說大話的就是第一。我覺得這有問題的,發行量的問題確實也不好說,我今天說是多少多少,明天馬上有人會在這個基礎上加一個數字,不知道會加多少數字。
從家電企業的競爭,包括其他產品的競爭來看,國際上習慣用一個市場占有率的概念來說明在市場中的地位。現在關于媒體市場占有率的調查,目前還沒有完全形成一個權威的機構,只有零星的關于局部市場的市場占有率的調查。我們通過局部市場的市場占有率來看出競爭的態勢。北京有一家開元咨詢的公司,是做北京市報紙零售量的調查,從今年來看,我們報是領先的,特別是到了八月份以后,我們一直領先于第二名13%,想象一些其他市場,比如豐田和日產的市場占有率就差了16%的樣子。將來如果用市場占有率或者零售量的調查,我覺得可能會說明一定的問題。
主持人:剛才你談到《經濟觀察報》自己每半年有一個增幅,整個財經媒體增幅是多少呢?
張忠:今年的數字還沒有出來。從目前主要的財經媒體的增長情況來看,包括跟同行的一些接觸,大家認為市場整個蛋糕做大了。從幾家主要媒體的情況來看,都獲得了比較大的增長。從今年看或者從明年看,整個財經媒體的市場還處在整合的階段,明年可能是一個關鍵的一年。今年已經有很多財經媒體已經顯示出很困難的跡象。
差異化的競爭戰略是任何一個企業所應該追求的方向
主持人:你剛才的話要做一下橫向的對比,明年是關鍵的一年,的確是這樣的。我們勢必提到南方的《21世紀經濟報道》,2003年,何總你覺得《經濟觀察報》有哪些地方比《21世紀經濟報道》做得有特點?
何力:我們對市場的認識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就是說中國的財經媒體市場和財經媒體讀者的市場以及整個中國經濟是不斷地增長,這是最基本的判斷。在不斷增長的市場當中處在什么階段呢?現在正處在比較初期的階段。也就是說未來的市場比我們今天能見到的要大得多,這是最基本的判斷。所以,以我個人來說,特別是在全球化、在中國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我對“競爭”這兩個字的理解,首先是發展。因為市場很大,不同市場主體都可以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間或者是自己的發展方向。
我最近聽到一個例子,德國電信和德國第二大的手機營運商的競爭,位居市場第二名的營運商,所選擇的競爭策略是沒有在價格上低于德國電信,而是選擇價格一樣,但提供更多的服務。他所選擇的一條就是差異化的競爭戰略,在服務增長的當中,選擇一個差異,是任何一個企業所應該追求的方向。我們今年開始注意到如何把《經濟觀察報》自身已經形成的特點和市場喜歡的特點,把它標準化、固定化、模式化、強化,明年想在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就是說從記者的提問方式到寫作,甚至到采訪者,是不是都應該跟《經濟觀察報》的特色、特點相一致和相吻合。其實不僅僅是2003年,創刊這三年來,一直是在如何體現自身特點上花的力量很大。我也相信,我記得我以前說過一個觀點,把理性建設性當成我們辦報的宗旨和觀點,但是理性建設性并不是唯一正確的,我們不是原教主義者,就是我們認為理性建設性比較好,就不覺得別的不好,別的也很好,也可以在市場獲得很好。有些人可能喜歡吃米飯,有些人可能喜歡吃饅頭,到底是米飯好還是饅頭好?確實說不好。我認為一個豐富的市場提供了空間,我們喜歡用非零和的游戲觀點看問題。
尋找共同點、尋找共同利益,實現多贏,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特點
主持人:能不能總結《經濟觀察報》幾條很鮮明的特點呢?實際上讀者已經給你們總結出來了,大家也想聽聽你們的總結。
何力:《經濟觀察報》的特點,就跟我們報辦人的方針,當我們最開始走在一起辦這張報紙的時候,對于如何辦想得不是非常明確。大家非常明確的是不做什么。因為過去大家做了很多年的新聞工作,在這個工作當中有很多的體會,覺得哪些事情不該做,哪些事情不利于新聞事業的發展,對不做什么心里比較明白,盡量不炒作,不去嘩眾取寵。當然,可能并沒有完全做到。我們是想著不去做這些事情。當然,對于如何去做?當時有一個方向和概念,對內容的深化確實經過這二、三年不斷的思考和實踐來加強的。比如說,我們遇到事物的時候,喜歡強調共性。因為我們發現及時彼此之間差異很大的事物也是有很大的共性,但是人們之間似乎不大樂意尋找彼此共性上下工夫,而比較樂意強調彼此的不同、差異,那么我們比較希望強調共性、強調共同點、強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調雙贏或者多贏。因為我們覺得在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確實給雙贏和多贏提供了可能,這和工業時代不太一樣。在一個資訊時代,資訊的特點就是它在傳播的過程中,不但不會喪失,還會不斷地增值。我們始終認為尋找共同點、尋找共同利益,實現多贏,這是我們最主要的特點。
主持人:這種理念讓《經濟觀察報》做新聞當中受益嗎?會不會有別的負面的東西?
何力:我認為在某些時候,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是非。就像一個人,一個人的優點,有的時候意味著他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比如一個人個子很高是優點,缺點就是浪費衣服或者需要比長的床,我們要用事實的和辯證的觀點看問題,為什么我們不太喜歡講這個東西是好、壞、優、缺,我們喜歡講特點,這是我們的特性或者特點,我們相信這樣的特點或者特性有市場,有人喜歡,于是我們就說有市場,我們就要堅持下去。就像我剛才講的,既然有人要吃米飯,賣米飯的就會有市場,會把米飯做得越來越香,而不是考慮把饅頭烤得越來越好。
每一個活動本身可以進行多次銷售
主持人:《經濟觀察報》在2003年,大家認為有一個鮮明的現象,就是在營造品牌和一些大活動方面幾乎有一些大手筆,一個一個都接著出來,大家非常的關心,你有什么樣的班子做這個事情?做這個事情對你們的品牌和新聞有什么直接的影響?
張忠:這個班子就三四個人,這就是一個班子的概念。對新聞、對其他的方面有什么影響?第一,它本身是新聞的來源之一。今年典型做的活動也就是我們的最受尊敬企業頒獎典禮和附著在上面的高層論壇,第二就是我們做杰出營銷獎的評選,以及全國暨香港巡回路演,還包括平常觀察家論壇,還有華商名人堂的對話,以及商業評論部做的經理人公社,還有兩岸企業家峰會等等。馬上又要開觀察年會,我覺得搞這些活動,首先第一是獲得了新聞的來源,他們關于某一個問題的探討,本身就具有了新聞價值,具有傳播價值。其次我們認為新聞的銷售,可能也會有幾種不同的銷售方式,第一種就是在現場銷售,現場是銷售給在場的聽眾。然后,我們經過整理刊發以后,再賣給報紙的讀者。另外,關于精彩的觀點,甚至可以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和加工,可以變成圖書再進行銷售。所以,我們認為每一個活動本身可以進行多次銷售和以多種產品的形式來出現。這是我們做事的一個目的。
第二個目的,我們覺得搞活動是展示《經濟觀察報》一個重要的窗口。很多人從營銷領域講要做體驗營銷,我們在舉辦很多活動的過程當中,實際上是給別人一個概念,給體驗的機會,他在體驗《經濟觀察報》報紙背后的一些東西,比如我們的理念,我們做事的真誠和熱情,以及我們做事專業化的程度、水準,往往通過這樣的一個現場都能表現出來。其實,從企業營銷角度來說,就是給顧客營造一個場所,這個場所要有一個布置,同時要有人物和產品的出現,這樣才能對產品形成一個完整的認識,進而形成品牌的體驗和品牌的概念。我們希望用全方位立體的感受來把產品信息完整傳遞給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客戶,我們是這種思路。
|
|
《經濟觀察報》總編何力正在傾聽主持人劉書的提問 |
|
不要孤立的看問題
網友:你們搞了這么多活動,聚集了大概上百位企業家和經濟學家,是不是把你們媒體的定位往塔尖上推。
張忠:在開始的時候,對我們幾家媒體的議論,都把《經濟觀察報》看作是塔尖的報社。作為我們來說,并不認為塔尖有什么不好,《經濟觀察報》本身是做一些高端讀者的報紙。
何力:我想在這里補充一點,這里面容易給人一個誤導,什么誤導呢?好象塔尖這個詞排斥了某個東西,就像把塔尖和所謂的塔底或者塔中是對立起來的觀點看問題,我是不贊同的。因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們中國,我一定要強調,我們今天的13億人是生活在中國轉型的國家中,變動是整個國家社會經濟生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我們不能夠用僵化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不能把有著深深聯系和包容性的東西對立起來看問題。我們漢語的描述確實容易讓人產生這種意思,可能有人說塔尖是什么什么,但我確實覺得所謂“塔尖”,在我心目中就是說我們關心我們身邊的大問題。什么叫我們身邊的大問題?我相信大多數人都關心我們身邊的大問題。兩岸關系問題是不是大問題?但誰能說兩岸關系問題僅僅是政治問題,而不是經濟問題呢?哪一個人會愚蠢到兩岸關系問題跟經濟沒關,不應該是經濟類的報紙去關注它,我們不這樣去看問題。要發現事物的普遍聯系性,要用普遍聯系性的觀點看問題,這樣才有更大的視野和胸懷。
主持人:何總一再強調不要孤立地看問題,很多問題沒有界限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濟觀察報》報道當中也會發現這樣的影子,讀者也會反映你在這種理念指導下,新聞是否會缺乏銳度?
何力:所有的事物都是相對而言的,而且我覺得這個東西要看如何去比較這個事情。如果你問我這樣一個的問題。
主持人:就是您選擇銳度和選擇解決辦法的時候會選擇什么樣的給讀者?
何力:我會說我都會選擇。為什么呢?今天給你舉出很多很多非常有銳度的報道,包括上一級財政部查處四家會計所可能涉及做假帳,類似的報道每期都有。最近讓總編室的編輯認真地統計一下,就是在新浪的財經頻道從禮拜六一直到禮拜一你們用不同的財經媒體條數的統計,結果很喜人。我相信新浪是選擇硬新聞、選擇新聞沖突性為標準的門戶網站。當我看到這樣的結果的時候,因為這是客觀的數字,是一條一條記錄下來的,我哪天把數字公布出來的話,可能會使人們有這么一種印象。這種事物為什么是相對而言呢?這是我們的思想方法,我們從來不想把一個新聞的沖突尖銳性和建設性對立起來,具體來說哪一個更好?不是這樣的,而是它在不同的環境和條件下使用不同工具的問題。
2003年最大的遺憾是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落實力度不夠
主持人:快到年底了,每個企業都在總結自己一年來的成績,以及一年來的遺憾。《經濟觀察報》可能也是這樣的了,剛才有一個網友問,你們在2003年最大的遺憾是什么?
何力:應該有遺憾。所謂的遺憾就是說,我覺得《經濟觀察報》的目標、方向、戰略,這方面比較清晰。但是執行力上,我們到IBM去看一看,到真正的跨國公司、大企業、國內好的民營企業去看看,如果《經濟觀察報》用企業的眼光去衡量,我們最近請了一位《計算機世界》的一位副總介紹來《計算機世界》十幾年形成的人力資源的管理制度,我們聽完以后特興奮。為什么興奮呢?我們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我們關于人力資源的構想跟他是完全一樣的,但是我們落實的不如人家,人家做得很細了,我們構想一樣、方向一樣,但我們經驗和自覺挺管用,但如何在落實上、如何細化上下工夫。
張忠:包括《計算機世界》介紹人力分型的時候,表出來的時候,我們都猜出來差額是多少了。我們把數字報出來的時候,他們也非常的驚訝,我說我們的人力資源設計跟你們是一樣的,但在落實方面力度不夠,特別是人力資源管理是專業性的管理,我們以前不具備這樣的專業知識。
主持人:我覺得薪酬體系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來衡量,《經濟觀察報》是怎樣的呢?
何力:你這個企業鼓勵的價值觀、核心是什么,你是不是鼓勵獎勤罰懶的企業,你在設計薪酬的時候就要這樣設。另外,你的這個企業是偏重于量還是偏重于質,是偏重于規模還是偏重于個人的創造性等等,這些核心的價值觀,最后要劃界到績效考核標準和形成體系,主要看你的價值觀。
經濟觀察報總編何力、總經理張忠作客新浪實錄(二)
財經觀察:解讀《經濟觀察報》現象、《經濟觀察報》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