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大辯論對改革無益論是一種精英霸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8日 07:52 中國青年報 | |||||||||
張若漁 “以互聯網為代表,出現了大辯論、大批判形式的討論。這種討論實際上歷來對改革幫不了忙,反而起了負面的作用!2月24日,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在2006宏觀經濟預測春季年會上作了題為“回歸基本共識,以發展為目標推動改革在發展中追求和諧”的演講,批判了將利益群體矛盾公開化的做法。
李稻葵先生的“高見”顯然暗藏丘壑。在我看來,他的“大辯論無益改革”的論調,實質就是企圖取消公民對事關自己切身利益之改革的發言權,使其像一個木偶似的逆來順受,成為精英意志惟命是從的仆人。 按照李先生的邏輯,既然改革不需要大辯論、大批判,那么,他對“利益群體矛盾公開化”的批判又是基于一種什么樣的道理呢?這顯然是一個悖論。悖論還不止于此,既然李先生要“回歸基本共識”,那我想問,共識到底是怎么達成的?不辯論、不討論,如何達成共識?難道李先生說的話就天然地成為了“共識”而不需要討論?這完全是一種“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精英主義霸權。 毋庸諱言,作為一項史無前例的改革,誰都沒有資格以真理的絕對掌握者自居。這個時候,公民討論就成為一種必需。也正是在多種意見的碰撞和交流中,真理才會逐漸水落石出,以致達成改革“共識”。我們必須承認這種討論過程的必須性和正當性———這不能被理解成一種偏激的民粹主義傾向,而是憲法賦予公眾的權利,是到達真理惟一的途徑。 歸根到底,真理的達成不是一種意見、價值、觀點,從精英———媒體———大眾這種單向度的傳遞路徑,它是一個相互碰撞和相互妥協的過程。如果沒有公眾的大范圍參與、大范圍討論,那改革的過程很可能陷入“畢達哥拉斯式的會道門”———在有限的圈子里,互相亮出手心的五角星,最終使得改革成為為少數人謀福利的工具。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在改革的道路上確實出現了一些激烈的甚至是傷害性的言論。但為什么不能把這種言論當成是觀點博弈的必要代價呢?事實上,對于改革,就現在來看,不是公民討論太多,而是太少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僅僅因為有了“害群之馬”,就對公民參與改革討論的過程全盤否定,那不僅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更是對公民權利的莫大傷害。長遠來看,這才是對改革最不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