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世界》總編劉九如作客新浪聊天實錄(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3年02月12日 17:35 新浪財經 | |||||||||
《計算機世界》的發展戰略 主持人:談到《計算機世界》的戰略,我想請您比較一下,《計算機世界》與其他
劉九如:任何行業的競爭和選擇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我們上許多商業競爭案例課的時候,老師總是這樣問我們:“誰還記得第二?”我想《計算機世界》的優勢是第一的優勢。第一體現在發行量讀者覆蓋面第一、經營規模第一,市場品牌影響力第一。由于處在第一的位置,我們就更有機會立足長遠規劃和長遠經營;就能以人為本,聯絡社會各路精英;就能以讀者為牽引,以內容制勝;適應市場變化,展開商業化運作。 《計算機世界》報的特色是定位于中國IT產業的第一大綜合媒體,通過全面深入、客觀真實的信息報道,牽引產業輿論,影響產業走向。目前市場上眾多的IT媒體,不管是新媒體還是老媒體,除了細分市場以外,大多一起步就是模仿《計算機世界》的做法,不論是出版形式,還是經營模式,都還沒有離開《計算機世界》以前走過的路;有的報刊開本的設立、欄目的設立都是按照《計算機世界》的套路走。有人模仿,值得模仿,這也充分說明《計算機世界》的特色是鮮明的。只不過別人跟上來以后,我們就必須不斷的創新,與競爭對手、與同類媒體拉開距離形成差異是我們的目標。 網友:面對新的市場競爭環境,《計算機世界》有什么新的競爭方略? 劉九如:作為《計算機世界》報社來說,我們的目標依然是確保中國IT領域第一媒體的位置,在讀者覆蓋面、經營規模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與同行拉開距離,形成差距。站在IT產業鏈的角度思考,我們作為提供信息服務和溝通交流這一環節,期望不斷進行創新探索,從紙介到會議現場、到網絡空間,我們希望整合資源,形成立體和多維度服務。 網友:計算機世界傳媒集團業務未來將向哪些方面擴張?有沒有具體規劃? 劉九如:從我們集團層面來說,我們的發展戰略是要向綜合信息服務企業集團邁進。在媒體的商業運作方面,我們的規劃,一是立足IT,繼續延伸,合適的時候,及時推出新的媒體;二是基于最近幾年我們創辦《IT經理世界》的成功,我們將把媒體業務延伸到財經和管理領域。與此同時,基于我們20多年來在信息的采集、加工、處理、發布這些方面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整合資源,我們將會積極地將集團的業務延伸到產品評測推薦、市場研究咨詢、IT人才培訓等新的業務領域。形成多個拳頭。當然,基于長遠發展,創建公司企業文化,想方設法凝聚人才,這些在我們的發展戰略中也占據重要位置。 網友:最近幾年IT產業不景氣,是不是也對計算機世界的業務造成了沖擊? 劉九如:產業不景氣,大家都不好過,這是我的心態,所以我們要盡量創造好的輿論環境,幫助產業健康成長。但坦率說,《計算機世界》報或者計算機世界集團最近幾年的經營應該是非常不錯的,雖然像以往那樣每年50%、60%的增長率是不可能了,但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我們集團的幾個老牌媒體地位更穩固,而新的業務也比較好地立起來了,媒體的影響力和經營效益,都有比較好的提高。這其中我們當然占了第一的“便宜”,關鍵時刻大家都選擇最好的;另外,關鍵時刻也更加體現出我們實實在在做媒體、實實在在做內容、實實在在做事的效果。更值得一說的是,在市場不太好的時候,我們在深深地練內功:一是招人,在泡沫時期,我們比較謹慎,沒有犯錯誤,也沒有盲目擴充人,在去年別的媒體裁人的時候,我們反而增加了100多人,把各路精英團結到一起,一定能做成事。二是改善辦公環境,去年我們投資數千萬,把位于北京萬壽路的辦公樓擴展到了10000多平米,重新裝修整理,不僅把原來分散在多處的業務整合到一起來,而且在辦公環境和信息系統建設方面明顯超越同行,這為我們未來的發展也做好了準備。 網友:IT媒體那么多,都沖著《計算機世界》而來,你認為哪家是《計算機世界》報的主要競爭對手? 劉九如:以前IT領域只有《計算機世界》一張報紙,一花獨放的感覺當然很好。后來IT媒體形成了競爭的態勢,我認為是競爭促使IT媒體走向成熟,大家都在競爭中不斷提高。這么多年來,有很多媒體向《計算機世界》發起了挑戰,但結果是《計算機世界》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我其實也在經常掂量競爭對手是誰?我總覺得,按照市場規律走,哪家媒體都不可能把《計算機世界》擠垮,他們要超越《計算機世界》也不是那么容易;因此我認為我們的對手還是自己。我們過去積累的東西,有的需要傳承,有的需要放棄;新的做法、新的模式需要摸索,需要選擇,把握不好就可能出問題。因此關鍵還是我們自己把握,既要穩妥,又要超越,我們必須做好規劃,做好判斷,處理好各種矛盾,但關鍵的還是要不斷前行。我們雖然需要回頭看看追趕者的狀況,但我們的戰略不能建立在競爭對手身上。只有自身不斷創新和發展,才能握住機會,贏得成功。 個人的經歷和體會 主持人:您在《計算機世界》工作了15年了,在IT媒體領域堪稱是元老級的人物,您對辦IT媒體有哪些獨特的體會?你認為自己在《計算機世界》的發展過程中起到過什么樣的作用? 劉九如:我本人和《計算機世界》的每一位編輯記者,能夠在《計算機世界》工作,能夠通過這張報紙與中國一代又一代的IT精英交流,我感到非常榮幸。到今天為止,我依然特別熱愛這張報紙,熱愛這個事業,盡心盡力把握好每一期報紙的出版、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至于個人體會,我覺得做事首先得有興趣,從興趣產生激情。我大學本科讀的是中文,研究生讀的是人大新聞,深入到一個邊緣領域——充滿激情的IT氛圍,所以我一直激情地投入。我覺得做媒體很有意思,媒體需要你不停地變化,今天寫這樣一篇稿件,明天就不能這么寫了,需要不斷地找新的角度,進行新的思考,學習新的東西,這對人的成長是很有意義的。加上IT產業又是如此的活躍和快速更新,這不能不激發起我們的情緒和沖動。 至于辦媒體的體會,我覺得首先是把事情想清楚了,要辦什么樣的媒體?到底辦給誰看?怎么辦讀者才喜歡?找什么樣的人來幫你辦?想清楚這些以后才動手,一動手就做好長期經營的準備,這樣一般都會成功,至少一定有收獲。我現在在《計算機世界》工作的信心越來越足,就是感覺到在這個氛圍,大家把這些事情想清楚了,能夠按照規律辦事。其次是還是要盡量為讀者提供實用信息。現在報刊這么多,誰都想有自己的特色,但這樣的特色建立起來不容易。如果從實用信息入手,你提供的信息能夠幫助讀者的工作和生活,這樣的媒體最終有發展機會。第三,作為媒體應當按照新聞規律辦事,只有內容好才能制勝;作為報(刊)社,則應該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運營,創立品牌,明確核心競爭力,與社會各界更有效地展開商業合作。 至于說到我個人在《計算機世界》的影響和地位,這就沒有什么太多可說的,我和《計算機世界》眾多記者一樣,不斷地與業界進行廣泛的交流,了解讀者和業界關注的熱點,通過采訪和思考不斷地印證,然后把自己的思想和見聞,通過選題、通過報道傳達給讀者。我目前的工作幾乎有50%的時間在與眾多IT企業的老總和眾多用戶層面的信息技術主管交流,20%的時間與內部編輯記者交流,20%的時間在參與集團工作協調,10%的時間用于重大選題的思考和審稿。我在不斷地收集他們的一些觀點和思想,解讀他們的困惑,然后回來與記者編輯交流,讓記者編輯把業界的熱點話題和困惑落實到選題上,落實到版面上。《計算機世界》的成長和發展,經歷20多年,成為業界第一大媒體,有我們公司幾代人的努力,許許多多的編輯記者,默默無聞付出了心血。當然更重要的是一代又一代的IT從業人員和社會各界廣大讀者的支持和幫助,成就了今天的《計算機世界》。 網友:《計算機世界》報社很多記者、編輯都成了“大腕”,在一些讀者心中,你的名氣也許還不如某些記者來得響亮,不覺得有些遺憾? 劉九如:遺憾也許有,但術業有專攻。既然我是總編和集團副總裁,我就得做總編和副總裁的工作。我理解管理在相當大程度上就是服務,每一個層次的領導都是為他手下的人服務的。如果你確實不愿意放棄自己出名的機會,不愿意為他人做服務,你就可以只去做一個記者好了。做一份報紙,展開那么多業務,總得有人來協調,來服務,既然把我推到這個崗位,我就要把這份工作做好,這是工作需要,我也愿意,因為這張報紙值得我去付出。 雖然我們是以企業的形式做報紙,人手少,壓力大,但大家心很齊,氣氛很好。大家是平等的朋友關系,有想法共同討論,誰的更好就聽誰的。我覺得管理者應該這樣做,讓你的意志成為大家的共識。只有大家都認可,才會把它當成共同的事業去做。 在這個集體中,我未必是最好的,但我愿意為大家服務。記者的采訪需要什么資源,我們為他創造條件,幫助每個記者明確他的發展方向,為他成功創造條件。 每個新來的記者,他的稿子我會幫他改三、五篇,把他帶上路,適應這個報紙的獨特定位,這樣新記者收獲大、進步快,有了能人,我也會輕松一些,所以我不怕記者出名,更不怕他比我有名,只要《計算機世界》的編輯記者或者營銷人員在業界是最有名的,我想《計算機世界》就會發展得更好,我也就會更有成就感。 網友:有不少場合稱你是IT市場著名評論家,您對IT產業的發展有哪些獨到深入的判斷和見解,最近大家都非常關心一個問題,就是思科和華為的官司問題,您對這個問題是怎么看的? 劉九如:我算不上什么評論家,我也不喜歡那些多余的帽子,也不希望別人把我“架”起來,那樣難受。我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記者,最多說自己是《計算機世界》報的總編。只是因為與那么多企業交流,了解一些企業的真實情況;而且由于工作關系,也經常參加這個論壇、那個論壇,我們自己也舉辦很多的交流研討會,參加總得說話;要讓別人聽進去,就盡量別說空話;能夠提供一點信息,就盡量給人提供一點信息,加上媒體所處的氛圍就是一個溝通交流的橋梁,我們起橋梁作用,所以很多朋友也經常聯系我,就一些事情聽聽我的看法,我就盡自己所能去配合和滿足這些朋友,說多了就成了“評論”,不過如此而已。關于IT產業的發展判斷,我們的媒體在參與交流,給讀者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觀點,我覺得關鍵還是要聽市場的。市場千變萬化,各人的情況不同,感覺也不同,應變的策略也應該有所不同。 我的感覺是,最近幾年的IT產業,在互聯網泡沫之后,轉入調整變革時期,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平緩發展。調整變革之后總的趨勢在向好的方向轉變,但我們不要期望馬上會出現新的高潮;我認為最近幾年IT產業不會出現大起大落的情形了。立足長遠,看準方向,謹慎經營,幫助用戶解決問題,以此形成核心競爭力,這樣的企業和業務最終是能夠贏得成功的。從國內產業情況看,基于各行各業信息化,軟件應該更有長遠發展的機會;基于移 動辦公和數碼生活,各式各樣的數碼新產品會更多地涌現,而且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談到思科與華為的知識產權官司,比較敏感,涉及法律方面的問題不能隨便評價。但我認為不管這個官司有什么樣的結果,到底如何了結,相信一定會對中國IT產業的發展產生積極意義,中國的IT產業走到今天,大家都意識到,除了技術跟隨,除了引進吸收消化,一定要走到自己的技術研發層面上去,華為等國內企業正在積極凝聚這樣的力量,這期間一定需要與國際廠商打交道;充分認清知識產權的意義,推動技術合作,這對于國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和國內企業打進國際市場都是必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