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建勛
據《廣州日報》日前對京、滬、穗、深四地共917位市民進行的隨機調查顯示,72%的受訪者對樓市信心仍然低迷;另有近6成民眾認為樓價還沒跌至合理水平,房價應由市場調節,政府不應干涉太多。
事實上,目前房價仍然過高,普通老百姓仍然是望房興嘆。這已經成為中央政府和老百姓的心病。十七大報告將“住有所居”與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并列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重要目標。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整頓房地產市場次序,杜絕官商勾結,規范房地產企業的市場行為,進一步壓縮房地產企業的暴利,抑制房價快速上漲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各級政府的艱巨任務,是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具體行動,是構建和諧社會應采取的具體措施。
最近幾年,每年眾多的地產商上榜富豪榜,說明了我國現有房地產開發制度、國家的經濟管理、財政稅收等政策值得改進的方面還很多,說明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的任務還非常艱巨,說明我國經濟結構和國民收入分配不合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房價還有很大的下跌空間。
長期以來對于房價等資產價格過高問題,我們一是沒有像針對CPI過高,類似央行的專門調控部門進行管理和調控,二是沒有針對性較強的專門調控手段。主管房地產開發建設的部門,往往把重點放在房地產業的“開發、發展”上,站在開發商一邊思考問題的多,而危及百姓“住有所居”的房價管理問題思考的少。這也許是導致幾年來房價一直下不來,并且越調控越高的原因。沒有真心想讓房價下降的管理部門,沒有抑制房價的有效手段,房價如何能夠下來,又如何不一漲再漲呢?目前一些地方樓市跌對老百姓來說是件好事情。
針對目前一些地方的樓市下跌,政府不必救,也不該救,而對于用于自住的普通老百姓,國家應考慮從財政拿出些錢來補貼或者減免其部分利息,以實現百姓“住有所居”的民生目標,同時,也可以減緩由于房貸而產生的銀行金融風險。當前要警惕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利用樓市的少數斷供案例要挾政府救市,以維護其高額利潤的陰謀。
(作者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