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專欄互動 > 正文
 

傘鋒:解決貧困與環境問題要重視社會公平問題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3日 02:47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傘鋒

  人物志·傘鋒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中心博士后,本報特約供稿人。

  當今世界,很難再找到世外桃源。貧困與環境這兩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由于各國的工業化緊緊地聯系在一起。貧困地區往往同時也是環境污染較為嚴重的地區,大多數貧困人口正在忍受由于生態環境破壞而對身體健康造成的損害。

  貧困問題是一個發展問題,只有通過發展才能擺脫貧困。環境問題也是一個發展問題,它既是與人類文明的出現和人類的發展相伴產生的,同時又需要通過可持續發展來緩解環境惡化,實現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然而,人類在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卻以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代價,加劇了這部分人的貧困。

  經濟發展、保護生態環境與貧困人口的貧困化加劇的現象,小到貧困階層與富裕階層之間,大到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乃至發達國家與不發達國家之間,都明顯地存在。這一現象在我國有鮮明的體現,主要有四個方面:

  首先,我國一些城市環境的改善是以犧牲農村環境為代價的。一些城市通過實施截污,城區水質改善了,卻惡化了農村水質;通過向城郊轉移工業,促進城市中心區服務業的發展,城區空氣質量改善了,卻加重了近郊區的污染;通過簡單填埋生活垃圾,城區面貌改善了,卻加重了城鄉結合部的垃圾二次污染。農村地區在為城市裝滿"米袋子"、"菜籃子"的同時,卻承受著地力衰竭、生態退化和農業資源污染的侵害。工業污染和汽車尾氣排放導致的酸雨問題,影響最大的是農業和林業。但從環境治理投入看,中國污染防治投資幾乎全部集中到工業和城市,農村地區至今仍有3億多人喝不上干凈的水,1.5億畝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億噸的農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農村環保設施幾乎為零。

  其次,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是以欠發達地區資源的過度開發為代價的。我國的資源富集地區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是我國大江大河的源頭和生態環境的天然屏障,長期以來由于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過度開發,破壞了那里的生態環境。但近年來,為保護大江大河中下游的生態環境和大氣環境,對西部地區不斷提出限制發展、保護環境的要求。近年來我國實施的一些重要環保工程,如

南水北調、森林禁伐、退耕還林,雖然是從全局考慮的,但最直接的受益者還是發達地區。

  再次,一些富裕階層的致富過程往往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但治理環境的過程卻很少顧及貧困階層的利益。一些民間企業家創業之初,由于技術落后,環保設施投入不足或不投入,導致環境污染加劇。這種現象目前在局部地區仍然存在。貧困階層不僅在環境惡化過程中深受其害,而且在環境治理過程中利益也很少得到保障。富裕階層人均資源消耗量大、人均污染物排放的多,貧困階層往往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直接受害者。富裕階層有條件選擇更好的生存環境,貧困階層只能被迫接受,無力應對因污染帶來的健康損害。同時,由于富裕階層可以承受更高的資源價格,享受更好的醫療保健服務,因此可以消耗更多的資源,對環境惡化有更強的承受能力。貧困階層只能消耗更少的資源,對環境惡化的承受能力也很脆弱。

  最后,發達國家不僅是全球環境惡化的始作俑者,而且仍然在向發展中國家轉移高污染、高資源消耗型產業。西方國家的工業化建立在"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消費"模式之上,他們通過技術優勢和軍事力量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占用了全球資源。在工業化行將完成的時候,開始重視解決污染問題,將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留在自己環境良好的城市,而將高耗能重污染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發達國家透過一系列國際組織以及衍生出來的法律、條約、協議,控制了全球化市場。占人口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變成了被富國操縱的市場和廉價勞力原料的供應地。為了生存,這些國家的森林草原淪為耕地,江河被截流灌溉,土地被荒漠化,從而造成全球環境的惡化。我國每年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資,就有相當部分是發達國家淘汰的技術。洋垃圾問題更是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環境。

  當我們在討論目前解決發展與環境問題的國際機制有欠公允的同時,是否考慮到了國內現行機制也有欠公允?貧困、發展與環境問題實質上是一個社會公平問題,是由發展的不公平、環保的不公平,導致整個社會不公平加劇的問題。

  解決社會不公平問題,需要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不能僅就發展談發展,也不能僅就環境保護來談環保,而應從貧困的根源上探討,解決人們生存權力的平等與現實社會中人們可支配的各種資源以及各種能力的不平等這一相互矛盾的問題。實現社會公平,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講就是要在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公平與效率之間找到平衡。我們所講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層面和技術層面上的,更重要的是要重視社會公平。

  解決這個問題的兩個重要途徑就是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和實行生態移民工程。生態補償機制實質上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重要形式。讓高收入階層拿出更多的錢來改善環境,讓低收入者享受到更多的環境權益;用生態補償來調節區域貧富差距,東部地區拿出相當的資金來補償西部生態,而西部地區應用補償的資金發展生態農業,開發生態經濟;讓下游環境的受益者補償上游環境保護者,而不是讓下游無償享用上游提供的優良環境。實行生態移民工程,要以政府為主導,通過政府出資、社會援助的方式進行。要把生態脆弱地區的居民轉移到生態環境較好地區,實現再就業。這樣既減輕了生態脆弱地區環境的壓力,又為這些貧困居民找到了新的生存和致富門路。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